愛好、毅力和理想——追憶「火花大王」季之光先生
「季之光9月17日下午走了!」聽到這個消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幽默、睿智的「火花大王」怎麼說走,就走了?
算下來,我與季之光有近40年的交往。起初是在市文化館的業餘創作組認識的,後來,他就邀請我到他贊化宮2號的家裡觀賞收藏。家中擺放極其簡單,或曰簡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掛在牆上的一雙芭蕾舞鞋,季之光顯擺地對我說:「這可是跳白毛女的石鐘琴穿過的!」我問他怎麼弄來的?他笑著不肯透露內幕。要知道,在「樣板戲」獨佔舞台的年代,石鐘琴可是大眾偶像。
季之光的家,僅十二平方米的「陋室」,竟收集了中外120個國家150多萬枚火花,其中有我國現知最早出品的火花「舞龍牌」,已是絕品的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紀念火花,日本的浮世繪磷票火花,印度的「吉祥痣」婦女火花,捷克的千塔火花等,琳琅滿目,美輪美奐。數量是中國第一位,世界第三位,被稱為『中國火花大王』。
收藏一向是有錢人的遊戲,季之光的火花絕品有的一枚就價值上萬,所以沒有人相信季之光很窮。可是為了收藏,季之光的生活非常節儉,在吃穿上不講究。他告訴我,房子一下雨到處都漏,經常來人看火花,他要先用舊棉花一處處吸乾地面的水。在家裡,他一日兩餐,長期「享用」自己發明的稀飯:抓一把米放進熱水瓶里,燜成粥,再放點味精改善一下木渣渣的口感。
他的手提包里始終裝著兩個瓶子,分別裝著味精與蔥花。「別人嫌出差辛苦,不願意出門;可是我喜歡出差,因為出差有補助費。」季之光樂呵呵地說,「出差在外,一天五碗陽春麵,味精與蔥花正好調味!」
信件是他交流火花的主要通道。那時候,一個月工資28元,20元用來買交換火花的信封和郵票。季之光很得意自己是廠里信件最多的人,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火花通過這種方式源源不斷地湧進了他的「宮殿」。
有一次,他到上海電影表演藝術家夏天的家中,取白楊從日本給他帶回來的火柴盒,季之光穿著見客的中山裝,那露出中山裝領口的只是一件那時候流行的「假領子」。因為天熱,別的客人把襯衫脫了,只穿著一件汗衫,可季之光仍然是長衣長褲,就是不敢脫。事後,夏天問季之光怎麼回事,季之光老實地說,裡面不曾穿衣服。
靠著這樣的執著,加上軟磨硬泡的精神,季之光在火花收藏界闖出了名氣,很多人都送過他火花藏品,如梅蘭芳把卓別林送給他的火花在臨終前託人捎給了季之光,侯寶林把自己收藏的一根一尺多長的火柴割愛送給了他,揚州評話大師王少堂把藏在其父遺像後30年的一張揚州最早的火花「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送給了他,著名演員王文娟出國演出,總會給他買外國火花……
此外,他還兼收各國煙殼、灑標、賀年片、紀念章、請柬、戲劇節目單、旅遊門票、錢幣、打火機、立體畫片、民間玩具、名人書畫等,約有5萬件左右。其中,就有石鐘琴穿過的芭蕾舞鞋。
季之光享有世界聲譽,莫斯科收藏家協會、英國皇家火花協會、波蘭火花協會、捷克火花俱樂部吸收他為成員,他還是中國錢幣協會、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的會員和《中國收藏》雜誌編委,還是揚州市收藏協會的特聘顧問。
季之光是一個忙人,也是一個生活中不缺少色彩的快樂人。成名後,常應邀去高校演講,互動時,大學生們問他如何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收藏家?他回答:愛好、毅力和理想。我和他住的小區鄰近,他有空就來串門,有一次提著糕點來,喜孜孜說,做了一家糕點的形象代言人,並指著包裝道:「這上面有我呢!」
季之光如今走了,作為老友,我深感悲痛,這是收藏界的重大損失,願先生一路走好!
(文見9月22日出版之揚州廣電壹周刊收藏版)
TAG:揚州鑒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