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期待已久的神劇果然沒讓人失望,看了一集就完全停不下來
奇遇電影(cinematik)首發、百神傳媒(baishenchuanmei)聯合出品
掐指一算,距離《銀翼殺手2049》上映只有不到三周時間了!只是,大陸院線什麼時候引進還很難說。
這部「活久見」10月6日全球同步公映,但中國大陸缺席
作為一個把《銀翼殺手》看了不下五遍,原著讀了兩遍,還買齊了全套PKD科幻小說的腦殘粉,等待2049的每一天都是難熬的。
傳奇科幻《銀翼殺手》的始作俑者,菲利普·K·迪克(PKD)
漫漫長夜 ,何以解憂?在我第N次把手伸向《銀翼殺手》的DVD盒子時,Channel 4帶著一套全新劇集,及時救我於水火之中……
英國Channel4的新劇《電子夢:菲利普·狄克的世界》(Philip K. Dick"s Electric Dreams),共10集,每集一個PKD故事,暗黑復古鋒利。目前第一集熟肉已出,請自行搜尋。
Channel 4的新劇《電子夢》,形式有點類似於同頻道之前的神作《黑鏡》。
它們都是科幻題材,每集都只講一個獨立的故事。在挖掘社會、人性黑暗面上,兩者也有的一拼。
不過不要誤會,它絕不是來給《黑鏡》接盤的。
看《電子夢》的預告片時,我就發現這個科幻劇有點不一樣。
《電子夢》預告片網上已有,可自行搜索~
它色調陰暗,場景破舊,人物手上沒有超薄的電子設備,故事背景似乎架空了歷史和未來。
《電子夢》是科幻沒錯,但我感覺,它玩的不是高(黑)科技,而是末世玄學。
在劇集製作初期,這個項目就吸引到《絕命毒師》的老白老師(Bryan Cranston)擔當監製。第一集首播之後,他還放話給媒體,「不給五星就派老白去追殺你。」
白老師不僅製片,還參演了其中一集《Human Is》,圖為預告片中的他
看過9月17日放出的首集,《面罩製造人》以後,我估計老白暫時不用出動了。
實際上,如果2049能達到《電子夢》第一集的水準,我覺得大多數人都會滿意。
《電子夢》第一集9月17日才放映,新到連豆瓣評分都還沒有。IMDb這190位嘗鮮者打了7.5,有位評論稱這一集是一個「有點厲害的開頭」
第一集的開頭
《面罩製造人》的主角是讀心者奧諾爾和特工羅斯。他們結成搭檔,代表政府清除不願意被讀心術監控的反叛者。
作為一名讀心者,奧諾爾能入侵人類大腦,窺探對方的回憶和想法。被入侵的人不僅有生理不適,還要承受心理羞辱。
比如第一集一開始被審問的自由聯盟抗議者,奧諾爾把他深藏在心裡的戀母情結毫不留情地挖了出來。在讀心者面前,沒有隱私可言。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政府發現民間開始有人佩戴一種亞麻布做的面罩,這東西能阻礙讀心者的大腦入侵,把隱私還給普通公民。
顯然,找到面罩製造者,摧毀他的地下加工作坊,成了特工羅斯的首要任務。奧諾爾善用自己的能力,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線索。
戴面罩的人挾持了一個讀心者
可是,奧諾爾的內心其實很矛盾。
作為一個讀心者,她是「正常人」(normals)眼中的怪胎,被社會排擠,只能和「同類」(teeps)屈居在陰暗潮濕的集體宿舍里。
讀心者糟糕的生活環境
另一方面,讀心的能力又給了奧諾爾這類人無形的特權。飽受歧視的他們逐漸躁動起來,實際上,只要讀心者團結一致,他們就能摧毀普通人的神智,佔領他們的社會,達到任何目的。
被抓起來用作實驗對象的讀心者
奧諾爾之所以不反抗,甚至還主動向政府「招安」,是因為已經過夠了動蕩不安的日子。
她對讀心的超能力不感興趣,只想掙夠了錢,隱居到山裡,不再去聽那些紛亂的人類思緒。
在一次任務中,她甚至主動戴上了抗議者的面罩,享受讀不到人心的寧靜……
戴上面罩以後世界一片清凈
每個人都只是社會機器里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部件罷了,當整個機體開始腐敗,奧諾爾個人的意願也難逃被操縱的危險。
更糟糕的是,在脫離同類以後,她發現自己一直深信的特工羅斯,也沒有看上去那麼單純……最後,奧諾爾就像寓言故事裡那隻蝙蝠,在任何一個世界裡都找不到自己立足之地。
孤立無援的奧諾爾
《面罩製造者》作為第一集,為整出《電子夢》設定了陰暗頹廢的基調,也討好了焦急等待的科幻迷——劇里有些人物簡直像是從《銀翼殺手》里直接走出來的。
劇組的心思很明白,就是想延續斯科特在《銀翼殺手》里塑造的美學。第一集的很多元素看著都挺眼熟:房間里飛揚的塵埃,薄紗做的裙子,篡改的記憶,封閉的思想……
第一集里女長官的造型幾乎是複製人瑞秋的翻版
西恩·楊在《銀翼殺手》里飾演的瑞秋
不過,為了讓劇情更好看,編劇差不多完全脫離了PKD的原著。
在小說里,讀心者原本是社會權貴,能憑異能力監聽普通人,控制思想自由,但到了劇里,他們都成了弱勢群體,有人甚至要靠賣淫維生。
小說當年刊登在科幻雜誌《Imagination》上
原作的主角本來也不是楚楚可憐的小姑娘奧諾爾,而是一個手握權利的男性讀心者。
很明顯,PKD是想把讀心者寫成極權統治者化身的,《電子夢》卻反其道行之,站在「反派」的角度講故事。
這種「不尊重」原著的改編手法,效果竟然不錯。
我看了幾條外媒評論,都是「好評」、「期待」,豆瓣上還有人擔心後幾集不能維持第一集的完美體驗。
當然,很多人看過第一集以後,還是忍不住把《電子夢》跟《黑鏡》對比。
《黑鏡》第一季劇照
只看畫面,《電子夢》和《黑鏡》的風格截然不同。
《電子夢》塵土飛揚,《黑鏡》乾淨明亮。
總是髒兮兮的《面罩》
再看主角人設,兩個劇選擇的視角完全相反。
《黑鏡》的每一集往往從普通人的生活入手(除了第一季第一集首相艹豬),《電子夢》則從一開始,就站在政府權威的角度講故事。
其實這是很不討巧的作法。
多數觀眾都喜歡精緻的畫面,接地氣的故事,《電子夢》之所以走上「彎路」,還是因為它來自於PKD的瘋狂宇宙。
菲利普·K·迪克,真是一個精神分裂的天才作者
人們常說天才與瘋子僅有一線之隔,但在迪克這裡,沒有什麼隔線,他是天才,也是瘋子。
迪克的精神分裂症在他讀大學時就確診了。這個病治癒的可能性很低,更多時候,病人只能盡量忍受各種恐怖的幻覺,假裝視而不見。
迪克十三歲的時候,就夢到自己在書店看《驚奇雜誌》,他覺得,裡面的一篇文章藏著整個宇宙的秘密。
問題是,同樣的夢,他做了好幾個星期。
迪克寫的《精神分裂症與變化之書》,講述精神分裂的體驗
成年後,迪克還時不時看到耶穌基督、古羅馬,和一些抽象的幾何圖形。久而久之,他甚至認為自己有雙重人格,身體里住著一個古羅馬基督徒。
對迪克來說,幻覺就是現實。而正常人眼裡的真實,則是假象。
讓他拿到「雨果獎」的《高城堡里的人》講了二戰中同盟國戰敗,美國被德、日霸佔的故事。
《高城堡里的人》,這本書已經出了中譯本
小說主角藉助《易經》,通過算卦、占卜的方式,寫出了一本叫《蝗蟲成災》的小說,並且認為,書里說的才是真實的世界,而我們眼前的一切,都是虛構的。
也許,迪克就把自己當作那個高城堡里的人。他讀了很多哲學專著、宗教經書,把自己吸收到的都注入小說。
可惜這些東西太超前了,人們只能用「科幻」來勉強定義它。即使這樣,當年也只有廉價的科幻雜誌願意登迪克的故事。人們花幾十美分消費完幾頁文字,就能把它們隨意丟棄在公廁里。
2015年亞馬遜還做了《高堡奇人》的劇集,可惜反響一般
我不知道精神分裂的迪克怎麼看自己當年的潦倒處境,他可能並不在乎,有錢就寫,沒錢就算了。
在最困難的時候,他連打字機都需要同為科幻作家的海因萊因贊助,即使這樣,迪克還是沒斷掉自己持續多年的毒癮。
毒品+精神病,這個組合讓迪克的幻覺越來越嚴重。這正是他想要達到的目的,因為幻覺能讓迪克更貼近「上帝的本質」。
迪克其實有成為神棍的潛質
我有時候真的覺得瘋子才是唯一「開竅」的人。他們的胡言亂語,一不小心就會說破世界真相。
還記得今年在FIRST上看過一個短片,《像孫治國一樣吃火鍋》。瘋老頭孫治國在裡面反覆地說,「一切都是個零。」
當時我就想到了精神病人迪克,他也在自己的每本書里不停地說,沒有什麼真實,沒有什麼自由。
與其說迪克是小說家,不如說他是哲學家,或者,先知……
幾十年過去,迪克的超前慢慢被時代趕上了。不斷有導演改編他的小說,《銀翼殺手》《少數派報告》《全面回憶》《命運規劃局》……這些都成了經典科幻片。
根據菲利普·K·迪克小說原著改編的電影,你看過哪幾部?
《電子夢》更進一步,把他那些散落在廉價雜誌里的短片也收集起來,重新加工成精緻的劇集。
只不過每集五十多分鐘的長度終究是短了點,迪克那些直逼核心的問題還沒在故事裡展開,就只能在激烈的衝突中倉促收場。
有關思想自由和監視特權的討論只佔了短短几分鐘,如果這不是電視劇,而是電影,一定會處理地更飽滿
但是,「沒看夠」總比「看膩了」要好吧。才擼完這周的熟肉,我就已經開始期待下周的《電子夢》了。
說實話,有這部劇在,看不到《2049》我也不那麼在乎了。畢竟,來自PKD原作的《電子夢》可能要比他人續寫的銀翼殺手更「忠於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