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梳子——髮絲間的浪漫故事

梳子——髮絲間的浪漫故事

我們在看一些古裝劇的時候,經常能見到一種纏綿悱惻的情節——男主將一枚梳子送給女主,或是女主摘下頭上的發梳贈予男主,作為彼此間的定情信物。梳子在中國古代女性服飾中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悠久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服飾中十分浪漫的一抹。

@洛梅笙

自由撰稿人

尤其關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

與西方時裝史

摯愛明朝及民國服飾

以及新藝術主義和Art Deco風格

近日裡翻到了Oscar de la Renta 2013年的婚紗系列,其中,設計師使用了西班牙傳統服飾中的Peineta(一種尺寸很大的梳子)作為頭飾。Peineta通常與Mantilla(頭紗)共同使用,過去主要以玳瑁為材料,現在則使用環保的材質。西班牙女性會在一些比較隆重的場合,比如婚禮、觀看鬥牛或者HOLY WEEK配戴使用。這種大梳子最早源於19世紀早期,當時女性流行在頭上插帶梳子,以搭配諸如阿波羅結這類誇張的髮型。後來,這種梳子卻獨獨在西班牙被保留了下來,並發揚光大,成了西班牙女性傳統服飾中的一種特立獨行的頭飾。無獨有偶的是,在髮髻上插梳子的這種時尚,在歷史中也早早地就風靡了中國。

Oscar de la Renta 2013年婚紗系列

1930年的Peineta

中國女性一度也喜歡在頭上裝飾梳子,按照古人的說法,「簪釵櫛縂」是頭上最基本的幾樣東西。

簪與釵可以用來固定髮髻,

縂是指扎頭髮的繩帶,

櫛則是用來梳理頭髮的,

梳,最早就稱為櫛。我們所謂的「梳子」,嚴格講應統稱為「櫛」。密者為篦,疏者為梳。「梳」字通「疏」,就是指齒比較松的櫛,比較密的則稱為「篦」。

左為篦,右為梳 湖北江陵縣鳳凰山53號漢墓出土

一開始,梳子的主要功能是為了梳發,但逐漸演變成了一種頭飾。這種時尚在唐至後五代達到了頂峰。女子頭上有時候會戴著很多形態不一的梳子。

宋徽宗臨摹的唐人《搗練圖》中的女子正是如此:她們的頭上戴著各色插梳,材質從金銀到玳瑁不等。五代和凝的《宮詞》中有一首是這樣寫的:「玉蟬金雀三層插,翠髻高聳綠鬢虛。舞處春風吹落地,歸來別賜一頭梳。」詩中描寫的是一位打扮華麗的舞伎,表演受到歡迎,於是被達官貴人贈賜了一整套的梳子。

宋徽宗摹唐人《搗練圖》局部中頭上的插梳元代 周郎 《杜秋娘圖》中想像的唐人插梳 (故宮博物院藏)唐代 蓮紋金梳一對 (長沙市博物館藏)明代 金鑲玉梳

宋代女性流行的是「冠梳」,就是把冠子和梳子搭配在一起使用。這在當時演變出一種新的梳子,即「簾梳」——在梳背上裝飾有流蘇。這些梳子有大有小,大的通常插在頭正中的背面,而一些小梳子則很對稱地插在鬢髮的兩側。簾梳一直到明代早期還在使用。

南宋女子,頭上插戴帶有珠簾的梳子 左《歌樂圖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右《蕉陰擊球圖頁》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但梳子的插戴涉及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拿就是梳子應該如何固定在頭部。Peineta實際上有點像簪子,長且深的梳齒,只要底下有一個髮髻就可以固定。而中國現存的很多梳子,很大一部分的梳齒脫落了,有些型號很大的顯然只依靠插戴是不可能固定在頭上的。宋代出土的一種「插梳」,在梳子的正前方有一個長簪腳,大概就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而像現代苗族等少數民族女性的插梳,有些則是在兩側有一條長鏈子,頂端是兩根簪子,綰在前側來固定頭梳。

宋代出土的帶簪腳的插梳當代 苗族銀梳

所以明代女性的滿冠(一種插戴在髮髻正後端的簪子),可能也是延續了這種帶了簪腳的梳子。或許正是這樣的思維,讓一度十分流行於女性頭上的梳子,在明代之後逐漸消失了。

明代插於腦後的滿冠 (首都博物院藏)

今天,在中國一些地區依然保留有插梳的習俗。比如福建的惠安女,她們會在頭頂正中插上一兩把梳子,還有上面所提到的苗族等西南少數民族。所幸有這些南方地區對文化的延續,我們才得以繼續見到這種已經離大多數人遠去的舊日優雅的風景。

福建惠安小朋友 頭頂翠綠色插梳(Photo bycnsphoto)

福建惠安女 頭頂翠綠色插梳(Photo by Frankay@夏風秋雲)

苗族的插梳

想了解更多時尚芭莎精選資訊

「時尚芭莎in」

GIF/330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這個920,願每個渴望被愛的人,都能深情相待
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在山東曲阜隆重開幕
《孝經》:孝能保富貴 不如心安親切有味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是悲觀到極致了嗎?原來你一直理解錯誤
幾回花下坐吹簫詩中的樂器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