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關疾病針刀治療點的選擇思路探討(1)
1.脊柱相關疾病的概念及研究內容:
以中醫臟腑、表裡、氣血、經絡等相關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力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等多學科進行研究的一類疾病;是從脊柱生物力學觀點出發,研究由於脊柱力平衡失調改變,引起其他系統出現相應病症的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迄今已報道的脊柱相關疾病已達100餘種,跨越多個學科,癥狀繁雜多樣,涉及到運動、循環、神經、消化、呼吸、內分泌、生殖及五官等各大系統和器官。
2.脊柱相關疾病的中、西醫認識
中醫對脊柱相關疾病的的認識歷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對脊柱、脊椎、脊髓形態已有認識。《靈樞·經脈》「經脈」與脊神經及脊柱旁的交感神經極其相似。《素問·骨空論篇》督脈則與脊髓和脊神經更加接近。歷代文獻論述督脈穴位及足太陽膀胱經在脊柱旁的穴位主病,為督脈所發的疾病。同時,還指出督脈與內髒的聯繫,這些部位病變都與督脈、脊椎有關。公元4世紀,《針灸甲乙經》對脊柱、督脈源性病變有更詳細的記載,已認識到某些疾病是由督脈及脊柱旁足太陽膀胱經穴位的病變引起,主張對這些穴位施行針灸治療。明確指出內髒的病變與脊柱督脈及督脈旁之穴位的關係。
現代醫學的研究是從脊柱生物力學、脊神經及交感神經與內臟器官的關係來認識脊源性疾病的。認為脊柱相關疾病表現的綜合症候群是由於脊柱的生物力學失衡引起人體植物神經紊亂造成的;即脊柱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骨質增生,腰椎關節、韌帶的鬆動、錯位,脊髓、神經根等組織受到刺激或壓迫了而產生的。
中西醫學對脊柱源性疾病研究的共同點
中醫針灸學的督脈循行類似脊髓與脊神經的走向,足太陽經行走於脊柱1.5寸旁線,類似交感神經在脊柱旁的位置;其3寸的旁線,幾乎與脊神經後支的皮神經通路相一致。可見,中醫學有關督脈、足太陽經(背部)穴位與相關臟腑器官病變的關係的論述,與現代脊源性疾病的研究相對比,即可發現其研究目標是基本一致
3.脊柱相關疾病的發病因素
中醫對其病因的認識為:直接或間接外力、勞損、外邪侵襲、瘀血阻滯和七情內傷,主要病理為經絡不痛,氣血瘀滯和肝腎不足;
現代醫學則認為:主要是脊柱生物力學失衡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這兩方面為主;脊柱相關疾病雖然臨床表現錯綜複雜,但就其病理過程來說有其內在的聯繫,主要是脊柱失穩,導致脊柱小關節錯縫,影響了神經系統的功能和信息傳導的通路,從而出現了臨床癥狀。
(長按加關注)
TAG:劉星中醫針刀治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