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僅有20台的戰神 NISMO GT-R Z-tune

僅有20台的戰神 NISMO GT-R Z-tune

原文發佈於2013-02-07

剛從香港回來沒24小時,正在美美享受晚餐之際,電話來了:「明天再去趟香港吧,去拜個神!」拜神?什麼神?不會是讓我趁著過年前去趟黃大仙吧?神神秘秘地知道什麼車後,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好!我去!再苦再累都要去、必須去!

因為,目標是它:2005年推出,全球限量20輛,售價堪稱全日系車中最貴的一輛改裝車:NISMO Skyline GT-R R34 Z-tune!這台車的威名,在學校時已經震耳欲聾,每次聽到「Z-tune」這個名字都先會打個冷顫,500匹不是重點,RB26DETT的5U版本,要深挖下去絕對不止這個數,以NISMO自己的話來說,500匹是最穩定的、最適合日常使用的、最能配合Z-tune全方位改動的設定。前面兩個最與我無緣,完成了的20輛全是右駕,即使再有錢能在中國擁有了,能開它上街顯擺也是痴想。但最後一個「最」字就讓攻讀汽車工程專業的小編浮想聯翩,全方位提高是什麼概念?那台名為Z2的引擎要什麼底盤功架去配合?

去拜神前,先要做足功課,早年同事已經寫過一篇《誰與爭鋒》,雖然都是官圖,但大致上已經對這台神一樣存在的Z-tune做了個敘述。這次報道,我們將對整台Z-tune進行一次深入查探,全方位地發揚一貫的「無敵拍車手法」,從裡到外,來個深入大剖析!

Z-tune這套公開發售,而非專屬的空力套件的外觀細節相信許多讀者都已經眼熟了,了解NISMO第一台Completed Car:400R的讀者會發現,雖然一台基於BCNR33,一台開發自BNR34,但兩款空力套件幾乎是一脈相承的,不錯許多細節上的處理,Z-tune身上的裝甲確實源自400R,只是因應R34的線條上的不同而作出修改。另外,更特別的是,或者吸取了400R時的教訓,原本定下99台的銷售目標卻因為遇上了許多不可預見的因素而最終產量只有44台,此次NISMO將銷售目標下調至20台,剛好也可以紀念NISMO成立二十周年,而且購買的方式可以選擇,要麼花上1774.5萬日元向廠家直接訂購;要麼自己送上手中的R34交予NISMO進行改造,不過交車的前提是:奉上1312.5萬日元、沒有發生過任何的碰撞事故、行駛里程少於兩萬九千公里,另外那些要求無非是擁有較高的知名度,能駕駛一手好車,無不良的行駛記錄等等。高昂的價格,加上諸多的限制,令這款Z-tune只生產了19台,其中兩台為試驗車。

圖:車頭部分的造型基本全部保留了原裝車型的特點。

圖:再過許多年看上去也很有愛的經典大燈。

圖:側氣壩除了為油冷器送風之外,中間的小翼造型符合空氣動力學,能夠提供一丁點的下壓力。

圖:百葉窗式通風引擎蓋,改裝R34的熱門款式。

圖:前保險杠、引擎底板、左右葉子板四件一套的NISMO Z-tune干碳纖維車頭空力套件可以單獨購買。

圖:前葉子板在靠近A柱的地方有一個凸出的通風口,具體作用是什麼?在引擎艙部分向大家介紹。

圖:從尾部看Z-tune的感覺更加原裝,不過原來V-Spec車尾底部所具有的碳纖維擾流系統被拆除,因為要容納變速箱和後差速的冷卻器。

圖:拆除下擾流之後車底尾部難免會產生較多的亂流,但NISMO恰好就是利用這股亂流來為車底的油冷器降溫。

圖:如果我擁有一台R34,我絕不會去改它的原裝尾翼。

圖:後半段可調角度,由於Z-tune是基於V-Spec版本改造,所以尾翼後半段是碳纖維的。

圖:標誌性的雙圓尾燈改用了LED發光。

在芸芸R34 GT-R改裝案例當中,從外面看去Z-tune是最為低調的一批。單從外表上看,Z-tune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花俏,連當年400R上的車標也沒有。不過Z-tune精彩的地方,恰好就是從外面看不出的地方,其中一個就是引擎。

Z-tune其實有兩個版本,2000年,在GT-R仍未停產的時候,NISMO提出了一個概念,就是Z概念,該項目的核心就是讓GT-R通過改裝,真正成為官方賽事和民間賽事的霸主,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製成了Z1,也就是Z-tune的第一個版本,其改裝完全來自當年JGTC上的經驗,要知道當年的NISMO GT-R戰車,仍未使用V6渦輪引擎,在原來直列六缸的基礎上進行賽車化改造,令NISMO掌握了許多對於民用改裝非常有意義的數據和經驗,Z1就在這些數據上誕生了。

圖:密集擁擠但又整齊的引擎艙,官方出手就是不一樣。

Z1隻是一台概念車,並沒有向公眾發售,其改裝的細節基本上與後來的Z2一致,只是馬力更高,達到了600匹。而Z2,也就是售賣版的Z-tune,動力輸出為耐用性進行了妥協,被降低至500匹,同時在Z1的整車基礎上,加入了如空調系統、三元催化器、真皮座椅、內籠飾板等裝備,最後令整車重量達到了1600公斤。500匹對於5U版本的RB26DETT來說頂多算是半價酬賓,但是NISMO更為注重穩定性、耐用度和日常適用度,所以500匹這個數字對於Z-tune來說,剛剛好。

圖:2005年出廠,這是19台Z-tune之中的第九台。

圖:碳纖維擋風板,能讓通過中網的空氣更直接地吹向水箱,令水箱的冷卻效率明顯提升。

說到車頭部分,就不得不說Z-tune讓人眼前一亮的進氣布局。由於它的風箱設置在左前大燈之後,風箱的進氣口是無法直接吸入外界的新鮮空氣的。為了優化Z-tune的進氣效率,NISMO在其碳纖維引擎蓋中設置了一條「夾層通道」,新鮮空氣進入中網口會從引擎蓋上的進氣口進入夾層,再由位於風箱上方的位置流出,直接進入風箱的進氣口內。

圖:帶百葉窗式散熱槽的碳纖維引擎蓋。

圖:前方的「夾層」入口。

圖:風箱所在位置上方的出口。

圖:風箱進氣口。

圖:箭頭所指的就是入口。

圖:進氣歧管前的集氣箱,不要小看這個改裝部件,NISMO通過大量的賽車數據生成的產物,令一至六缸的進氣更加充分和平均,這是改裝直列六缸引擎進氣部分的關鍵之中的關鍵。

Z-tune的RB26DETT已經不像400R時代被換稱作RB-X GT2了,單名Z2,不過內部的改裝則完全繼承了400R的改裝細節:引擎排氣量仍為400R的2771cc,甚至連口徑和衝程也相同,對於RB26DETT的鑄鐵中缸而言,擴缸並非難事;活塞、連桿、曲軸、缸床墊片等全部與400R相同的方式進行處理:活塞被替換成直徑87mm的鍛造製品,連桿長度被縮短,令活塞行程增加至77.7mm,曲軸是Z-tune專用的,其實與400R基本相同;缸床墊片被換成了金屬的1.2mm產品(原裝為石墨),對應了被增大的汽缸口徑;油底殼則換成了有防傾功能的合金製品。沿用已久的TE2701(Garrett)渦輪,被NISMO的工程師換成了IHI的出品,並經過大幅改良和強化,令其可以承受更高的壓力和保證更穩定的出氣量。

圖:更名為Z2的5U版本RB26DETT引擎,RB26DETT分為普通的2U系列和5U系列,兩者最大的不同是缸體剛性上區別,5U是經過後期全面強化的版本,之所以稱之為N1,就是可以使用在追求耐久性的N組賽事中。

圖:驗明正身。

圖:Z2引擎的排氣量已經不是車輛銘牌上的2568cc,而是擴充至2771cc。它的中缸也不是普通的RB26中缸了,NISMO將其在JGTC賽車上的中缸整個交予Z-tune使用,無論剛性還是內里水道的布局等都進行了大幅修改,性能不能同日而語。

圖:從風箱一上一下出來兩條Suction Pipe分別接入兩枚IHI渦輪增壓器,兩隻渦輪泵出的壓縮氣體在合二為一湧入車頭的中冷器內。

圖:NISMO的大型中冷器

活塞為鋁合金鍛造,連桿採用SNCM合金鋼鑄造,SNCM其實是日本國內的金屬代號,換成國內的成分表示,就是NiCrMo合金結構鋼材。鍛造的曲軸在整體成型後,然後再在CNC上進行精細加工,最後還進行的偷輕配重的工序,務求令轉速提升得更快更順暢。缸蓋部分,NISMO同樣用上大量賽車設計,例如修改了燃燒室的形狀以利燃燒效率;氣門座被重新打磨,令進氣效率更高;NISMO沒有公布其凸輪軸的設計,只是簡單的一句話「Z-tune專用」帶過,但從其公布的圖片看,這條凸輪軸的凸輪較高,作用無非是增加了氣門的行程和開啟時間,無疑令進入汽缸的燃油混合氣的體積更大。

圖:燃油系統方面,無論從油箱內的燃油泵還是輸送燃油的管道,最後到每個節氣門之後的燃油噴嘴均被NISMO的自家產品替代,負責管理引擎運作的電腦當然也是NISMO的工程師進行編製。

圖:比較小巧的回油閥門。

圖:六連獨立節氣門體。

圖:位於ABS泵旁邊的機油透氣壺。

圖:NISMO深知GT-R的散熱是個老大難問題,於是除了更換上更大的機油泵外,機油冷卻器和散熱水箱均被悉數更換。

圖:機油冷卻器。

圖:Z-tune專屬的鈦合金頂巴。

圖:鏤空設計的Z-tune logo。

圖:前塔頂部分貼上了碳纖維,進一步提高塔頂剛性。

圖:引擎艙內葉子板上有一排小孔,此舉並不是為了偷輕,而是讓引擎艙的熱氣從這排小孔進入,再由葉子板末端的通風口排出。

圖:熱氣從此處排出,據稱NISMO的此項措施令引擎艙溫度下降多大10度左右。

圖:排氣系統上,因為仍維持雙渦輪布局,所以頭段仍為兩條不鏽鋼製品,之後是三元催化系統,最後則是NISMO自家的WELDINA NE-1全鈦合金中至尾段排氣系統。

圖:排氣系統頭段直徑為70mm

圖:帶高流量催化器的中段直徑同為70mm

圖:尾段直徑為80mm

傳動系統改造上,一如過去的400R,Z-tune處處都為及日常街道行駛作出定製,例如雙片時的離合器和飛輪總承,並不會如同其他多片式產品那樣喪失腳感,反而通過設定將方便性與原裝車看齊。其他部分包括了:前、後差速器均改為機械式L.S.D,同時加入NISMO自家的ETC控制器(前後牽引力分配控制器)。

圖:Getrag製造的6前速手動變速箱。上面的兩條油管是延伸到車尾部分的變速箱油冷。

圖:前橋驅動軸設置在變速箱的一旁,也就是說R34 GT-R的前橋為非等長半軸。前橋驅動軸的直徑為40mm。

圖:粗壯的後橋傳動軸採用碳纖維製作,以降低轉動惰性,直徑達到85mm。

圖:帶機械式LSD的後差速器。

圖:只許使用LSD油。

圖:前輪半軸直徑為25mm

圖:後輪半軸直徑為30mm

圖:後置的傳動系統油冷設備,兩個油冷器分別服務變速箱和後差速器。

圖:一個機油泵放置於油冷後方,另一個在後差速器旁邊。這兩個機油泵分別負責變速箱油和差速器油的循環。

車架和底盤的強化,在Z-tune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NISMO將車架部分大幅改裝,運用了眾多JGTC上的技術將之街道化,例如碳纖維材質的應用等,令整車剛性大幅提高。懸掛部分,前雙搖臂後多連桿的布局雖然沒有改變,但懸掛構件則悉數換上了NISMO的高性能製品,包括前後防傾桿,當然這些部件是可以零售。避震方面放棄了400R時代的Bilstein,換成了SACHS,由其專門為Z-tune設計了一套幾乎賽車級別的高性能攪牙避震系統,除了高低可以隨意調整外,比減震筒還可作三種阻尼調整。

圖:下擋板整塊換成碳纖維製品,對於一向車頭偏重的戰神來說,前部的減重事關重要。

圖:前懸掛下擺臂,由兩件構件連接而成,剎車導風板也固定於其上。

圖:鋁合金上擺臂

圖:轉向節主體為鋁合金材質,與上擺臂和避震器連接的部分是鑄鐵。

圖:SACHS絞牙避震。

圖:上座方面也有絞牙,難道是在塔頂改車高嗎?是的話那就方便多了。

圖:前防傾桿的連接桿造型甚是古怪,難道是土炮貨?

圖:前防傾桿直徑為25mm

圖:不算上原廠R34 GT-R的底盤補強部件,NISMO對Z-tune的底盤也進行了大幅度的強化,這些多點連接的特製底架明顯是經過精心的計算和設計。比如這個變速箱位置的底架,其固定點多達六個。

圖:這一側由於需要避開排氣管頭段,所以底架並不是對稱造型。

圖:因為這一側拐角較大,所以比另一側採用了更多的補強措施。

圖:後副車架之前的補強支架,三點連接,與車架組成兩個三角形。三角形最穩定,你懂的。

圖:後副車架設有斜拉杆,橫跨副車架前後方。

圖:斜拉杆也與前面的補強支架連接。

圖:從稱謂上,R34 GT-R的後懸掛為多連桿式,但實際上,它是雙搖臂式,外加一條類似於方向機拉杆的部件,就是HICAS。HICAS可以理解為後輪轉向系統,通過電腦控制,在過彎時利用方向機小幅度改變後輪的縱向角度,對車輛在彎中出現的轉向不足或者轉向過度進行修正。

圖:後輪也有「方向機拉杆」,坊間的改裝案例多把這套HICAS系統給刪除掉,換上固定的束角調整拉杆,不過NISMO則沒有這麼做,可不能這麼赤裸裸地否定了車廠的心血啊,呵呵。

圖:KYB出品的HICAS電機。

圖:後懸掛上部是兩條連桿,但其實可以將其看成一支A臂。兩支連桿的安裝位置之間還有一條小小的補強桿。

圖:與前懸掛一樣,後懸掛部件全數用上NISMO製品,NISMO後防傾桿連接於下擺臂。

圖:後防傾桿直徑為27mm

圖:後避震器帶有外置油瓶。

雖然車重已經削減至1.6噸左右,但畢竟都拿著500匹馬力在手,制動和輪胎方面豈敢馬夫一對。Z-tune前制動採用Brembo單體式六活塞卡鉗,搭配同廠365mm浮動式剎車碟;後輪為Brembo F40四活塞卡鉗配355mm制動碟。

圖:NISMO單片鍛造式LM GT4 OMORI FACTORY SPEC輪圈,比普通LM GT4擁有更高剛性,RAYS代工。

圖:前後輪胎尺寸同為265/35R18

NISMO GT-R Z-tune的外觀低調,車廂則更加低調。紅黑配色的運動內飾在今天看來對於一台跑車來說平常不過,紅黑的NISMO方向盤更是與豐田86的方向盤有點異曲同工的味道,只不過Z-tune的方向盤是採用翻皮包裹。

圖:比較平淡的車廂。

圖:雖然與豐田86的方向盤「撞色」,但是它的檔次明顯要高很多。

圖:座椅的賣相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甚是一般。

圖:NISMO出品的白色儀錶,11000rpm,320km/h。

圖:Multi-Function Display採用的是NISMO加強版,能夠顯示更多信息,可單獨購買。

圖:為什麼這裡裝了個先鋒機頭!!!???

極為收斂的外表下藏著的是極為複雜的機械布局,對NISMO GT-R Z-tune不了解,甚至是沒有仔細看過其引擎艙和底盤的人或多或少都會被它的外表所迷惑。NISMO對GT-R Z-tune所傾注的心血絕對值得肯定,R34 GT-R雖然坐享戰神美譽,但它依然有著自己的缺點,但NISMO對待它就像母親對待自己兒女那樣,不嫌棄,並逐一引導其改正缺點。高度碳纖化的車頭降低前部重量,後置油冷、葉子板散熱等降溫措施,這些都只是NISMO嘔心瀝血把它打造成「神中神」的冰山一角。改裝日系車就是靠複雜靠折騰,歐系車改裝可能永遠不會懂。

當年如果自有BNR34給NISMO改成Z-tune,單改裝費用就要1312.5萬日元,以今天的匯率算約為88.5萬人民幣(當年的匯率更低),老實說,對於BNR34這樣的車、那樣的改裝幅度,而且還是官方改裝,除了限量外,其他的都應該是合理範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敵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白活二十年 ARISTO圖騰下的理性重改
道奇Charger上BC HCS04S輪圈
當年改裝紅車 Honda Civic
賽道日常客 論正確的十代思域改裝
巨艦大炮時代 記一輛寶馬M5的輕改歷程

TAG:無敵汽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