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瓷韻之古風,道宋瓷之美倫,淺論三分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創出豐富多採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說。宋代瓷窯眾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窯,八大窯係為代表,最能凸顯沉靜素雅的美學風格。那五大名窯、八大窯系是什麼呢?
定窯
定窯在今河北省曲陽縣,古屬定州。史燒於唐代,宋代時期發明覆燒工藝,規模擴大,宋、金時期繁盛,至元代時衰沒。定窯在唐代時就已是著名瓷場,專燒白釉、黃釉瓷,到宋代發展迅速,大量燒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醬釉、綠釉、白地褐花等品種。
特點
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為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因此稱為粉定,亦稱白定。其它瓷器胎質粗而釉色偏黃俗稱土定;紫色者為紫定;黑色如漆的為黑定,傳世極少。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等類,早期較流行刻花,後興起刻花與篦劃紋結合,中期盛行印花裝飾,至晚期更為成熟。花紋式樣眾多,有牡丹、萱花、飛鳳、雙魚等,皆典雅妍麗,美色絕倫。
劃花水波紋海螺
產於北宋前期,現藏於定州市博物館。胎質厚重,色澤潔白,施白釉,釉色透明滋潤,尾部無釉,為淡黃色。通體以劃花,堆塑手法裝飾,殼為螺旋狀,飾以重疊的海浪紋和曲線紋,螺口不規則,有三條凸弦紋,螺尾有一吹孔,口邊亦有一圓孔,以調節音量節奏。可見為一匠心獨運的吹奏樂器。
汝窯
汝窯宋時隸屬汝州。在北宋後期20多年裡為宮廷燒制御用青瓷器。
特點
汝窯專燒青瓷,胎體細膩堅緻,體有厚薄。釉為天青色,汁水瑩澤,厚若堆脂,以淡青為主,也有豆青、蝦青等,釉中有如棕眼、蟹爪紋、芝麻花等細小釘痕。裝飾技法以刻花為主,紋飾多為花鳥紋。主要器物有碗、碟、盤、瓶、水仙盆等。
汝窯青釉碗
現藏於故宮博物館。此碗胎質輕薄,施天青色釉,釉色光滑瑩亮如雨過天晴,開細小線紋片。
官窯
官窯是我國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辦瓷窯,專燒宮廷、官府用瓷。官窯始於宋代,有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之分。
特點
北宋官窯瓷器胎質細膩,胎釉都纖薄如紙,釉色有粉紅、月白、大綠等。器型有鼎爐、貫耳、耳壺等及一些仿古銅器。南宋官窯瓷器胎為黑、深灰、淺灰、米黃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質細膩。釉面乳濁,多開片,稱為「蟹爪紋」,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黃等。器型除了碗、碟、洗等日用品器皿外,還有仿商周青銅器的尊、鼎、觚等陳設瓷和祭祀禮器。
天青葉式水洗
南宋官窯,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洗口為葉片形狀,平底圈足。胎體較厚,全體均施天青色釉,色澤較深,口沿處帶咖啡色。器見外開葉脈狀不規則碎文片,洗內底紋片較大。造型別緻可愛,整體清雅非常。
哥窯
哥窯傳世製品皆簡練古樸,製作精良,紋樣奇特,風格自然生趣,工藝上的缺陷通過窯工的獨特創造而成一種自然天趣之美。器物主要有貫耳瓶、五足洗和各式盤、碗等,造型與哥窯頗為相似。
特點
哥窯瓷器以器表的紋片而著名,胎質細薄,色呈紫黑、深灰、土黃等色,釉色以青為主,濃淡不一,也有淡紫、米黃、紫口鐵足等,釉為汝濁釉,色調淡雅,開大小紋片,像裂痕或魚子狀,號稱「百圾碎」。以紋色分類,有黑蘭紋、淺黃紋、金絲鐵線紋等,以紋片形狀命名有梅花紋、細碎紋、網形紋、大小格紋。
哥窯鼎
現藏於故宮博物館。此鼎唇口、口上兩側各立一對應環形豎耳,鼓腹、豐底、下承三個細長管狀足。器里外均施米黃色釉,釉質豐滿盈潤,上開無數細小碎片,稱「金絲鐵線」紋,為哥窯獨具之特色。
均窯
宋代均窯始於唐,興盛於北宋。地處河南禹縣古均台,古城均州,故名均窯,亦或鈞窯。均窯燒造的瓷器品種較多,以鈞瓷最為有名。
特點
鈞瓷胎質細膩堅硬,較為沉重,呈灰白、灰黑、灰黃等色,其釉色分兩種,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其他還有玫瑰紫、海棠紅、茄子紫、梅子青、天藍、胭脂紅、硃砂紅以及窯變的各種顏色,各色錯綜相間,絢爛多彩。鈞瓷造型有尊、缽、爐、花盆等,主要供宮中陳設和文房使用。
均窯鼓釘三足洗
現藏上海博物館。胎為灰白色,內外施乳濁狀釉,口沿和器內為天藍色,外為天藍與玫瑰相間的窯變釉。口沿邊列鼓釘二十一枚,底部十八枚,並刻有「一」字,洗心有「蚯蚓走泥紋」,為均窯典型裝飾紋樣。
知識補充
宋代八大窯系是指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均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建窯系和越窯系。宋代瓷窯的八大系統,正好以長江為界,北方四個、南方四個。北方是定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南方是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越窯。
編輯:菠蘿
文字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圖片來源:網路
點擊展開全文
※IMAX版本的《敦刻爾克》那麼貴,到底有沒有道理?
※又到一年開學時,你知道為什麼開學日選在9月份嗎?
TAG:深圳特區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