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漢字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永遠不會有「用完」的情況?

中國漢字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永遠不會有「用完」的情況?

中國漢字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永遠不會有「用完」的情況?

漢字中的象形文字

歸根結底,文字是一種用於表達及記錄的人的語言、思想等等的工具。進入工業文明以來,世界上誕生了成千上萬的新興辭彙,幾乎每一種語言都可以對其進行表達或者釋義,但是文字則相對處於劣勢——人類必須發明出相應的文字。於是,拉丁語系就面臨一個辭彙量越來越多的窘境,但是漢字卻對此表示壓力不大,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中國古人創造的漢字到底有什麼優勢呢?

中國漢字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永遠不會有「用完」的情況?

表意的古埃及文字

國史君(國史通論)曾提到,「漢字是表意文字」的說法其實並不確切。由於漢字最初是由象形字演化、擴展而來,所以很多學者都將中國漢字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波斯等文字均視為表意文字。但是,中國漢字還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情況,即形聲字。

中國漢字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永遠不會有「用完」的情況?

商代大盂鼎中「夷司王臣十又三白」,白即伯

說到形聲字,不得不再次提到古人使用的「通假字」,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就「通假字是不是錯別字」的問題展開討論,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文字比較貧乏,現有的文字並不足以完整地表達語言,於是便經常用發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來代替。比如「伯」字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經常用「白」字來代替,只取其音,不取其義。後來為了與白字進行區分,才增加了一個人字旁,創造出伯字。

正是由於形聲字這一創舉的誕生,才擺脫了象形表意文字不夠用的羈絆。用形符和聲符組合成一個全新的「復體字」有兩個好處:一是不用再像象形文字時期每個字都用一種圖形來表示(有的也沒法表示),只需要用現有的文字來表示發音,再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狀態等屬性的偏旁就行了。二是形聲字非常容易識讀,因為它包含了音和義兩部分。於是漢字便永遠不會枯竭,不必像其他一些表意文字一樣不得不轉向表音。

中國漢字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永遠不會有「用完」的情況?

形聲字示意

自從形聲字出現之後,漢字便逐漸轉向以形聲字為主。有學者統計,商代甲骨文中形聲字僅佔到總字數的20%多,但是漢代《說文解字》所收錄的9353個漢字中,形聲字已經佔到了80%多。從最初古人發明並規範漢字,到近些年的漢字簡化,「形聲」一直都是優先考慮的造字方式。

說起來其實表音文字更能適應人類表達語言的需求,但是漢字既能表音又能表義,還非常適應社會的發展,也真是沒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通論 的精彩文章:

如果穿越到兩宋時期,你可能會以為全世界都在用漢字!
秦始皇統一文字時都做了哪些措施?真的是讓六國使用秦國文字嗎?
一位單純的楚王,在墓碑上發誓說自己是薄葬,請求盜墓賊不要盜挖
漢字真是倉頡創造的嗎?幾種漢字的起源,你相信哪一種?

TAG:國史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