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三江之畔,美麗南城。提到合川出名的小吃,不由自主會想到合川桃片,那一片芝麻與核桃圍繞的白色小吃,是記憶里的童年味道。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這道傳承了百年的傳統糕點,如桃花般甜美的巴渝特產,在食品種類缺少的年代,走親訪友帶上一盒算是奢侈。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解放初期,做糕點的並不多,據有關史料記載,「同德福」桃片廠由余曉華的祖父余洪春與蔣盛文始創於光緒23年(1898年),1916年由余洪春長子余復光繼承經營發揚光大後,名揚國內外,隨後余復光被譽為桃片大王。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民國4年(1915年),「同德福「桃片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獲金質獎章後,被譽為「世界第一桃片」。後傳承於余曉華之父輩。2001年,余曉華夫婦多方籌措資金恢復生產同德福桃片。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剛開始的時候,夫妻倆吃住和生產都擠在一個200平米的房子里,請不起工人,每個程序都要自己親自上手,熬糖的溫度高達120°,燙傷是常有的事。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每道工序都要做好,晚上通常做到凌晨5點,第二天早上8點騎自行車送貨。那一年平均每天睡3個小時,隨著訂單的增加和營收,後來漸漸有了好轉。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民以食為天,說的不僅是食物的重要,更包含了人對食物的虔誠情意。余曉華謹記當年父親的遺訓:「要做就做最好,不能給祖宗臉上抹黑」。所以,不管市場上的桃片多麼便宜,余曉華堅持一律精選上熟大糯米,且購買最優質的白糖和寧夏枸杞。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合川桃片工藝繁複,要經過炒米、磨粉、過沙、篩粉、回潤、回炒、攪糖、燉糕、下綿、切片等十多道工序精製而成,每道工序都有近乎苛刻的技術要求,尤其對溫度的掌控。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核桃不易保存,要用活性炭來層層鋪墊,淘米的水溫不能高也不能低。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瀝出來等吸收水分到恰到好處時才能用河沙炒米,這個時候才保證河沙不黏米,最後再用機器去掉米的表層。 從篩粉到潤粉,通常要經過1天,以前潤粉在地上,不清潔衛生時間還較長,後來慢慢改進從磚頭用席子鋪墊到用小麥浸泡,讓粉吸收水分。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後來余曉華反覆琢磨覺得這些方法都不科學,自己發明自動噴霧的機器,省時省力。這橋牌一樣小的一片桃片,能夠薄如宣紙,點火即燃,卻又散如展卷,卷裹不斷,離不開他們的付出。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如此精製而成的合川桃片,怎能不像流淌的三江水一樣溫潤多情?吃桃片講究一片一片細細「品」,只覺入口極細潤,稍後有溫柔綿長的輕甜,淡雅清芳的幽香在舌尖上纏綿,繼而瀰漫開去。難怪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也對他的桃片贊口不絕。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余曉華55歲拜師,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如今成功練成蒙著眼睛切桃片且厚度都在一毫米左右。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一身白裝的余曉華,戴著口罩,一塊紅布蒙住了他的雙眼,隨著一把磨好的錚亮糕刀起落,一片片薄如蟬翼的桃片隨之出現。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2010年,余曉華受邀參加上海世博會,當他蒙眼手工切桃片引來觀者如潮時,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控制不住內心的起伏,對專程前來品嘗合川桃片的美國館首席執行總裁激動地說道:今天,我終於可以告慰為合川桃片嘔心瀝血的先人,可以無愧地告訴祖宗,合川桃片已迎來美麗的春天。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三江水奔流的腳步,在時光的洪流里,有多少興衰更替潮落潮起。合川桃片歷經百年滄桑巨變,曾經的手工製作被轟鳴的機器生產代替;曾經只有8家作坊發展到10餘個知名品牌;曾經只是養家糊口的小本經營發展年入百萬的公司。

夫妻做桃片用河沙,年入百萬沒人願學

像余曉華這樣的匠人正是秉承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責任,不忘祖訓,不忘初心,帶著一身的技藝等待著這個行業的繼承人。在自己創新的同時,也在默默等待合川桃片瀕危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面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