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種植到收穫都不需人力,英團隊完成首個無人農場計劃

從種植到收穫都不需人力,英團隊完成首個無人農場計劃

從種植到收穫都不需人力,英團隊完成首個無人農場計劃

【Technews科技新報】農業中自動化的應用上十分普遍,不論是噴洒農藥、施肥、收割,都可以見到自動化的蹤影,但許多麻煩的事情仍舊需要仰賴人力去處理,在技術進步之下,究竟全自動化的農業是不是可行的?

英國哈珀亞當斯大學(Harper Adams)的團隊非常認真地去研究了這個概念,並為此執行了「Hands Free Hectare」計劃,只運用自駕車、無人機來設法種植、照料並收穫一英畝半(約六分地)的大麥。

團隊運用自動拖拉機挖掘特定深度、間隔的渠道並挖洞播種大麥,種植期間視情況噴洒一系列殺菌劑、除草劑或施肥,並在最終運用機器完成自動收割;他們最終達成了這項計劃,從種植到收穫的過程全由機器人執行,在這段時間內,團隊沒有任何人需要進入田中做事。

在這段期間,團隊可以舒適的待在溫暖、乾燥、乾淨的地方,派出了無人機和地面機器人前往田地調查,測量並帶回所需的樣本,並靠著這些收集的數據來決定像是農藥、除草劑和肥料的使用量及組成,甚至是最終收成的時間。

就在數日前,從樣本中確認大麥情況後,團隊運用自動化進行了收成,整個收成時間約花費了 6 個小時,這段影片展示了當時的運作情況。

整體來說,從「Hands Free Hectare」計劃的測試結果來看,全自動化生產還是有著缺點的;在人力密集的種植方式之下,大麥平均每公頃能有約 6.8 公噸的產量,但在這次的測試中,每公頃的產量只有 4.5 公噸。

除此之外,全自動化的付出成本也相對較高,這次的測試約花了英國政府 20 萬英鎊的預算,團隊甚至「最貴的一公頃大麥」來形容。但也必須知道的是,這些花費大多屬於資本成本的一次性支出(購買曳引機、收割機),也就是說,下一次的收成將會更加便宜。

而在優點方面,如果農用車輛能夠完全自主,除了之外,也能夠縮小車輛的體積——畢竟駕駛座的設置就不再需要了,這也正是現在趨勢的走向,能夠自主的農用車輛,意味著更高的精確度、減少對土壤的壓實、節省成本,同時也能增加對機械故障的應對手段。

從種植到收穫都不需人力,英團隊完成首個無人農場計劃

全自動化的農業也意味著農夫能夠消耗非常少的勞動力,甚至是用遠程檢查的情況下全天候維持一個農場,達成一些運用人力時被視為不切實際的行為:透過小型機器人或分散式感測器不斷監控,將所有作物視為個體收集數據傳送給系統,進而分別噴洒需求藥物。

隨著農業應用的機器人效率不斷提升、成本下降,團隊認為,在產量和可持續性上,全自動化的農業超過傳統耕作方式並不會需要太久的時間。

(圖片來源:Hands Free Hectare官網)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Technews科技新報

跨足科技、電腦、移動設備與能源產業新聞的網路媒體,為讀者提供各式實用資訊。

Latest posts by Technews科技新報

未經許可,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News 的精彩文章:

HTC 21 日申請停牌並公布重大訊息,恐與出售手機業務有關
傳亞馬遜計劃推出智能眼鏡,讓語音助手 Alexa 隨時協助用戶需求
聯發科 Helio P70 將內建 AI 運算單元,2018 年以台積電 12 納米生產
義大利超級火山蠢蠢欲動,科學家找到即將爆發的證據
不等iPhone X普及人臉識別,中國流行ATM機刷臉取款了

TAG:Tec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