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壽慧生:白人分裂,而非種族騷亂——美國夏城衝突的本質

壽慧生:白人分裂,而非種族騷亂——美國夏城衝突的本質

文/壽慧生 盤古智庫

白人vs.白人

有必要認識到,在大部分情況下,族群衝突都是社會矛盾的表象而非根源。

從表面上看,最近發生在夏洛茨威爾市的暴力衝突凸顯了美國社會長期遺留下來的種族問題。但是族群矛盾在美國是一個持續存在的事實,其起伏有賴於特定的現實條件。自六十年代民權運動結束之後,至少從制度和政策上講,美國族群關係一直被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2016年因為幾起警察與黑人之間的衝突而引起的「珍視黑人生命」運動(Black Lives Matter Movement),儘管有種族背景,但根本上看是一個公共政策問題,關切的是改變美國的執法體系,因此並未引起大規模的白人反彈和暴力衝突。

此次衝突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過去引發衝突的多半是少數族裔的不滿。但此次衝突中,白人的憤怒則成為導火索。而此次衝突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是白人與有色人種之間的衝突,而是白人之間針對白人至上主義產生根本分歧。夏城的示威遊行者是白人,反遊行者中白人比例並不少,而驅車襲擊事件中的肇事者和死者都是白人。事後的公共輿論中白人群體對暴力的聲討力度不亞於甚至超過任何其它族群。特朗普模稜兩可的表態引發的攻擊來自主流社會的各個角落,既包括各主流媒體,也來自政府、國會、軍界,甚至包括特朗普自己的團隊和家人;其猛烈程度也同樣不亞於任何其它族群。也就是說,特朗普對白人至上主義的袒護導致他幾乎與整個白人主流社會為敵。

邊緣vs.主流

因此與其說此次事件是一起種族騷亂事件,不如說是白人社會的一次身份認同的危機,凸顯出美國社會在今天複雜的現實環境中自我調整和定位的艱難。

過去幾十年來,白人至上主義在美國社會中日益邊緣化。尤其是在全球化大潮的衝擊下,代表白人至上主義的三K黨幾乎淪為一個歷史概念而非現實存在的運動,即使在美國南方的都市地帶都難以引起足夠的注意。美國娛樂圈中甚至可以將三K黨的形象作為搞笑材料,足以顯示該運動被邊緣化的程度。在此背景下,夏城衝突中三K黨死灰復燃,造成軒然大波,不能不令人驚訝。

衝突發生之後白人為代表的主流社會對白人至上主義不僅在輿論上群起而攻之,諸多城市甚至隨之興起移除南部戰爭時期南方政治領袖雕像的運動。從此態勢來看,顯然不能把此事件視為白人群體的自我否定和政治反動。因此與其說此事件是白人對其它族群的攻擊,不如說是美國社會的邊緣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的一次衝突。而這個衝突已經醞釀已久。

內外交困的美國社會

在一定程度上講,此次白人至上主義運動可以被視為2009年後興起的茶黨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從此前的經濟和政治層面蔓延到現在的種族層面,凸顯美國社會中極右翼群體對美國社會在新環境中艱難調整過程中的失望和憤怒。造成這個群體憤怒的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來自兩方面。

一方面是美國社會在國際環境中地位下降造成的衝擊導致戰後建立起來的以自由民主、自由貿易和多元文化為核心的主流價值觀開始受到質疑。相反,源自於19世紀、戰後深埋在美國社會中的民族主義、重商主義、民粹主義在不斷衝擊下日漸抬頭。而這些價值觀在國內社會關係上的極端形式則集中表現為白人至上主義。

另一方面,更為直接也更為關鍵的衝擊來自美國國內。日益深化的經濟不平等和經濟極化造成1%人群與其它人群之間的差距日益增大。即使奧巴馬時期經濟復甦,中下層收入人群的實際收入並無明顯好轉;失業率持續下降也不代表這部分人群的安全感得到保護。更為重要的是,在嚴重極化的美國政治中,政府相應的公共政策不僅沒能扭轉這些趨勢,反倒推波助瀾——例如產業調整、教育改革、再就業培訓、公共健康、社區扶助等政策長期缺失或乏力,對華爾街金融利益集團和對高收入人群則長期政策傾斜。所有這些社會不公和政府無能都令中下層群體在收入不平等的狀況下面臨社會階層固化、社會流動性下降、社區衰敗等額外的心理衝擊。其結果是造成社會價值觀扭曲,「美國夢」幻滅,大部分中低產人群對子女的前途失去信心。這些問題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是危險的不穩定信號,對任何一個社會群體都會造成衝擊。但是在美國社會當中一直佔優勢地位的白人群體顯然面臨著更為嚴重的心理創傷。

特朗普vs.美國

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沒能扭轉這一趨勢。奧巴馬在2008年帶來的希望和憧憬在隨後8年當中被日益嚴重的政治極化徹底粉碎,只能讓這種沮喪和憤怒進一步被放大,助推社會撕裂。

精明的特朗普順勢而為,用盡招數煽動潛藏在美國社會中的分裂因素,得以在一片喧鬧中出位上台。如筆者此前曾評論,特朗普儘管投機善變,但他的價值觀清晰可辨,難以動搖——那就是前述源自於十九世紀的陳舊價值觀。基於他的價值觀的頑固性,指望他上台後改變策略,幫助美國社會彌補裂痕無異於與虎謀皮。明白這一點可以幫助理解為什麼他會變成主流社會的公敵而毫不動搖,甚至變本加厲,在衝突發生後僅十多天後即不顧來自左右兩黨的反對而執意赦免反移民前鋒、亞利桑那州備受詬病的前警長喬·阿爾帕約(Joe Arpaio)。這一近乎政治自殺式的舉動似乎反映出特朗普的親率魯莽。但以上討論試圖揭示的是,白人至上主義是他政治生存的救命稻草,他別無選擇;同時也是他的價值觀的核心,除非(甚至?)魚死網破,他也無意退讓。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盤古智庫 的精彩文章:

安剛:朝鮮半島局勢——特朗普的「炮火與怒火」
林民旺:莫迪訪美,美印戰略夥伴再出發?
安剛:邊界上的問題,還是要用軍事手段保障盡量政治解決

TAG:盤古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