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破迷開悟,明心見性的大智慧
1、布施就是大智慧
你想發大財,你想使你的企業更加的興旺發達,怎麼辦?修布施。這就是智慧。為什麼佛陀在《金剛經》裡頭反覆地講布施,就這個道理。讓大家開智慧,破迷開悟,明心見性,然後你有了智慧,你個人和企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
即使不做企業,你也需要快樂,也需要健康,也需要小康,也需要衣食具足。訣竅是什麼?修布施。《金剛經》裡邊反覆地講布施,什麼道理啊?大家去參、去悟。菩薩四攝、六度都以布施為首。布施統攝了四攝,也統攝了六度。《金剛經》的智慧就體現在布施上,社會上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布施關係。
如果你想知道洛克菲勒、卡耐基、比爾蓋茨都奉行的同一條財富黃金法則,就讀讀《歷史上最偉大的賺錢秘密》,這就是財富的因果法則。這本書的作者是喬·維特爾,是美國一流的暢銷書作家,其作品曾位列《紐約時報》財經類排行榜第一名。現摘錄部分文字與大家分享。
2、歷史上最偉大的賺錢秘密
如果你想得到金錢的話,你只需要做一件事。這件事也是這個星球上最最富有的人已經做過的,和正在做的事情。這也是在無數古代經典中已經描述過,並在今天仍被推崇的事情。
這也是一件雖然可以帶給任何人金錢和富足,但大多數人卻害怕去做的事情。這件事到底是什麼呢?洛克菲勒,美國石油大王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身體力行這件事。他成為億萬富翁。卡耐基,美國鋼鐵大王也做了。他成為舉世聞名的大亨。
到底這個最偉大的賺錢秘密是什麼呢?到底這個對任何人都有效的秘訣是什麼呢?將你的錢布施出去。對。布施出去。布施給那些幫助你觸及你的精神世界的人們。布施給那些啟發過你,服侍過你,治療過你,愛過你的人們。
布施,而不要期待回報,但是要堅信:回報一定會從某個地方來到你的面前,並且回報的數量會超過你的施與。
3、施與,持之以恆的行動
1924 年,洛克菲勒寫信給他的兒子,解釋了他關於布施金錢的行為。他寫道:從我還是孩子的時候起,只要我得到金錢,就一定會布施出去;隨著我的收入的增加,我也同步增加我的布施。注意到他的話了嗎?當他的收入增加的時候,他也增加他的布施。在他一生當中,共布施出 5 億 5 千萬美元。
有人認為,洛克菲勒只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公眾形象,布施一點點小錢,裝裝樣子而已。事實不是如此。在洛克菲勒公司里負責公共關係的人是李艾維 (Ivy Lee) ,閱讀李艾維的傳記《取悅公眾》,我們可以知道,作為一種個人行為,洛克菲勒數十年來一直堅持布施,李艾維所做的不過是讓公眾知道這些事情而已。
美國著名廣告家,宣傳家巴努(P.T.Barnum)也布施金錢。我曾經寫了一本關於他的書,《每分鐘都有一個顧客誕生》(巴努曾有一句名言:每分鐘都有一個蠢貨誕生 )。巴努認為,有一種他稱之為盈利性慈善的規律,施與,必將獲得回報。當然,他也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卡耐基也有龐大的布施數額。當然,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布魯斯·巴頓(Bruce Barton),著名的 BBDO廣告公司的創立者之一,也是我的一本書《失蹤的7個成功秘密》中的關鍵人物,他也相信布施原理。
1927 年他寫道:如果一個人一直為他人的利益服務,甚至這種善行已經成為了他的一種下意識的習慣,那麼宇宙中所有的善的力量都會彙集到他的身後,成就他的事業。巴頓成為一名暢銷書作者,商界精英,無數項目的捐助者,當然,非常、非常的富裕。
有人可能會說,這些早期的大亨們有的是錢,所以布施對他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我認為,他們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願意將自己的錢無條件地布施出去。布施導致收穫;布施導致富裕。
我再重複一遍:布施導致收穫。布施導致財富。但是,我在這裡要談的,是作為個人行為的布施。我要說的是——你布施金錢,你將收穫金錢。
如果要我說人們在布施的時候經常會犯什麼錯誤的話,那就是人們往往布施的太少了。他們緊緊攥住自己的錢,只讓小小一股涓流從指縫中流出,作為布施。這也正是他們不會獲得的原因。
你必須布施,大量布施,才能進入生命的「獲得」的洪流。
※【大准提筆會】秋英之語
※清凈法師:修證三摩地,滅除顛倒的成因,必須經過的三種漸次
※讓心不再迷失
※八萬四千法門,只有這件最重要
※【大准提筆會】助念隨記
TAG:清凈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