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獅號收割金剛號戰列艦,單向透明之下強大艦隊也無法逃脫屠殺
萊特灣海戰結束後,栗田艦隊殘存的兵力在新加坡和汶萊一帶還在繼續活動,畢竟離石油產地比較近,這是日本海軍大型艦艇最後能保障燃料的地區了。不過隨著萊特島被美軍徹底佔領,日本人在菲律賓的佔領已經搖搖欲墜。駐紮在新加坡的栗田艦隊接到命令,在哈爾西的艦隊徹底封鎖南海航線之前將戰列艦的主力回撤到日本本土,準備在未來美軍登陸本土的戰鬥中最後拼一把。由於榛名在萊特灣海戰中的損傷還未修理完畢,栗田決定帶著稍完好些的三艘戰列艦——大和、長門、金剛先行開拔。
這次返航行動的護衛兵力一開始包括輕巡洋艦矢矧、4艘甲驅和2艘丁型驅逐艦,艦隊開到台灣海峽後,海況變得非常惡劣,製造粗糙體型較小的丁型驅逐艦桐和梅在狂風惡浪中保持航速相當困難而且燃料消耗大增,於是栗田命令它們轉舵開往台灣海峽里的馬公港,帶著其餘艦艇繼續北上。急造型驅逐艦桐和梅號都屬於丁型驅逐艦松級,她倆的輪機總功率只有19000馬力(甲型驅逐艦陽炎型有52000馬力),排水量僅1200多噸,在台灣海峽那個風大浪高的晚上保持編隊相當困難,所以雖然栗田的編隊很缺驅逐艦,還是讓她倆返航馬公港了。
1944年11月20日夜,栗田調整了艦隊的航行次序,從原來大和領頭改為金剛-長門-大和的航進次序,戰列艦前方是矢矧號輕巡,左側是驅逐艦濱風和磯風,右側是浦風和雪風(寫到這裡也許好多朋友認為小弟又要開始玩梗了,但我偏不,雪風跟著的船經常被打沉,但是如果命夠硬,讓雪風護航一輩子也不會出事)繼續向台灣海峽北口駛去。
此時,一艘負責在台灣海峽北口巡邏的美軍白魚級潛艇海獅號的SJ雷達發現了栗田編隊的強烈回波。白魚級潛艇是繼小鯊魚級之後開始編入美軍的新型艦隊潛艇,水下排水量2400噸左右,配備有前六後四共計十具魚雷發射管,是設計上相當成功的一級艇,截止1946年共計完工120艘。海獅號發現栗田編隊後並未潛入水下,因為日艦航速保持在至少12節,下潛後速度太慢很可能很快跟丟目標,海獅號像德國的U艇一樣,利用暗夜在水面快速航向計算出的攔截陣位。此時栗田編隊中的三艘戰列艦都裝備有從德國引進技術製造的「逆探」,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雷達告警機,三艘戰列艦的逆探先後發現了海獅號SJ水面搜索雷達輻射的電磁波,不過由於逆探的性能不完善,只有概略位置而無法利用其數據精確定位,一開始甚至無法確定這是來自於美國潛艇還是美國飛機。沒有辦法的栗田,只能在最終確認附近有美軍潛艇跟蹤後命令艦隊開始之字航線的航行,以期躲避美軍潛艇可能的攻擊。
海獅號的艇長賴克Eli T. Reich,這是一位在西太平洋已經執行多次狩獵任務的老司機,面對多達8艘,總噸位達到15萬噸的栗田編隊不但毫無懼色,反而表現出了沉著勇敢的特性,是絕對出色的潛艇艇長。
下圖是海獅號的指揮艙平面圖,賴克艇長和他的手下正是在這裡一邊關注日軍的雷達回波,一邊迅速計算日艦的運動要素並指揮魚雷艙裝訂魚雷迴旋角度。
黃色圓圈內正是海獅號潛艇賴以壓倒栗田編隊的利器——SJ水面搜索雷達的天線。美軍電子技術領先日軍太多,在台灣海峽的這個夜晚,海獅號憑藉其優異的電子設備實現了戰場的幾乎單向透明,亂糟糟的日本艦隊完全無法躲避其魚雷攻擊。21日凌晨3點,海獅號的前部魚雷發射管終於進行了齊射,6條魚雷向日本人奔去。隨著三聲巨響,跟在矢矧號後面的金剛號的前部和中部連中兩雷,而艦隊右翼的浦風號也被一條魚雷擊中,浦風很快沉沒,而金剛號遭到重創。在胡亂丟了一些深水炸彈嚇唬美國人之後,栗田很清楚這個晚上他如果猶豫不決將可能再次遭到魚雷攻擊,於是不得不派濱風、磯風護衛金剛號,率領剩下的兩艘巨艦在雪風號(栗田你真的沒帶錯驅逐艦嗎?)的護衛艦加速逃離。
在中雷後,金剛號的艦長島崎利雄和艦上的第三戰隊司令官,6年前也曾擔任金剛號艦長的鈴木義尾商量如何處置。兩人一致認為金剛號雖然中了兩條魚雷,但距離基隆港只有50多海里左右的航程,設法控制住進水還是滿可以支撐到在基隆進港的。但是黑暗中雷達告警機時常截獲到附近美軍潛艇的雷達波,留下的兩艘驅逐艦卻完全無法定位美軍潛艇從而也就根本無從談起進行反擊。在這種尷尬的狀況下,為了防止美國潛艇再度發動魚雷攻擊,金剛號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
但在風大浪高的海峽里,受重傷還保持了十多節航速的金剛號突然艙壁破裂,後來的專家們分析可能是由於海況惡劣和高航速,脆弱的艙壁無法承受增大的海水壓力造成垮塌,瞬間金剛號的進水增加了上千噸,航速驟降的同時橫傾角度也開始迅速增大到12度。雖然有潛水員冒死進行堵漏,但他們的措施無濟於事,很快橫傾 增加到了18度,鈴木義尾終於下令全員棄艦,不過這個命令太晚了。11月21日凌晨5點半,在輪機停止10分鐘後,龐大的金剛號終於傾覆沉沒,在這艘巨艦翻身過來時彈藥庫發生了大爆炸,將艦體中部甲板上聚集的上百名日軍炸飛。僅僅一分多鐘後,1912年完工的這艘老戰艦終於在基隆外海的海面上完全消失。金剛號在沉沒時共計帶走了1300名官兵陪葬。
二戰時期雖然日本也通過交換德國技術和自行研究搞出了幾十種雷達產品,但在技術水平上跟美國同時期的產品很難相提並論。再加上幾乎完全沒有電子對抗的概念,美軍很容易就收集到了日本幾乎所有現役雷達的波段、功率等要素,而反過來日本卻對美軍豐富的雷達裝備缺乏足夠的情報,使得台灣海峽這次對抗變成了潛艇海獅號幾乎單向透明的屠殺。雖然栗田編隊里有多達3艘戰列艦、1艘輕巡和4艘驅逐艦,卻拿小小的海獅號毫無辦法,除了主力扔下受重傷的金剛號跑路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戰爭早點結束對日本海軍來說不是壞事,要是拖到1946年,還不知道美軍將把日本海軍碾壓到什麼地步。
全文完
※歷史課本上最有名的照片里它丟了腦袋 9個月滿血復活打滿全場
※航母的左舷艦島血跡斑斑,為何換上蘇聯電風扇飛機才能轉危為安?
※伊朗要重啟核計劃?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已經準備重建
※蘇聯曾經利用游擊戰爭挖美國後院,最後以失敗告終
※前任海軍裝備部長有多生猛?打過小鬼子,敢開水翼艇
TAG:雷曼軍事現代艦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