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歸碩士在沙漠種樹14年,樹木是他的知己

海歸碩士在沙漠種樹14年,樹木是他的知己

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主象,

要麼是開著花,要麼長著獠牙。

而吳向榮,給人感覺他體內有一棵樹在湖心的草地上寂靜地生長著。

01

待在荒無人煙的沙漠種樹,他已經走過第14個年頭了。

「你一個人剪樹不孤獨嗎?」

「不孤獨,因為我有樹!」

「但是樹不懂你呀?」

「你不是樹,你怎麼知道樹不懂我!」

以上是吳向榮和朋友之間開玩笑似的對話,第二天午後他爬在樹上修剪,突然回想起來,第一次切身感覺到:樹真的懂我

即使遠離城市喧囂,遠離親朋好友,但吳向榮把樹木當做自己推心置腹的知己,他並不感到孤獨。

每當有人問起他的職業,他總會謙卑地說:「我就是個種樹的。」

02

吳向榮是土生土長的阿拉善人。

從前,父親常對他說:「荒漠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荒漠化。」

上世紀90年代,「風起額濟納,沙落北京城」是阿拉善生態的一種真實寫照。因為沙漠、沙塵暴、種樹治沙,阿拉善為人們所熟知。

吳向榮父親一輩子從事沙漠治沙工作,飛播植草、飛播撒草籽來治沙的技術,就是父親的科研成果。小時候,他跟著父親去機場,看到用於「飛播造林」的農用播種機把種子撒落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想著那些草籽將成長為一個個生命就感慨不已。或許早在那時,治沙造林的種子已在吳向榮心中種下。

和自己的童年一樣,女兒也很少見到爸爸。因為14年來,他都在植樹。每年只有冬天才有時間回家陪她,但女兒很為他感到驕傲,我的爸爸在種樹,他種了很多樹。」

父親一輩子治沙,深知治沙的辛苦,不希望吳向榮一直生活在沙漠邊上,所以把他送到日本上學,高中還沒畢業就坐了50個小時的船到了日本。

第一次種樹,是出於偶然。日本上學期間,吳向榮邀請房東和朋友到阿拉善做客,體驗中國的風土人情。「你們這裡怎麼到處都是沙,看不到草和樹?」友人們的無心之問刺痛了他。

回到日本後,三人對阿拉善荒漠化治理熱情高漲。當時一些日本的志願者在老家阿拉善種樹,吳向榮也由此開始了自己第一次種樹的經歷。

03

在日留學期間,吳向榮修讀的是環境學,主攻大氣環境,後來又選擇經濟學,在沙漠種樹對他而言完全是半路出家,也曾走過不少彎路。

沙漠里怎麼種樹?該種什麼樹?最初時吳向榮也不清楚,但他純粹地希望做好這件事。種了很多大樹和景觀樹,可惜它們並不適合在沙漠生存,加上2003年爆發非典沒人能去管護,結果當年種的樹全軍覆沒。吳向榮還因此而羞於對別人說他們是從2003年開始種樹,經常說從2004年開始。

其實沙漠里的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那就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維持生態和自然的平衡,唯獨人類不懂得。

花棒在騰格里沙漠常見的灌木之一,靠自然降水就能維持生存,它的根扎得很深,是樹高的6倍左右。沙拐棗也是,但它的根扎得開,它的絕招是會假死,乾旱時枝葉會幹枯,只保留樹梢尖的一點綠來維持生命的存在。

在沙漠邊緣和沙漠之間的連接處,一些區域的沙漠推移速度比較快,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一大片就變成沙漠。一旦邊緣完全沙化變成流動沙丘,治理的難度就非常大。剛開始跟政府協商時,吳向榮和團隊,總共就7個人,選擇了最難的區域鎖邊。

從2003起在騰格里沙漠的最東邊種樹,至今大概建成了長度18.5公里、總面積3萬多畝的防沙固沙林帶。鎖邊林能夠讓沙漠留在沙漠,而不是沙漠到沙漠以外的地方。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時常感嘆時間不夠用,問蒼天借500年都不夠。因為按這個速度,僅一個騰格里沙漠還需要再做幾百年。

種樹的時候,吳向榮向團隊提出100%成活率。大家一下子驚呆了:怎麼可能?國家標準是70%成活率,65%保存率,為什麼我們要提100%呢?吳向榮卻認為只有有了認認真真種好每一棵樹的認知和態度,才能把這件事真正做好。

此外,他還探尋如何讓現代科技更多地應用到治沙種樹領域,做過開溝造林、滴管改造、容器育苗的嘗試。

04

浩瀚無邊的沙漠令人畏懼,在人們的認知里,沙漠全是黃沙,沒有一點作用,是萬惡之源。消滅沙漠,把沙漠變成綠洲似乎毋容置疑是人類的使命。

真是這樣嗎?沙漠本來就屬於地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因為有了沙漠的乾燥和海洋的濕潤,季風得以形成,潮濕的水氣才能到達內陸。

沙漠本身的系統也是平衡的。有了降水,水分很快就會滲入到地下,在沙漠的低洼處形成湖泊,湖泊的周圍形成綠洲,維持沙漠這個生態體系的平衡。

沙漠的邊緣不全是沙丘,也會有荒漠草原。沙漠是一片凈土,沙漠是美麗的,需要改變的不是沙漠

沙漠不是問題,那問題出在哪兒?問題在於人為的活動的影響,導致了沙漠化。沙漠不需要治理,要治理的是沙漠化。

2007年,小有成效的基地飛來一隻喜鵲,吳向榮欣喜不已,沙漠的生態環境似乎有所改善了。

「啪」「啪」……喜鵲一次又一次撲楞著翅膀,拼儘力氣撞擊房子的玻璃門,直到頭破血流,墜落在地。後來吳向榮又在角落處發現了三隻已經死亡的喜鵲。

為什麼?那時示範區的樹木正值開花結種,卻發生了大規模的蟲害。於是對樹木噴洒了農藥,擬步甲被消滅,可吃了擬步甲的蜥蜴也中毒身亡,而吃了蜥蜴的喜鵲同樣未能幸免於難。

吳向榮相當內疚和自責,「為了保護植物,我們打了農藥,卻害死了吃害蟲的喜鵲,我開始思考:治沙到底是為了什麼?」

自此他終於意識到鎖邊種樹不是為了種活幾棵樹,防住幾粒沙,不是只要有益於樹木成長的措施(包括滅蟲、施肥)就要去採取。最根本還在於我們能不能與受損的土地重修舊好,能不能和自然的生命和諧共生。

05

要種樹,更要植心。「我覺得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很偶然地選擇了這份職業。」

吳向榮希望帶動更多人參與,「改變源自開始,參與才可持續」。除了學校等一些集體組織、志願者個人來到阿拉善加入種樹的行列,現在也有一些明星粉絲組織認領樹、捐樹的活動,其實這些都是一種參與模式。但不應止於僅捐了一棵樹,而是要通過體驗後心中除了有明星還能有棵樹。

內心的荒漠化該怎麼做呢?「每個人的內心是不是也能種下一棵樹,現在我自己的心中有一棵樹,我在修剪樹的時候,我在種樹的時候我可以跟我的樹去對話。」

所以吳向榮提出來種樹植心的理念,希望帶著更多的人們走進沙漠,認識自然,體驗種樹,感悟生命。種樹植心,心中有樹。將環境保護的種子播灑到更多人的心裡,發動更大的力量讓種樹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樹啦,河流啦,花朵啦,它們都是有生命的。也許吳向榮感到樹木們表達了自己,變成了自己,懂得了自己,或者其實它們就是自己;於是便感到一種地地道道的柔情,不再感到孤獨。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中青視頻)

- End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人公益 的精彩文章:

她被稱為「中國女子技潛第一人」,下水300餘次,或死於非法電魚?
可能是這隻松鼠,使史上最大冰山從南極洲脫落……
當「螞蟻森林」遇見「一億棵梭梭」:2億多用戶背後,他告訴你,還不只這些!
只需壹塊錢,解決6100萬家庭之痛,你願意幫助嗎?
會動的漢字,90後造字人驚艷朋友圈!

TAG:人人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