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泉州安海金墩黃氏家廟銘記抗倭傳奇 廟前原有「接官亭」

泉州安海金墩黃氏家廟銘記抗倭傳奇 廟前原有「接官亭」

點擊【江夏黃氏一家親】關注

弘揚「江夏」精神,挖掘「黃氏」文化,繼承優良傳統,傳承家族美德!

定期推送黃氏家族文化,黃氏家族活動,黃氏家族風采,黃氏宗親交流,黃氏宗親資源共享等諸多優質內容,重服務黃氏家族的微信平台!

家廟始建於明代,富麗堂皇,蔚為壯觀;安平金墩黃氏歷代英才輩出,有「四世一品」等族耀,為抗擊倭寇還曾組建「江夏黃家軍」;在明嘉靖戊午年端午節發生的抗倭保城戰中,英雄黃仰壯烈犧牲,他的事迹至今為人傳頌

「八萬藏書天下皆識黃虞稷」,明末清初的黃虞稷可謂天下聞名。他受父親黃居中熏陶,從小刻苦向學,嗜書成癖。數十年間,他廣泛搜購他人流散於市的藏書,充實自己的珍藏,在其父黃居中「千頃齋」藏書6萬餘卷的基礎上,增至8萬多卷,並易「千頃齋」為「千頃堂」,成為當時江南屈指可數的大藏書家之一。但是,沒有留意研究文史的人可能不會知道,這位黃虞稷先生其實是晉江安海人,出自安平金墩黃氏一族。安平金墩黃氏族源綿長,英才輩出,明嘉靖年間,為抗擊倭寇,族人組建「江夏黃家軍」,留下了蕩氣迴腸的抗倭傳奇……

發祥地在「永安庄」

安平,是泉州著名文化古鎮安海的別稱。安海鎮南濱海金墩碼頭至白塔以東一帶古稱「永安庄」,是安平金墩黃氏的發祥地。安平金墩黃氏溯源派屬莆陽岸公,郡望江夏,廟號金墩,居地前瀕鴻海,傍臨安平橋(五里橋),自古就是景色旖旎的佳處。安平金墩派始祖元隱士黃松,元末戰亂避居泉州郡城熙春鋪。黃松,字本茂,行千一,號天麒,為安平金墩黃氏始祖。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黃松子黃良輔,由泉州遷居安平永安庄,育有四子。長子元壽往雲南,三子元修遷惠安,次子元裕和四子元嗣衍安平上金、下金兩支系。安平金墩黃氏仰賴祖先聖德,經過歷代族人的拼搏拓展,族落繁衍昌盛,基業穩固,成為安海望族。

家廟前原有「接官亭」

安平金墩黃氏家廟位於安海鎮區南,居豪光山之正脈,俯瞰溪海之雲滔。該祠是泉南著名的祠堂。黃氏家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後多次擴建,至明萬曆年間,禮部尚書黃汝良主持大規模擴展,佔地近5畝,並建有閩南祠堂中少見的「接官亭」。安平黃氏家廟曾在清順治遷界中被毀,清康熙時復界後又重建。此後宗祠代有修繕。

2012年10月,安平黃氏家廟在原朝天境新源舊址落架重建,主體祠宇建築材料從舊祠拆遷而來,重新架構,牆柱易木而石,凡木貼金彩畫,屋脊瓷塑人物、龍鳳、花鳥、寶樹栩栩如生,宏偉非凡。祠宇經五級台階而上,建築為面闊三開間、二進、中天井屋宇。一對青石獅分立兩邊,前落大門左右置有石鼓。祠堂進門由大門和兩閣門組成,實是三門並列。這些規制都是古代出過三品以上士大夫的宗祠方可享受的。前落門庭花心柱楹聯「朱子過化之鄉文章宜奕世,黃氏卜居此地科第可傳家」。台基選用花崗岩巨石鋪就,堅實穩固。精美的石雕、木雕鉤聯貼切,古色古香的大圓鏤空床欞,金黃閃閃的琉璃瓦,金碧輝煌的禮廳大堂富麗堂皇,蔚為壯觀。牆體採用閩南「出磚入石」風格,喻示著家族興盛,百子千孫。

「四世一品」匾額彰顯世族榮耀

敦仁尚德英才輩出

安平金墩黃氏家廟是按照明代宗祠獨特規制構築,在建築上非常講究。廳堂寬敞明亮,流金溢彩,正中神龕雕鏤彩金,供奉安平金墩黃氏列祖列宗牌位,莊嚴肅穆。廳堂上方四周牌匾高懸,赫然奪目。崇禎皇帝欽賜的「源深澤遠」匾,稱譽泉南。另外,為黃汝良所立的「尚書」「四世一品」,為黃元勛所立的「四代一品」,為黃哲真所立的「經文緯武」,為黃松祿所立的「德厚流光」等匾額最為珍貴。祠堂護厝樓還開闢「黃汝良紀念館」、「黃仰抗倭歷史文化館」,弘揚黃氏先賢愛國愛鄉的浩然正氣。珍藏的明誥贈中憲大夫廣東肇慶知府墓道碑、石麒麟等古物,昭示著安平金墩黃氏卓爾不凡的輝煌歷史。

據安平金墩黃氏家廟管理人員介紹,2011年10月文物部門還組織對安平金墩黃氏原明清時期祠堂地下文物進行搶救性發掘,歷時一個月,出土輝綠岩古石獅一對、石鼓一對、石麒麟一件、石柱礎、石板數十件。值得一提的是,同時出土的還有極其珍貴的宋代安平橋石欄杆一件,刊刻著「當鎮舊市周圓舍叄佰貫文造此間願延福壽」銘文,印證了古代安海的地名沿革和安平橋當年之造價,該物現藏於安海石井書院。

安平金墩黃氏敦仁尚德,英才輩出。據資料統計,在明清時期,有文武進士8名,文武舉人43名,歷代封贈大夫、將軍者41人。其中傑出人物有:九世黃仰,抗倭義烈,贈州同治;十世黃汝良,清正廉明,官柱國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十一世黃元勛,官太子太保;又據《安海志》所載,安平金墩黃氏一門入「鄉賢文苑」的有黃物備、黃慶貞、黃志龍等17人,隱逸篤行者有黃伯瑞、黃汝封等12人,孝友及其他名人有黃穎、黃維京等八人。其他如解元黃志清被尊為「金玉君子」;黃虞稷學富五車,纂修《大清一統志》,著有《干頃堂書目》,歷有盛名。

黃氏家廟前原有接官亭,可惜今已湮滅不見。 (資料圖片)

抗倭衛民譜寫壯烈詩篇

說起安平金墩黃氏,不能不提抗倭英雄黃仰。

元末明初,一股日本商人勾結亡命武士在浙江、福建沿海騷擾劫掠,時稱「倭寇」。據《晉江縣誌》載,明嘉靖年間泉州區域有倭寇數支,賊眾萬計,有些長期屯紮在英林、潘徑、泗州、石菌沿海等地,對安平鎮虎視眈眈,先後8次攻入鎮里燒殺搶掠。其時,安平城沒有駐鎮官兵戍守,每次倭寇來犯百姓生命財產損失慘重,官府無能為力。安平金墩黃氏族人對倭寇深惡痛絕,在族人黃仰、黃中色等志士的統率下,安平金墩黃氏族人毅然組建「江夏黃家軍」,抗倭保安平,偕安平百姓與倭賊作長期殊死鬥爭。

據石獅市政協文史委員黃漢瑜介紹,明嘉靖戊午年(1558年)端午節,在安平橋上曾爆發了一場慘烈的抗倭保城戰。這一天抗倭義勇子弟們返家過節,而倭賊趁機來襲。正在過節的鄉民忽聞倭賊前來圍攻安平城,驚恐不已,一時場面大亂,鄉民爭相從南門(現水心亭)跑上安平橋西奔,殊不知倭賊船隻正在安平橋海港,誤上安平橋的難民被數以百計全副武裝的倭寇追殺。危急之時,黃仰召集黃氏族丁數十人奔安平橋頭拒敵,經過幾個時辰的搏鬥,斬殺倭首十餘級,賊終敗退,安平城得以保全。然而失敗的倭寇賊心不死,又調動盤踞在海上的三千賊寇發起瘋狂進攻,面對寡不敵眾的情況,有人勸黃仰先避其鋒芒,退守城內。黃仰慨然說道:「逃,匹夫也。以一身活萬人,丈夫責也。縱不敵而死,亦王事之忠。忠,我素志也;得死所矣,夫復何恨哉。」遂率從弟廷英以及族丁在安平橋頭與倭賊血戰,終因眾寡懸殊而全部壯烈犧牲。黃仰等義士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卻保護了幾千百姓的生命和安平城的安全。

在黃仰犧牲後,其子黃回清繼承父志扛起抗倭大旗協守城池,隊伍不斷壯大。《安海志》義勇篇寫道:「是時賊誓憑凌,安平城草創,稚堞城櫓器械無一足恃,眾欲棄之。回青獨與叔父伯善終營守御,部勤義勇子弟,晝夜登陴,身親矢石,多具糗醪以餉入保者。有惡少謀翻城應賊,偵治其狀,白晝伯善偕鎮弁格捕示賊,賊氣沮解去,城賴以完」。後來,黃回清又奉泉州府太守熊汝達的命令轉戰晉北洛陽一帶,率鄉兵敗倭於洛陽橋畔,設計生擒倭首「蹩腳番」,繼又在磁灶大破賊敵,倭寇喪膽不敢再犯。

黃漢瑜表示,黃仰抗倭犧牲後,明廷曾下旨為其旌表義烈,欽贈州同知,封承務郎,崇祀泉郡忠義祠。「江夏黃家軍」的抗倭義舉可歌可泣,是古代抗倭史上絢麗的一筆,這段抗倭傳奇也將永為後人傳頌。

2010年黃氏家廟中出土的石獅子

安平金墩黃氏家廟的九龍壁透著威嚴

明黃伯善撰寫的墓志銘

家廟附近的明代墓道碑

明黃汝良撰寫的墓志銘

不丟傳統,不忘來路,不失本心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夏黃氏一家親 的精彩文章:

《陽光下的華爾茲》斯塔馬蒂斯,沐浴在陽光下
剛剛,這個省份要求各地要減輕貧困人員養老保險負擔,看看有你嗎?
經典音樂:世紀排簫《老鷹之歌》,來自靈魂的聲音

TAG:江夏黃氏一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