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的整合與突破
2013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悄然走過了第一個五年,邁入第二個五年。如果開局五年是航空工業這個巨擘起航之時,那麼2013年註定是航空工業甩開膀子加油乾的重要元年。自2013年以來,航空工業五年振翼、載夢躍升,重組、整合與資本化運作風生水起,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從過去神秘封閉的軍工企業,成為了擁有多家上市公司、備受社會矚目的公眾公司。近500億元的資產注入,近400億元的資本市場融資,一系列資本運作的背後,是航空工業一以貫之的「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宗旨, 「敬業誠信、創新超越」的理念,以及寓軍於民、軍民融合的發展原則。至2017年6月,航空工業已有2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4500億元,較2012年總市值1400億元上浮220%。
國際變局波詭雲譎,國內改革攻堅克難。航空工業藉資本化運作之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五年跨越發展,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
整合內部資源,推動各業務單元整體上市
航空工業的競爭,從來都是國際競爭,必須集中優勢力量,把分散的手指握成拳頭,形成合力,才能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自航空工業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貫徹專業化整合思路,發揮上市公司平台作用,以資本為紐帶,整合集團公司內部專業重複、力量分散、低水平的業務能力,提升戰略協同,優化資源配置,帶動產業化發展,形成新體制新機制的資本運營目標。
2013年開始,完成中航電子兩次資產重組、航空動力借殼上市等項目的航空工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由最開始「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逐漸提速,進入了「大刀闊斧改革」的快車道。在2013年後的幾年,航空工業逐步發力,啟動了堪比「接力賽」的密集資產重組與業務整合工作。
2012年10月,中航投資(現為中航資本)成功借殼S*ST北亞上市,中航投資成為國內第一家直接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標誌著航空工業產融結合戰略進入了新階段;緊隨其後的是西飛國際(現為中航飛機)的運輸機業務重組、中航精機(現為中航機電)的航空機電業務重組,哈飛股份(現為中直股份)的直升機業務重組、航空動力(現為航發動力,已交由中國航發集團)的發動機主機業務重組……
五年來,航空工業以上市公司為平台完成了20項專業化重組整合,向上市公司注入資產凈值467億元,打造了運輸機、直升機、航空電子、航空機電、金融、汽車零部件、貿易物流等一批專業化公司。
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要數航空工業直升機業務的整合。直升機業務一直是市場高度關注的領域,軍民方向都具備廣闊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受困於資源限制,業務分散,航空工業的直升機業務當時已經進入了發展「瓶頸」期。2013年11月,航空工業利用哈飛股份(現為「中直股份」)這個平台,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注入航空工業所屬昌飛、哈飛、天津直升機、惠陽等與直升機生產製造相關的業務資產,並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融資11億元,有效解決了直升機產業的資源需求,實現直升機產業的專業化分工和統一規劃布局,進一步提升了集團公司直升機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中直股份的重組,開軍工資產上市的先河,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為後續航空動力、中船重工等核心軍工集團所屬企業上市積累了寶貴經驗,對於推動國有軍工企業的資本化運作做出開拓性貢獻。
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做強做優航空主業
長期以來,航空工業主要依靠中央財政投資用于軍品專項工程研發、生產、技術改造,企業缺乏根據市場需要研發產品的資金能力,技術基礎薄弱。反觀歐美髮達國家的航空企業,通過整體上市或引入戰略投資者,具有高投入、長周期等特點的航空企業,就可以獲得在政府補助投入外另一個長期穩定、多元及時的募集資金渠道,這種「商辦官助」的模式能有效幫助其逐步做強做大。
有鑒於此,航空工業成立以來,在拓寬融資渠道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在保證核心控制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多方吸引投資。五年來,航空工業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375億元;從事航空主業上市公司融資177億元,並將其中超過80%的資金投入到航空產品的研製開發和能力建設方面。航空工業利用市場融資極大提升了自主研發能力,先後開發了風靡迪拜航展的「獵鷹」高級教練機、「新舟」600民用客機、直8、直9改進型、液晶顯示器、新能源鋰電池、風能發電機組、光電傳輸等一大批產品,提升了國外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產加工能力。同時還加強了一批核心產品的前期開發與基礎科研,如大型運輸機、直升機前期研發及現代航空電子的更新換代。
2014年3月,中航資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實現融資50億元,用於增資租賃、信託、證券等下屬子公司,解決了公司在發展中面臨的資金不足的瓶頸,有效拓展業務發展空間,實現資本結構的優化,為進一步扶持搭建航空工業產融結合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礎。
2015年8月,中航飛機實現融資30億元,募集資金主要投入航空主業,進一步對中航飛機現有的航空生產製造業務的生產條件和產能結構進行優化,有效增強中航飛機航空製造主業的競爭力,為其承擔國家大型航空生產製造型號任務奠定基礎。
五年來,集團公司航空主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以資本為羽翼,藉資本助力,航空工業進入了「井噴式」的發展時期。大運及艦載機等先進機型橫空出世,成績斐然,標誌著我國航空裝備的研製生產從跟蹤發展到自主研製乃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巨大跨越。
加強併購,突破瓶頸,參與國際競合
五年來,航空工業充分分析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資源,根據航空主業發展需求,本著軍民融合發展的原則,利用資本的力量,突破體制機制的束縛,成功實現了國內國際市場的多向重大併購,為航空工業強身健體打下基礎。
為完善航空全產業鏈建設,特別是彌補弱項,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五年來,航空工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打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提高核心競爭力。以中航光電收購西安富士達為例,2013年11月中航光電收購西安富士達部分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通過收購,中航光電進一步完善了產品鏈,滿足了軍民用客戶的需求,對中航光電整合民用資源服務軍工防務,提升核心能力,擴大行業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此次收購,使中航光電實現了與西安富士達的強強聯合,形成了優勢互補的格局,可進一步鞏固雙方行業地位,拓展國內外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收購後,中航光電利潤穩步增長,富士達也快速佔據市場份額,實現雙方「雙贏」。
為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實現跨越式發展,航空工業抓住機遇,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增強國際競爭力為目標,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五年來先後實施多項跨國項目。
利用全球資源、參與全球競爭、佔領全球市場,這些過去看似難以實現的目標,如今在航空工業已經變為現實。通過有針對性的國際併購,並進行業務整合和技術引領,最後擇機上市,使得併購企業得以快速發展的同時,航空工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也越來越強。
2014年6月,航空工業於2009年收購的海外子公司FACC在奧地利維也納證券交易所成功完成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工作,合計募集資金1.94億歐元。從成功併購到實現上市,標誌著航空工業成功完成對海外項目從收購、改善管理、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業績到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的一系列運作,對航空工業踐行「走出去」戰略起到了積極的探索和引領作用。通過一系列的整合,使航空工業複合材料製造技術大幅提升,成為了波音787飛機和空客A380飛機的重要供應商,吹響了中國航空技術進軍世界的號角。
五年躍升,在「速度為王」的市場競爭中,航空工業累計完成了16項國際併購,產業鏈更加完善,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海外項目的成功實施,印證了以下觀點:即從世界航空工業發展潮流來看,通過合作、併購等多種方式,各國航空工業將會在不同層面上實施融合。目前,中國航空工業國際化程度尚在起步階段,為此,航空工業將按照建立國際化跨國公司的目標和視野,繼續提升公司運作的國際化水平,堅持「只有合作夥伴,沒有競爭對手」的理念,通過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合作,積极參与國際分工與協作,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實現合作雙贏和共同發展,努力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
有進有退,聚焦主業
五年來,航空工業的資本戰略,有進有退,不斷向航空主業聚焦。對於航空主業,航空工業利用資本的力量,進行了多項重組整合,提升了集團公司各項業務全產業鏈競爭能力;利用資本的市場,增強航空裝備的研發水平和研發能力,實現了井噴式發展。同時,對於歷史原因造成的非航空主業,集團公司也利用資本的力量,進行了妥善安排,有序退出。
五年來,航空工業有序退出汽車整車、地產開發、煤炭等業務領域,涉及資產上千億元。通過戰略退出,航空工業完成國家瘦身健體、提質增效要求的同時,也實現資源聚焦、資金回籠,進一步促進航空主業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中期,航空工業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派出精兵強將支援深圳特區建設,地產業務由此發端。經過30多年的耕耘,業務發展迅速,對航空主業發展形成有效反哺,很好地支撐和服務了航空產業的發展。然而近些年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逐步暴露出業務相對分散、主業不夠突出、專業化整合不夠徹底等問題,同時國內房地產市場矛盾和風險持續積累,國家政策調控力度不斷加碼,行業經營壓力和風險不斷加大。為此,航空工業從實際出發,有進有退,斷臂求生,決定貫徹國家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部署,主動退出地產開發類業務,聚焦主業,使資源力量更加集中到航空主業發展上來。
2016年7月,航空工業正式啟動了圍繞所屬房地產開發類業務資產的重組整合,在國資委的幫助下,航空工業選擇了主業為房地產、擁有雄厚綜合實力,且是國內行業的佼佼者的另一家中央企業保利集團。
考慮到本次整合涉及企業數量多、資產量大,各企業情況不一,股權結構複雜,雙方領導高度重視,一把手親自挂帥,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布置研究,關鍵節點親自部署、督辦,雙方協同共進,克服種種困難,成立了過渡期項目聯合管理小組,以保利集團為主在過渡期內對納入重組範圍的企業管理,完成了管理權的平穩移交。
截至2016年底,上市公司中航地產(股票代碼000043)所屬相關地產開發類業務資產已實現交割;完成主要重組標的的轉讓或託管。按照歸屬於母公司凈資產測算,超過60%的房地產開發業務類資產轉給(或託管)保利集團。
本次整合,航空工業剝離部分低效資產,負債及兩金將大幅降低,同時航空工業可利用股權轉讓的回籠資金更好地聚焦航空主業發展,有效解決航空產品的前期研發資金缺口及航空科技前沿發展的先期投入,以及航空科技創新基金的資金來源等;另一方面,本次整合對航空工業貫徹落實中央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企業聚焦主業、瘦身健體,促進中央企業戰略合作都具有積極意義。
利用資本力量,推動集團公司轉型升級
有進有退的資本運作、重組和併購,使得航空工業從傳統封閉的軍工企業,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國際化的跨國公司,接受了市場的洗禮。同時,利用資本的力量,航空工業在機制體制改革方面也做出了有益嘗試,取得了積極成果。
體制機制層面的突破——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以來,航空工業一直認真學習貫徹「1+N」政策體系和中央有關決策部署,紮實推進各項改革,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相關工作,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開展員工持股、推進改制上市等多種方式,促使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增強企業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促進健康持續發展。
2016年末,秉承「以點帶面,試點先行」的原則,除了已經被列入國家試點名單里的航空工業江航,航空工業還在內部選擇從事航空主機製造的沈飛公司、生產重裝空投系統的宏光公司,以及從事航空精密鑄造的安吉精鑄等四家公司進行集團內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工作。幾家試點企業分別從事航空主機、分系統及零配件生產,經營情況有好有壞,在各個層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推動試點企業的工作,能更好試出國有軍工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而有的放矢尋求解決措施,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以江航為例。江航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改革思路,通過剝離非主業資產,引入核心管理技術骨幹和內外部戰略投資者入股的方式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期達到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聚焦主業,建立市場化導向選人用人和激勵約束機制,軍民融合式發展多個維度的戰略目標。
市場層面的突破——有序探索員工持股
為激活人力資本,進一步建立完善將經營者個人利益與企業長遠利益緊密捆綁的經營機制,航空工業在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下,積極探索實施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等多種激勵約束計劃。例如航空工業所屬中航科工、耐世特、中航光電等上市公司,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通過授予高管及核心技術骨幹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權的方式,有序推進股權激勵的相關工作。同時,航空工業也積極探索員工持股的多種方式,例如中航資本、中航高科、中航機電在資本運營項目中,企業高管及相關技術骨幹以自有資金出資參與認購上市公司新發股份,使高管及核心技術人才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股權,創造企業的共同利益體,實現抱團發展。
資本層面的突破——一以貫之的資產證券化探索
如何有效促進國有企業保值增值一直是國有企業積極探索的課題。為此,航空工業堅持推動資產證券化的相關工作,以存量換增量,以時間換空間,去槓桿求發展。
2013年,航空工業收購併培育、從事汽車轉向業務的耐世特成功在香港IPO上市;2014年,在航空工業的支持下,從事航空複合材料的FACC成功在奧地利IPO上市;從競爭收購、提升發展到成功資產證券化,航空工業的併購整合+證券化思路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了一個新思路,也為國企提高國有資本使用效率創造了一個借鑒範例。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動力來自市場化改革。五年來,航空工業從轉型、整合到突破,就是遵循市場化改革的方向。藉助資本市場的外力實現發展的同時,航空工業也將致力於不斷提升自身的內功修養。未來航空工業將以資本為紐帶,借力資本市場打破長期束縛發展的桎梏,同時練好內功,銳意進取,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繼續探索市場化道路,為促進集團的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鬥。
點擊展開全文
※老驥伏櫪:安-2飛機70年、運5飛機60年
※「秦漢文明」國博開展
※中國飛龍米-26機組積極演練備戰內蒙古秋航工作
※2017天津直博會第一天 直11WB進行飛行表演
※客戶觀就在我們的工作中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