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都之武曌李治篇 三十一 孟秋

神都之武曌李治篇 三十一 孟秋

神都之武曌李治篇 三十一 孟秋(作者:江西九江市石紅梅(綠竹))謹以此書獻給吾至愛之則天吾皇

三十一 孟秋

貞觀十九年夏間的定州行宮,驕陽烈日,夏蟬高鳴,各處花皆開盡了,只除荷蓮。媚娘著阿菊去采了幾枝依次插於瓶中,算是清供意思。媚娘又說單只粉蓮未免太素些,亦要著些蓮葉的好。且蓮葉生清,最為上品。又花葉相生,葉、蓮相襯,亦得逸趣。故阿菊去又采了些蓮葉襯著。插瓶已畢,阿菊又依媚娘吩咐,取來水,灑的些蓮葉、荷瓣上。

「粉荷共蓮葉最清,有了這,居屋內倒是不要用香的好。」媚娘又道。

阿菊聽了,將原燃著的香亦移去了。

七月,定州行宮。

「才人,到底立秋過了,雖在伏中,還是涼爽了些。」

說時阿菊已將益母草留顏粉、口脂諸物置於媚娘前。一行替媚娘敷了面,一行阿菊說著,「說來這留顏粉中益母草還是前些時太子著人送的呢。太子送禮當真送得巧,恰纔人平日的將用完了。這裡定州行宮偏沒有,長安、洛陽宮又皆遠,想取一時也不好取去。」

媚娘聽了,心頭突地浮起太子似笑非笑看著自己的臉,不覺靜了一些兒,沒有言聲。

阿菊替媚娘整理完髮髻,又道:「只是今日用甚麽插鬢好呢?玉釵還是簪子?或就用上會子大家賜的金鑲玉雲頭髮簪可好?才人肌膚膩理,這金鑲玉光色最宜。」說時阿菊將金鑲玉雲頭髮簪取出,就要插在媚娘發鬟鬢邊。「大家對才人當真極好,賜才人的釵簪大率皆逾制了呢。」

「不好,阿菊。不要則枚簪子。」還未等阿菊插上,媚娘言聲了,「還是我素常慣了的芍藥玉釵好。」

「唯,才人。」阿菊聽了,停了於媚娘發鬟鬢邊的手。將金鑲玉雲頭簪置放回妝台盒內,取了芍藥玉釵依舊給媚娘插上。

「才人真正是個美人。宮人們私下裡都議論說,整個宮裡就才人方稱得上是真真正正美人呢。」阿菊看著方理完髮髻、鏡中宜嗔宜喜春風面的媚娘,禁不住贊的聲。

「貧嘴。宮裡美人多了去,哪裡可這般樣說。」媚娘表面不以然,心下還是些微歡喜,雖然這話她自來聽慣了。

「真真正正,才人,阿菊可不敢胡說。宮裡上下背地裡誰不這般樣議論。」阿菊又道。

又一日。

「大家現至何地?戰況如何?」媚娘看著殿院內生艷的木槿花,閑閑問道。

「說是大勝,已徙營安市城東嶺,驛書報太子。與太子太傅書曰:「朕為將如此,何如?」還更名所幸山曰駐驊山了呢。(《資治通鑒 卷第一百九十八 唐紀十四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一旁侍應著的阿菊回道。

已更名所幸山為駐驊山了麽,那也未免有些太驕矜了。從來驕兵之日即是輕敵之時,接著便易生變了。況將兵之道,最忌志滿,帷幄不僅於千里之外,亦在尺寸之間。悲時嘗膽易,樂時有制難。總須步步為營,攻堅有克,持之為好。所謂決勝不難於一時,難於恆常繼之。至於「朕為將如此,何如?」這般樣話還是待重陽秋深天寒、疫疾將起時再論罷。媚娘唇邊一抹不以然輕笑。

附:一、唐太宗之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帝(唐太宗)舉數十萬大軍親征高麗無功,病疾而返。終唐太宗生年,未能克之(高麗)。

二、唐高宗、武后(武則天)之龍朔三年(663年),白江口之役,唐軍克百濟、倭(日本)聯軍。百濟亡。(《資治通鑒 卷第二百一 唐紀十七》「(龍朔三年,663年,唐軍)遇倭兵於白江口,四戰皆捷,焚其(倭,即今之日本)舟四百艘,煙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濟王豐脫身奔高麗,王子忠勝、忠志等帥眾降,百濟盡平。」)

三、天皇(唐高宗)、天后(武則天)之總章元年(668年),蓋蘇文之子為引,唐軍平高麗,高麗亡。(《資治通鑒 卷第二百一 唐紀十七》「(總章元年,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諸軍出他道者皆與勣會,進至鴨綠柵,高麗發兵拒戰,勣等奮擊,大破之,追奔二百餘里,拔辱夷城,諸城遁逃及降者相繼。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軍繼之,圍平壤月餘,高麗王藏遣泉男產帥首領九十八人,持白幡詣勣降,勣以禮接之。泉男建猶閉門拒守,頻遣兵出戰,皆敗。男建以軍事委僧信誠,信誠密遣人詣勣,請為內應。後五日,信誠開門,勣縱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麗悉平。」)

石紅梅(綠竹) 字(2017-9-16,晴間多雲,於江西九江潯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生之說 的精彩文章:

是夜,欣賞《詩四首》
看幾組詩,品味文化!

TAG:眾生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