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亞人稱這種果樹為「生命飲料之樹」,中國人也喜歡吃,視為珍果

西亞人稱這種果樹為「生命飲料之樹」,中國人也喜歡吃,視為珍果

古絲綢之路與葡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古絲綢之路的秋天最美!

2017「一帶一路,昂揚在途」跨國文化交流活動,在進入甘肅境內以後,便充分感受到了這份美,從天水麥積山的核桃,到哈密的瓜,再到吐魯番的葡萄……處處花果飄香。

西亞人稱這種果樹為「生命飲料之樹」,中國人也喜歡吃,視為珍果

(葡萄園)

這些水果不少均非中國原產,大家現在普遍消費的葡萄、石榴、蘋果、核桃、無花果、扁桃、阿月渾子、油橄欖以及榲桲等,都是通過古絲綢之路,從西亞、中亞,以及新疆、甘肅一帶傳入中原內地的,其中葡萄、石榴、蘋果可視為「絲綢之路上的三大名果」。

本文先說葡萄。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聽到這歌聲,大家都會想到新疆的吐魯番,想到那裡有個葡萄溝,是盛產葡萄的地方。其實,吐魯番原來並沒有葡萄,葡萄是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的,到今天,葡萄已在全國各地栽植,成為中國水果家族中的常見水果之一。

西亞人稱這種果樹為「生命飲料之樹」,中國人也喜歡吃,視為珍果

(黑葡萄)

作為一種水果,有關葡萄的功效、食用價值及生長環境,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寫作「蒲陶」,列為「果菜部上品」第一條:「蒲陶,味甘平。主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飢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生山谷。」

葡萄除了寫作「蒲陶」,有的寫作「蒲桃」,中醫稱為「草龍珠」,另有「月支藤」、「賜紫櫻桃」等稱呼。

葡萄雖然今在中國各地都有種植,原生地卻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一帶,植物學上稱為「歐洲葡萄」。最初傳至埃及,大約在五六千年前已在今埃及、敘利亞、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亞細亞等地栽植。

西亞人稱這種果樹為「生命飲料之樹」,中國人也喜歡吃,視為珍果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佐卡來塞墓壁畫,前面一女手提葡萄藤)

據考古資料,在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圖特摩斯四世(公元前1397年-前1387年)墓室壁畫中,便有葡萄豐收、努比亞奴隸採摘葡萄和釀酒的景象;在今伊朗境內的尼尼微古城遺址上,曾出土地一塊製作於公元前645年的「亞述王園中飲宴」的石板,上面的浮雕中也出現了葡萄。

但中國只有2000年上下。中國最早栽植始於漢武帝時代,由出使西域、率先開拓絲綢之路的外交家張騫帶回來的。還有一種說法,新疆的葡萄應該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就引入了,再由新疆傳到甘肅、陝西,及至全中國。

西亞人稱這種果樹為「生命飲料之樹」,中國人也喜歡吃,視為珍果

(北魏銅鎏金童子葡萄紋高足杯,山西大同出土)

西漢司馬遷《史記》上有葡萄的記載,並明確說明中國葡萄是從中亞古國「大宛國」引入的。《大宛列傳》中有這樣的說法:「宛左右以蒲陶為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當時,漢朝後庭的離宮別觀旁邊,「盡種蒲陶、苜蓿,極望。」

在西亞的亞述語中,葡萄叫Karanu,意為「生命飲料之樹」。中國人為什麼把這種水果稱為「葡萄」?有一種觀點稱是從大宛語葡萄B?-daw音譯而來,也有學者認為是從古臘語音譯而來。

西亞人稱這種果樹為「生命飲料之樹」,中國人也喜歡吃,視為珍果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納赫特墓壁畫,奴隸正在收穫和擠榨葡萄)

與今天一樣,葡萄也是古人送禮佳果,唐朝時仍被視為「珍果」。時詩人劉禹錫《和令狐相公謝太原李侍中寄蒲桃》詩稱:「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昔年隨漢使,今日寄梁王。上相芳緘至,行台綺席張。魚鱗含宿潤,馬乳帶殘霜……」

在引進葡萄的同時,釀葡萄酒之法也傳了過來。唐朝時葡萄酒已成普通飲品,社會消費很廣泛,迎來送往使用葡萄酒很正常,詩人王翰《涼州詞》便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西亞人稱這種果樹為「生命飲料之樹」,中國人也喜歡吃,視為珍果

(一千多年前葡萄,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寧夏銀川有什麼好看的?這個地方不要漏了,否則太遺憾了!
中亞姑娘出嫁時會從娘家帶上這種水果,中國姑娘不帶但也當吉祥物
盜墓意外發現一古籍,記述中國帝王見王母娘娘經過,專家竟稱真的
誰最早開發敦煌?這個人太厲害了,中國最早版圖都是他定的
中國有一種水果被印度人稱為「中國王子」,為什麼有這個說法?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