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讀孟浩然的詩,總覺得歲月是那麼靜好(附詳解)
孟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曾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游京師,與張九齡、王維、王昌齡等詩人交誼甚篤,後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周遊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公元 740 年,王昌齡游襄陽,當時,孟浩然患有癰疽(一種毒瘡),將要治癒了,醫生囑咐他不要吃魚鮮。孟浩然設宴款待王昌齡等老朋友,縱情宴飲,抵制不住美味佳肴的誘惑,結果,王昌齡還沒離開襄陽,孟浩然就因為吃魚病發而死。有《孟浩然集》,存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
代表作品:
過故人庄
①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寫作背景 《過故人庄》是孟浩然早年在鹿門山隱居的那段時期寫的。一次,他應一位山村友人所邀前去做客,村莊環境的恬靜、美麗和田園生活的安逸使詩人忘卻了仕途的煩惱。他沉浸在詩情畫意的美感享受和老朋友的真摯友情中,於是在酒酣之時,提筆作了這首詩。
思想內容 這首詩是訪友之作,描寫了鄉村優美的景色,抒發了友人之間真誠、樸素的情感。
詩中名句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夜歸鹿門歌
②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作者四十歲後隱居鹿門山時,所以為「夜歸鹿門」。
思想內容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
詩中名句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春曉
③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意境十分優美。
思想內容 在春日的一個早晨,詩人抓住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詩中名句 全詩。
宿建德江
④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開元十八年(730)周遊吳越之時。
思想內容 這首詩是詩人在旅途中泊舟新安江時所作,詩中描繪了傍晚的江景,抒發了羈旅愁思。
詩中名句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早寒江上有懷
⑤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寫作背景 孟浩然曾於公元727年到長江下游周遊過一次。公元729年至733年,孟浩然再到吳越周遊。這首詩作於周遊長江下游時的一個秋天。
思想內容 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後寫欲歸不得的鬱積。全詩情感是複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宏圖。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詩中名句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⑥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733年。當時孟浩然西遊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後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
思想內容 這是一首投贈之作,詩人希望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予以援引。但是,詩人卻沒有直說,而是通過面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而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曲折地表達出來,已具濃郁的詩意。同時,對於在此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詩人的筆下卻得到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染,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壯偉景觀,實際上已成為山水傑作。
詩中名句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馬上來練一練吧!一定要做完題再看答案哦!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這首詩中的「渺茫」一詞在詩中有什麼含義?包含著作者怎樣的心情?
2.詩歌的三、四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麼特點?
○
○
【答案】
1.「渺茫」一詞包含著複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
2.第三句故設一問,造成轉折之勢,為下句抒情作準備;結尾一句既抒發了離情,又不流於直露,餘味深長,言有盡而意無窮。
※教師資格證告別終生制,一線教師說我非常贊成
※為什麼生活中,總有人非要在乎那幾塊錢?
※11幅漫畫驚醒所有父母:孩子沒「教養」,問題出在哪兒
※好的教育,父母都要學會「裝」
※情感教育里的大名堂,聽名校長教你走進孩子的內心
TAG:小學語文微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