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假降匈奴 當朝皇帝信以為真誅殺其全族 司馬遷為其辯護遭受宮刑
漢朝史家司馬遷,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史官,其所作《史記》對後世影響頗大。在司馬遷修史的過程中,遭遇的最大打擊,就是為李陵進言觸怒漢武帝,而受腐刑(即閹割)。腐刑對一個有氣節的男人而言,在精神和肉體上都是莫大的打擊,但是司馬遷忍辱負重,最終完成《史記》,為後人稱頌。那麼李陵是何許人也,為什麼司馬遷會不惜觸怒龍顏為他進言呢?
李陵出身名將世家,是飛將軍李廣之孫。史書記載李陵善於騎射,愛護士卒,周圍人對他的評價很高。天漢二年五月,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師匈奴,李陵負責糧草輜重的運輸。李陵上殿向武帝叩頭請求出戰,漢武帝起初以戰馬不足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李陵堅持出戰,說不用戰馬,「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我們現在分析,李陵難免有說大話的嫌疑,步兵對抗騎兵本本就處於下風,還放言只要五千步兵就可以攻克單于的王庭。好大喜功的漢武帝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
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從居延出兵,向北三十天,在浚稽山紮營,不幸遭遇到單于主力,被三萬騎兵包圍。李陵駐紮在兩山之間,以大車作為營壘,領兵衝出營壘擺開隊伍,前排持戟和盾,後排用弓和弩,下令:「聽到擊鼓就進攻,聽到鳴金就收兵。」
李陵採取的戰術與千年之後歐洲十字軍領袖「獅心王」理查應對穆斯林騎兵時的布陣相似,前排步兵防備敵方騎兵的衝鋒,保護住陣型後利用弓箭手射程長的優勢殺傷騎兵。
這五千步兵,讓單于十分頭痛,且戰且退消滅了近萬精銳騎兵,最後漢軍撤退到距漢朝邊塞遮虜障僅一百多里的地方。箭矢用光,彈盡糧絕,只能以短刀、車輻做武器,李陵卻遲遲等不到援軍到來。李陵與士兵相約半夜擊鼓為號,分不同方向突圍逃跑。
半夜時,正要擊鼓發令時,鼓卻不響。李陵只好與副將韓延年帶領隨從十餘人上馬衝殺。數千匈奴騎兵在後追趕,韓延年戰死。李陵大呼:「無面目報陛下!」下馬投降,最後五千步兵只有四百人逃回塞內。
李陵投降的消息傳回漢朝,漢朝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此時,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如何看待李陵投降一事。司馬遷說:「李陵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這次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想先活下來再想找機會回報漢朝。」事實上,李陵也是這麼想的,不料之後的事情沒有按照自己的設想發展,自己的假投降就被漢武帝當真。李陵投降匈奴後,漢武帝派使者公孫敖去匈奴迎李陵回朝,公孫敖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漢武帝聞言大怒,下令將李陵滅族。司馬遷也以「欲沮貳師,為陵遊說」被定為誣罔罪名,被處以宮刑。
被滅族的李陵心灰意冷,決定不再回朝。幾年之後,李陵重回當年大戰的地方,不同的是他這次帶領三萬匈奴精騎追殺漢軍的疲憊之師。漢武帝逝世後,輔政的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與李陵交好,派人招李陵歸漢,李陵面對使者,沉默良久,說:「吾已胡服矣!」
(全文完)
轉載請註明「來源:百科解密APP」
※這位漢朝太后死後不願與丈夫合葬,要與兒子同葬
※誅滅諸呂事件中的五大關鍵配角(八卦史記133)
※漢代玉豬和玉蟬,不是所有的玉蟬都是哀事所用
※他是漢朝皇帝,曾逼王莽辭職,卻想將皇位傳給他的男寵
※漢與外族政權對外征戰的成敗,日本熱評!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