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快來看歐洲人度蜜月趣聞

快來看歐洲人度蜜月趣聞

你知不知道「蜜月」一詞是怎麼來的呢?

在古歐洲,新婚夫婦在婚後的三十天內,或直到月底時,每天都要喝由蜂蜜發酵製成的飲料。古時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徵。「蜜月」——是新婚夫婦在恢復日常生活前,單獨相處的甜蜜時光,故稱之為「蜜月」。

在歐洲有著很多很有意思的婚禮習俗,都有著歷史淵源,下面就跟著小天一起去看看這些有意思的趣聞吧~

馬爾他:傳統的婚姻觀念

馬爾他人比較傳統,非常重視婚姻,馬爾他法律規定不準離婚,不許墮胎。男女結婚後即不許再婚,哪怕是其中一方去世也不行,因為馬國男女在結婚時必須在教堂發誓:「只有死亡讓我們分開」,所以無論什麼原因再婚都違背了在上帝面前發的誓言。

當地風俗與法規:95%以上的馬爾他人信奉天主教,十分虔誠,宗教節日和公共假日較多。講究宗教禮儀與禮節,反對離婚與墮胎,倡導慈善,愛護動物。來馬公民須注意尊重當地人的宗教信仰,不妄加評判。出入宗教場所時須注意著裝,切忌大聲喧嘩。不要傷害貓、狗等動物,更不要在當地人面前提及食用動物。馬爾他人主要禮節習慣跟歐洲大陸大同小異,遊客也需要注意遵守,比如尊老愛幼、講究秩序、遵守交通規則、不打聽別人隱私等。

芬蘭: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在芬蘭的夏初季節,你可能會看到如下令人不可思議的景象: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或姑娘用繩子拖著一個人在公共場所溜達。這個被繩子拖著的人帶著面具,而且衣衫不整,你可能根本想不到,這個人就是將要做新娘或新郎的人。在芬蘭,初夏時節正是舉行婚禮的最佳季節,這些年輕人實際是在歡送他們即將結婚的朋友,結束單身生活,開始新的生活。

這種風俗起初只有芬蘭某些市區極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突然開始流行於各地。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芬蘭人開始摒棄很多傳統儀式和風俗,這種做法持續了一些時間後,芬蘭人又開始追求傳統的風俗做法給人們帶來的樂趣。因此,80年代以後,人們在舉行婚禮和其它一些家庭活動時加入一些傳統因素。

現代芬蘭人舉行婚禮不但要創新,有特色而且更要反映他們的傳統風俗,像拋灑大米,切婚禮蛋糕。現代婚禮可謂是古典與浪漫的結合。豪華婚禮轎車上裝飾著叮噹做響的錫罐,新郎要抱著新娘跨過門檻。對於現代芬蘭人來說,這些都是真正的傳統。

斯洛維尼亞:傳家寶的禮服

在斯洛維尼亞,結婚禮服作為一種好運的象徵從母親傳給女兒。所以,一件婚裝可以傳很多代,而變得很舊。很明顯,你不能輕易開始這樣一種傳遞。但是,如果你的曾外婆沒想到這個主意,你也不妨開一次先河,即使你母親或外婆沒有一件你感興趣的長裙流傳下來,可能你的姨婆也會有的。如果你要買一件新的婚紗,千萬要注意得挑選一件能世代留傳的。

匈牙利:鏈子橋上的浪漫15分鐘

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有個標誌性建築——鏈子橋。是一個獨特的婚姻見證者,因為東西方文明的融合,讓匈牙利的婚禮習俗如此與眾不同,綻放出奇異的色彩。

根據匈牙利的法律規定,男女結婚年齡分別是男22歲,女20歲。婚禮形式多種多樣,既可以選擇教堂婚禮,也可以是政府婚禮形式。不過,不管是採用哪一種婚禮的新人,在婚後,都要去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做一件事——選個清晨,牽著愛人的手,踱過鏈子橋。

鏈子橋並不長,快步走,只要5分鐘就能完成。而新人則應該慢慢走過,匈牙利著名詩人曾經說:「哪怕和愛人在橋上只待15分鐘,都會讓你們充分感受到愛情的力量、婚姻的真諦,真正享受匈牙利人的浪漫!」

這座布達佩斯的標誌性建築——鏈子橋,是由當時的騎兵司令塞切尼於1820年修建的。鏈子橋頭尾四座石獅,目光堅毅,守望著兩岸的人們平安地過橋。橋上的老式街燈,在夜晚會準時發出溫柔的燈光,成為橋上的一點流光。橋體上不時有不規則的塗鴉出現,這都是那些結婚的新人寫下的愛情誓言。

走在鏈橋上,一側的日出映紅了不遠處的伊麗莎白橋,橋下水中的野鴨怡然地玩著「逆流而上」遊戲,橋上,政治中心的布達與商業中心的佩斯往來的車輛有序地駛向彼岸,不時有穿著婚紗禮服的新人走過。

匈牙利人的小幸福,躍然橋上。

拉脫維亞:揭掉頭紗為人妻

按照傳統的拉脫維亞婚禮,新娘到午夜時才換掉婚裝,這時她離開娘家就要變成一個少婦了。在她離開之前,她要揭掉頭紗把它交給一個未婚女子(通常是她的或她丈夫的最小的未結婚的妹妹)。

一旦新娘揭掉頭紗,她也就結束了她新娘的角色。之後,通常由一位女姓親屬給她一方特製的方巾或帽子戴在頭上以表示她不再是新娘而已為人妻。從這一點看,她們面紗的作用與美國的新娘花束大致相同。有些拉脫維亞的新娘甚至把面紗和鮮花紮成的花環一起戴在頭上。這一習俗已經淵源流長,起初這個花環是由新娘親手栽種的愛神木紮成的。按舊的傳統,女孩子們從小就開始為了婚禮這一天而在她們的窗台上培育這種花了。

法國:新娘「買單」

法國人的婚禮既傳統又隨意。一般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日,從早上9時至下午5時之間。一般的法國人都喜歡選擇在周末結婚。這樣便於更多的親友們前來觀禮。

法國與中國的傳統婚禮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最突出的不同在於,在中國的傳統婚禮的過程中,男方一般要給聘金。我在台灣參加朋友的婚禮時,往往會聽到新郎的父母給了多少聘金,請客花了多少錢,等等。而在法國,剛好相反:沒有人談聘金,倒是新娘要準備充足的嫁妝。

一般法國女孩子,從青少年開始,都會為了自己將來婚姻購買床單、碗盤、毛巾、等家庭日用品及婚紗禮服,而且,婚宴的費用一般也必須由女方承擔。因此,法國有「嫁妝吞噬者」的說法,用於形容少數不良男性,選擇結婚對象時專門挑選富貴家庭的女兒,作為致富的途徑。

另外一個比較突出的差別在於被邀請的人所送的禮。在中國誰被邀請參加婚禮,就應該送份紅包,而紅包是有「行情」的。法國的習俗是:新娘新郎在結婚前想清楚,他們婚後家裡需要什麼東西,再到當地的較有規模的商場建立一個「結婚明細表」,列出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此後,在所寄的請帖會附上說明:「我們的結婚明細表在某某商場」。你就必須前往該商場看明細表裡有什麼東西還沒被別的客人買,再按照自己的經濟能力替新人買一套床單或一組水晶杯,等等。當然,不能不買咯!

法國人結婚,也會從客人的身上賺一點:方法是拍賣新娘的襪帶。拍賣的過程也蠻有意思:每次有人出錢,就把新娘的裙子撩得高一點,直到襪帶出現為止!

西班牙:濃縮激情

西班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古文化的國家。西班牙人民則一貫保持著自己特有的風俗習慣,從婚禮習俗中可見一斑。在西班牙,不存在父母包辦兒女婚事的情況,有些父母甚至根本就不過問。青年人戀愛的方式多種多樣,非常自由。西班牙社會中不存在找對象難的現象,徵婚幾乎沒有,即使偶爾出現徵婚廣告,也只限於大齡青年。

在西班牙另外一些地方,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總愛在身邊放一把椅子或者一個小凳子,上面不坐人也不放東西。原來這是虛構的第三者在場,象徵著身邊有監護人。

西班牙人婚禮上最隆重也是最熱鬧的時候,是新郎新娘切結婚蛋糕。當宴會進行到一定時間,服務人員會端來一盤巨大的蛋糕。蛋糕做工精細,表面有用彩色奶油製作的圖案和西班牙文的「幸福」字樣。新郎新娘雙雙走到蛋糕前,在眾人的歡呼聲、鼓掌聲中,共同持著一把不鏽鋼長刀。與其他歐洲國家婚禮上新郎新娘合力切蛋糕的情況有所不同的是,西班牙人的婚禮上,新郎新娘要智斗一番,看誰能夠巧妙地脫下對方的一隻新鞋,誰就是勝利者。據說,誰在婚禮上取得勝利,誰就會在今後的生活中掌握家庭主宰權。 切蛋糕儀式開始,新郎急於切蛋糕,新娘極力反對,由於新郎手腕的力氣要大一些,眼看蛋糕就要被切開,新娘慌忙中拾起一隻腳,踩在新郎的腳面上,以便分散新郎切蛋糕的注意力。誰料到,新郎藉機用力切下去,蛋糕被切成兩大塊,同時順勢彎腰伸手脫下新娘的一隻鞋,高高舉起,讓眾人觀看。客人們熱烈鼓掌,歡呼新郎得勝,並分享結婚喜慶蛋糕。其實,這是新娘為了不使新郎在眾人面前失面子,有意作出犧牲,她故意將腳抬高,而且鞋子沒有繫上帶,以便讓新郎一下就能脫下來。

客人們分享蛋糕時,總要想出許多點子逗新郎新娘。新郎新娘為了增加婚禮的喜慶氣氛,對客人的種種要求,表面上扭扭捏捏,最後基本上滿足客人的要求。有的客人要求新郎新娘當眾擁抱接吻,有的客人要求新婚夫婦通過打手勢、表演啞劇的形式介紹戀愛經過,有的客人要求他們用繪畫的方式講述今後生活的打算……誰戲逗新婚夫婦方式巧妙,形式新穎,含義深刻,便會博得一陣熱烈掌聲。新郎新娘的滑稽表演,引得全場哄堂大笑。最後,新郎新娘翩翩起舞,客人們也成雙成對地伴著新郎新娘跳起來,就連新郎新娘的父母也高興得進入舞池跳起來。熱鬧歡樂的家庭新婚舞會一直進行到次日天明結束。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