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24秒:「中國版」式抄襲的又一次貽笑大方
中訪網主筆 王小朔
筆者在看到《青春24秒》的時候,腦海里竟然一閃而過保爾·柯察金的那句至理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青春想來也是,只有一次,當然不至於24秒這麼短,這就暴露了這位85後導演故作用心的浮誇,擬電影名的水平還不如中學生擬作文題目,中二氣息十足。
不過,也難為導演,細細想來,在影名中加入數字確實是會讓人耳目一新加深印象。粗計一下帶數字的電影名字,《秒速5厘米》、《五十度灰》、《七宗罪》、《一天》、《青春24秒》,嗯?真的有一種說著說著突然畫風就不太對了的感覺,中文翻譯國外片子的名字尚且能夠膾炙人口,自己拍的電影想個名字反而是貽笑大方。
還是老生常談,電影宣傳給的噱頭是「中國版灌籃高手」。事實上,這些年的觀影經驗早已經告訴中國觀眾,任何片子只要被附上了「中國版×××」,就意味著作品的原創性會大打折扣,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對被借鑒劇作的一次低俗化抄襲與重塑。
導演直視觀眾的眼睛,告訴大家到底有沒有真的看過灌籃高手?編劇也來吧,直視觀眾即將在電影院因為昏昏欲睡睜不開的雙眼,即使良心不會痛,也會為上座率心痛。
嚷嚷著要開發中國電影市場的運動題材IP,卻看不到任何誠意是什麼情況。只是在海報製作上毫不避諱地模仿了灌籃高手人物宮城良田的造型,以漫畫風格的角色出場讓電影的開場喚醒觀眾對「灌籃高手」的記憶不至於在正片還沒開始就選擇離場,不過所有的「灌籃高手」元素已經在幾十秒的開場中把片方的精力和靈感消耗殆盡了,正片部分就開始放飛自我將狗血套路進行到底了。
心疼籃球運動,作為劣質劇情的附屬品,被強行披上了青春與夢想的華服,大多數時間只能作為旁觀者遠遠地看著一幫街頭青年裝酷耍狠,還美其名曰是青春不可避免的叛逆與代價。很抱歉,那應該只是編劇腦補的青春,為了一時衝動快意恩仇大打出手,不顧籃球比賽因此讓隊伍蒙受慘敗之苦;看似勇敢地承擔起了責任,解決的辦法只有給女老師下跪;異父異母的兄弟之間你爭我搶的戲碼還是沒能避免,大男孩之間竟然從小計較到了長大最後果不其然焦點成了妹子。
女教練哪裡懂一點籃球專業知識,只知道不停地背誦著不知道哪本雞湯大全上抄下來的勵志句子,什麼青春就像籃球場上的24秒,錯過了就失去了機會。不僅僅是教練,全員的台詞都相當簡單,演員之間的表演幾乎沒有互動,面對面背完了台詞,一場戲到底講什麼,觀眾當然會懂,事實上,就是沒有演員,觀眾都知道劇情會如何走。
講真,灌籃高手真正的精神內核為什麼完全變了味道?全劇組是有人把心思放在籃球上的嗎?
點擊展開全文
※專題:如何評價女作家滄月?
※荊楚訪談網上線運營,將立足湖北,面向全國
※會痛的十七歲:導演真的明白十七歲孩子的心情與愛恨嗎?
※山東青州億元挪用大案審查起訴遭「擱淺」 律師:依法公訴
※蜜月計劃:媚俗導演 「養成記」
TAG:中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