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庭堅詩三首證偽

黃庭堅詩三首證偽

張炎,復旦大學中文系2014級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與文獻。

黃庭堅

黃庭堅集一般是指內集、外集、別集的三集合編本,三集均為後人裒輯而成。今考別集所收三首詩作《次韻公秉子由十六夜憶清虛》、《次韻清虛同訪李園》、《次韻清虛》均非黃庭堅所作,當出自宋代劉摯之手。今所見各本黃庭堅集均將此三首收錄,亟待考辨。

其一首《次韻公秉子由十六夜憶清虛》詩云:

九陌無塵夜天,兩都風物依然。

車馳馬逐燈方鬧,地靜人閑月自妍。

佛館醉談懷舊歲,齋宮詩思鎖今年。

聞公子微行,門外驊騮立綉韀。

宋劉摯《忠肅集》卷18收有一首《次韻王定國懷南都上元》。與《山谷集》相比,僅有四處異文。「際」作「霽」、「各」作「故」、「但」作「傳」、「去」作「處」。又《忠肅集》於詩末載作者自注,而山谷別集卻無。注云:「去年上元,南都同李公秉三四輩游靜覺,遂飲上生院。今年致齋太常,聞定國游相國。」李公秉即李均,子由為蘇轍,清虛謂王鞏,鞏字定國。

宋黃?編《山谷先生年譜》將此詩繫於元豐八年(1085)。其雲山谷是歲春夏猶在德平,到京師當在六七月間。鄭永曉先生《黃庭堅年譜新編》進一步考訂為山谷於九月至京師。據詩中「車馳馬逐燈方鬧,地靜人閑月自妍」、「懷舊歲」、「鎖今年」等詩句及《忠肅集》所收注文,可知此詩當作於上元觀燈之時,「致齋太常」在上元夜,而此時山谷不在京師。且元豐八年山谷是以秘書省校書郎身份被召至京師,元豐改制後,校書郎為職事官,山谷不大可能致齋太常。又黃譜元豐七年(1084)系事雲「先生是歲,赴徳州徳平鎮,到官當在夏秋之間。」鄭先生考訂其行程路線為,由吉州太和轉官赴德州,沿贛江、長江下金陵,再由金陵途徑揚州、泗州而行。三月,其方經揚州至泗州。那麼元豐七年上元節,山谷也無可能在南都(今河南商丘)同三四友好交遊。將此詩繫於元豐八年,與山谷歷官行事扞格不合。

此詩亦不可能為山谷作於其他年份。山谷一生中僅於元豐八年秋至元祐六年(1091)秋間任職京師。據注文,山谷任職京師前一年上元時節在南都。或此詩可能作於元祐元年(1086)?答案也是否定的。據前所考,元豐八年春山谷尚在德平任,亦無可能在南都有交遊行跡。

劉摯

劉摯(1030—1097),字莘老,永靜軍東光人。劉摯比山谷年長十五歲,嘉祐四年(1059)進士。他與王鞏是姻親關係,劉摯長子劉跂是王鞏女婿。熙寧七年(1074),劉摯擔任南京(今河南商丘)判官。在南都三年,熙寧十年(1077)回京師。據孔凡禮先生《蘇轍年譜》熙寧十年系事,劉摯這一年九月九日離開南都時,蘇轍與王鞏相送。此詩當為劉摯元豐元年(1078)調職京師後所作。詩注中所指「去年」即熙寧十年,其時,劉摯尚在南京任上。《續資治通鑒長編》卷290元豐元年六月丙午紀事云:「以同知禮院、太常丞、館閣校勘劉摯為集賢校理。」則此前劉摯回京師時,即已任太常事,故而元豐元年上元時節他很有可能致齋太常。且據《蘇轍年譜》所考,熙寧十年九月,王鞏還京師。元豐元年,王鞏上元作詩寄蘇轍,蘇轍次王鞏詩韻三首。詩云:「繁燈厭倦作閒遊,行到僧居院院留」。細品詩意,王鞏原作中當有提及他上元游僧院之事,所以蘇轍和作有想像王鞏京師上元之景。如此,則原注中所云劉摯有聽聞王鞏游相國事,當不為虛。又《蘇轍年譜》元豐元年系事,此年歲晚,李均離開南京,往京師乞調官,後官於溫州。蘇轍作有《送李均郎中》。知是歲,李均方秩滿調官。熙寧十年,李均尚在南都任上,劉摯也是有可能於此時與其交遊。注文與劉摯仕宦行跡無矛盾處,故此詩歸於劉摯所作當無疑。

又一首《次韻清虛同訪李園》詩云:

年來高興滿蓴絲,寒薄春風駘蕩時。

猜見胭脂開杏萼,已香雪爛梅枝。

樂事心猶壯,病得新詩和遲。

何日華鑣向金谷,擬追山翼到瑤池。

(原註:山翼一作仙翼)

此詩《忠肅集》卷18作《次韻定國約過李氏園池》。與《山谷集》所收相比有四處異文,「猜見」作「稍愛」、「聞」作「驚」、「逢」作「於」、「更」作「獨」。黃譜雲此詩作於元豐八年。據詩中「寒薄春風」、「開杏萼」云云,知此詩作於初春。李氏園在京師城西,而山谷是年春尚在德平。則將此詩繫於元豐八年當不合山谷行實。

《次韻清虛》詩云:

地遠城東得得來,正如湖畔昔杯。

眼中故舊青常在,鬢上光陰綠不回。

歸去汴橋三鼔月,相思梁苑一枝梅。

我閑時欲尋君醉,為備醪更滿罍。

《忠肅集》卷18作《和王定國》。與《山谷集》所收相比,有二處異文。「銜」作「含」,「芳」作「芎」。《忠肅集》詩末載作者自注云:「病目,君為置芎酒。」而山谷別集無。黃譜雲此詩亦作於元豐八年。據二首詩意判斷,當作於同時。前首有「病得新詩」句,其所云病當指目疾。

縱觀山谷全集,與王鞏有關的詩作除卻上所舉三首互見之作,另有九首分別是《次韻定國聞蘇子由卧病績溪》(《內集》卷2)、《次韻子由績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國》(《內集》卷2)、《次韻子瞻贈王定國》(《內集》卷2)、《奉同子瞻韻寄定國》(《內集》卷7)、《次韻王定國揚州見寄》(《內集》卷7)、《往歲過廣陵,值早春,嘗作詩曰「春風十里珠簾卷,彷彿三生杜牧之。紅葯梢頭多繭栗,揚州風物鬢成絲。」今春有自淮南來者,道揚州事,戲以前韻,寄王定國二首》(《內集》卷7)、《戲答王定國題門兩絕句》(《內集》卷10)、《次韻清虛喜子瞻得常州》(《別集》卷1)。在這九首詩作中,均難以尋出與《次韻清虛》、《次韻清虛同訪李園》有何詩意關聯性。而在《忠肅集》中卻能找到一些線索。《忠肅集》卷16收有一首《簡定國》,題下注云:「時以目疾在告。」據其題注,則與《次韻清虛》注中所云目病一事相合。又此詩尾聯云:「幽懷誰晤語,空此望東城」。若將二詩置於一處,則情節頗有連貫性。似是劉摯先以詩簡王鞏,告知王鞏他患有目疾一事,期待王鞏從東城來相聚,「誰晤語」、「望東城」頗顯其殷切之情。之後王鞏自城東趕來,並置備芎酒。王鞏作詩,劉摯次韻相和,並在詩中記有此事,《次韻清虛》有句雲「地遠城東得得來,正如湖畔共含杯」。且在《忠肅集》卷18另收有一首《次韻答王定國》詩云:「江州居士赴東城,旬月相忘不寄聲。」又云:「我有白羊新賜酒,澆愁聊可一杯傾。」詩中即已明確此時王鞏在京師城東,與劉摯旬月不相往來。此後,劉摯有詩簡寄王鞏,王鞏遂自城東趕往探望。又詩中有邀其對飲之意,與《次韻清虛》詩中「我閑時欲尋君醉」句詩意暗合。從詩意看,詩當作於《簡定國》、《次韻清虛》、《次韻清虛同訪李園》同時。

《忠肅集》,宋劉摯撰,光緒十九年刊本

《次韻清虛同訪李園》與《次韻清虛》或當歸為劉摯名下為宜,這兩首詩應為劉摯作於元祐四年(1089)初春。與這兩首詩有密切關聯的劉摯詩作《次韻答王定國》有句云:「我有白羊新賜酒」。《蘇魏公文集》卷22載有《賜中大夫守中書侍郎劉摯生日詔》,詔云:「賜卿生日羊、酒、米、面等」。劉摯有《謝生日賜羊酒米面表七首》。劉摯詩或當作於下詔賜酒後。又《蘇軾文集》卷14載有《賜尚書左丞劉摯生日詔》,題下注云:「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二日」,知劉摯生於九月。據史料記載,元祐三年(1088)四月,劉摯除中書侍郎。元祐四年十一月,除門下侍郎。那麼《蘇魏公文集》中所載詔書當在元祐三年或四年九月,劉摯《次韻答王定國》詩云酒為新賜,當作於元祐三年或四年秋冬間。據《蘇轍年譜》,元祐二年(1087)八月,王鞏尚在揚州任上。元祐三年,王鞏已自揚州倅還京師。是歲冬,蘇軾、蘇轍即曾同訪王鞏。據前所云,劉摯作此詩時,王鞏在京師城東。又《續資治通鑒長編》卷424元祐四年三月丁酉紀事云:「前通判揚州王鞏知海州。」知元祐四年九月,王鞏已離京師,任職海州(今江蘇淮安),那麼《蘇魏公文集》所載詔書當在元祐三年九月。《次韻答王定國》作於是歲秋冬間,《次韻清虛同訪李氏園池》、《次韻清虛》當作於元祐四年初春。其時,劉摯已有六十歲,故其詩中有「心猶壯」之感喟。

《忠肅集》最早由劉跂編定於北宋宣和四年(1022),宋時是否收錄則不得而知。現存《忠肅集》乃四庫館臣自明《永樂大典》輯佚而出,則明初當尚可見《忠肅集》中收錄這三首詩。《山谷別集》為黃庭堅族孫黃?所編,成於淳熙九年(1182)。一般認為至黃?時所編山谷詩文集無偽作,可惜《山谷別集》並無宋本流傳下來,無法見其真實面貌。四庫本《山谷別集》及乾隆重刻本《黃文節公全書》、光緒本《宋黃文節公全集》均稱上所舉三首出自家傳,而三首中兩首原注闕文,疑為山谷生前所書墨寶,故注文不予抄錄。後人裒輯其詩文時,不加考辨,誤以為山谷所作。

*本文已刊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6年第1期,為適於微信閱讀,略去注釋並作適當刪減,引用請據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旦文學批評史 的精彩文章:

復旦中文系老教授二三事

TAG:復旦文學批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