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帝國的背影已經遠去……

帝國的背影已經遠去……

開 篇

帝國已經成為歷史,但仍然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人們感慨於古代帝國在一個明君或猛將的率領下,開疆拓地征伐四方的偉大曆程;也或是宮廷王室中的勾心鬥角,黨同伐異的權謀戰爭。現今的人們只有在各種電子遊戲中才能感受到幾千年前帝國時代的波瀾壯闊的史詩般宏大歷史場面。

在一個關於義大利的羅馬帝國、中國的秦漢王朝和伊朗的古代波斯帝國等曾經在世界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三大雄偉帝國中,竟然有一個極其不起眼的共同之處,那就是遠至公元前,麵食,特別是麵條就成為了這幾大帝國的居民的主食之一。

麵條,一種再簡單不過,再平常不過的食物,成為當時幾大帝國的居民,甚至可能是軍隊的一種主食,對於這些帝國的不斷擴張和強盛,以至於能夠維繫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統治,是否有一定的關聯性,這也許就僅僅是歷史的巧合,也許確實有著某種決定性的作用,這應該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來吧,一起看看這個星球上曾經最為強大的三大帝國與麵條的故事,看看帝國的興衰成敗是否與這一小碗的麵條有關係。

--韌勁十足的古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的前身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在公元前27年前到公元395年,為統一的西羅馬帝國。而當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下滅亡;

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可能源自古羅馬的義大利面

在本人的《義大利面的歷史》微信公眾號文章中,曾經提到過義大利面的歷史來源幾個可能性:在屋大維成為古羅馬的凱撒之後,羅馬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50萬。保證眾多公民的糧食供應就成為古羅馬政府一個嚴重的問題。於是當時的人們想出了一種保存麵粉的新方法。將麵粉先和成麵糰,然後用刀子將麵糰切成麵條,這種麵條在太陽下晒乾後可保存至少一年。晒乾的麵條就這樣流行開來。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是義大利面起源於阿拉伯軍隊的軍糧,第一個水煮義大利面的確切記錄是在耶路撒冷的猶太法典中,這本書是用亞拉姆語著於公元5世紀。但是用來記錄麵條的詞語是 itriyah。在阿拉伯語言中這個詞的意思是「從商人手裡買到的乾麵條」,與家庭自製的新鮮麵條不同,乾麵條輕便並易於保存攜帶,而鮮麵條則必須儘快食用。有一種更可靠的說法,是義大利面在阿拉伯人佔領西西里島的時候被引進的。阿拉伯地理學家Idrisi記載到「由麵粉製作的細長條形狀的食品主要在阿拉伯的殖民地巴勒莫地區上生產。據推測原來西西里島土語中"maccaruni"的意思是「用外力製作麵糰」,如今這種解釋已經成為macaroni 一詞來源的說法。古代西西里經常食用的lasagna麵條,葡萄乾和香料,在現在的西西里島依然流行,而這些當初由阿拉伯人帶來的產品也更近一步證明了義大利面是由阿拉伯人引進義大利的傳言。

不管義大利面的歷史來源就是哪一種,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元前一段時間內,在古羅馬帝國的境內,就是今天義大利的大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現今義大利面的雛形,這些義大利面有可能幫助羅馬帝國緩解了在人口密集的大型都城或是遠征軍隊等口糧緊張的問題,供養了數量更多的人口,確保了帝國人口資源的強大。

--以柔克剛的中國秦漢兩朝

在古羅馬城裡的居民吃著古典義大利面的時候,我們再把視線拉回到東方,看看在東方大地的秦漢帝國如何與麵條發生親密的關係的。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秦朝創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皇帝一詞由此而來,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強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文化風俗,加強了大一統的凝聚力,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但秦朝皇帝的殘暴很快讓秦朝的統治走到了盡頭,很快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楚漢爭霸中項羽在烏江邊自刎後,劉邦正式成為漢朝帝國的創始人,開創了持續時間近400年的剽悍的大漢帝國。

漢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漢朝因尚火德故稱為炎漢,又因皇室姓劉而被稱為劉漢。

陝西的麵食

秦朝和西漢兩大王朝都是定都長安,也就是現今的西安,西安是哪個省的省會,當然是陝西啦。相信很多人對陝西的了解可能還沒有下面這些名詞多:

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面、油潑面

除了上面這幾種廣為人知的陝西麵食,當然還有下面這些琳琅滿目的陝西麵食:

楊凌蘸水面、戶縣擺湯麵、藍田餄餎面、禮泉烙面、韓城大刀面、耀州窩窩面、澄城手撕面、華縣洋芋面、大荔爐齒面、、扯麵、雜醬面、手擀麵、撈麵、蒜蘸面、宮廷罐罐面、田莊羊肉面、韓城羊肉糊卜、旗花面、苞谷糝面、臘八面、拌湯麵、箸頭面、耀州蘑菇窩窩面 、耀州鹹湯面、漢中梆梆面、合陽頁面、猴頭面、麟游血條面、彬州御面、澄城手撕面 、漿水面、撥刀面、扶風涎水面等。

吃不吃驚,意不意外,陝西麵食的種類居然會有如此之多,令人瞠目。實際上,陝西和山西號稱麵食大省,麵食的種類數量眾多,讓人眼花繚亂。

再一起來看下陝西麵食的歷史,陝西麵食文化的起始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因為製作麵食,必須先把小麥加工成精細的麵粉。我國在西周以前,加工糧食的工具主要用的是杵臼、棒和碓等,這類工具只能對穀物脫殼或加工成碎粒,很難磨製成精細的麵粉。史料記載,春秋時期魯國的能工巧匠魯班發明了攻城用的雲梯和多種木作工具,還創造了磨製麵粉的石磨,1965年陝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渭北的秦都櫟陽遺址出土了戰國時期的石磨,從而證實陝西關中地區最遲在戰國後期已經有了用麵粉製作的麵食類食品了。

西漢是麵食文化的第一個發展期。迄今為止我國很多地方都出土了漢代的石磨,說明漢代麵食的條件進一步普及。史載西漢時長安皇室的飲食製作機構專門設立了「湯局」,就是為皇帝和后妃們製作麵食的,在民間也有麵食。不過漢、晉、南北朝直到隋唐時期麵食的名稱統稱為餅。入鍋用水煮熟,帶湯而食的叫「湯餅」,入籠中蒸熟的叫蒸餅,在鏊中烙熟的叫烙餅。西漢文學家楊雄《方言》中說:「餅謂之飥,或謂之餦;」東漢崔是《四十月令》中,還有記載農家麵食,有蒸餅、煮餅、水溲餅……還有一種麵食在漢晉,南北朝時期一直被稱餺飥(亦作不託、鈈飥)是指手扯麵條或手揪面片。《齊民要求》卷九「餅法」,「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段,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之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

--橫貫東西的古波斯帝國

看完古羅馬帝國和秦漢帝國的麵食,我們再來看看位於二者中間的曾經務必強盛,差一點統治地球的波斯帝國是如何和麵條發生親密的關係的,先來速覽一下波斯,也就是現在伊朗地區的幾代帝國的歷史。

現今的伊朗古稱波斯,是一個擁有古老文明的國家,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古波斯人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其歷史上先後有多個帝國建立、興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

Emperaturi-ye Hakhamaneshiyan,公元前648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國,又稱波斯第一帝國。公元前549年居魯士二世統一波斯各部,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魯士二世擊敗了當時統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為一個強盛的帝國。公元前539年,居魯士佔領巴比倫,將古老的巴比倫文明融入波斯。

到了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波斯王崇尚武力,對外積極擴張,使第一帝國的疆域得到了空前發展。大流士一世向東部進軍印度河流域,佔領了包括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在西線則向當時歐洲著名的文明發源地古希臘諸城邦發動了入侵,但遭到古希臘人的英勇抵抗,其中最著名的馬拉松戰役和溫泉關戰役就是在兩次波希戰爭中發生的,阿契美尼德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之一。

亞歷山大帝國

(Alexander Empire,前330年-前170年)

公元前334年,當時已經征服希臘各城邦的馬其頓王國,在新任國王亞歷山大的統治下,帶領希臘大軍進攻波斯第一帝國,在高加米拉戰役中徹底擊敗大流士三世的百萬大軍,波斯第一帝國被吞併,成為希臘化的亞歷山大帝國的一部分。但亞歷山大帝國在亞歷山大大帝病逝後,很快陷入分崩離析。亞歷山大手下大將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敘利亞為中心,統治波斯地區。

這一時期波斯成為東西方交流的一個樞紐。絲綢之路由此連接中國和西方,佛教從印度傳往中國,瑣羅亞斯德教則西去影響了猶太教。

安息王朝

(Empire of Arsak,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

新興的安息帝國(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繼承了塞琉西王朝的波斯帝國主體地位。安息帝國位於今天的伊朗的東北部,與羅馬帝國隔幼發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位於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這兩大帝國之間戰爭不斷。同時安息帝國與東鄰貴霜王朝也是戰事頻發。

頻繁的戰爭造成安息帝國國力衰竭,各地軍閥割據,全國陷入一片混戰,帝國末期名存實亡。

薩珊王朝

(Sassanid Empire,公元226年-650年)

公元226年,阿爾達希爾一世經過兩年的戰爭,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新的薩珊王朝,定都泰西封。薩珊王朝因阿達希爾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後首次重新統一,史稱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多次與羅馬帝國爆發戰爭,曾俘虜過一個羅馬的皇帝。薩珊帝國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全體人民分為教士、軍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則得以發展。

由於對東羅馬帝國連年征戰,薩珊帝國對臣民橫徵暴斂,同時加強對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亂迭起,先後在629年和642年,帝國兩任皇帝都遇刺身亡,帝國走向了崩潰。帝國崩潰後,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兒子俾路支逃往中國避難。

古波斯的麵條

在記錄片《麵條之路》中,曾多次提到源自古波斯的麵條。根據《麵條之路》中對波斯麵條的定義,波斯麵條的原單詞在伊朗有幾個不同的含義,在波斯語中它是線的意思。紀錄片中展示在伊朗農村發現了這種像線一樣的麵條,它是一種刀切面。在太陽下晒乾,然後加入青菜和豆子熬湯煮麵,就製成了一種傳統食物——波斯麵糊。在阿拉伯,食用麵條的情況並不多見,他們的主食其實是一種名叫薄脆餅的麵包,麵糊通常和這種麵包搭配食用。他們把麵包撕碎,然後放入麵糊內食用。

除了在波斯語中的麵條,在《麵條之路》中,還提到了在古波斯帝國時期非常有名一個地方——巴姆古堡,它位於克爾曼省的沙漠中央,是連接東西方的商業中心。這座城市曾被譽為沙漠中的綠寶石,是一座商旅雲集的重鎮。它把歐洲和亞洲連在了一起。隨著波斯商隊傳入歐洲的不僅僅是絲綢。專家認為通過這些沙漠城市中的廚房諸如伊特利亞一類的東方食品也傳入了歐洲,絲綢之路同時成了麵條之路。我們可以從伊朗食物利什塔亨上看到伊特利亞的影子,利什塔亨在波斯語中指細線。利什塔亨是伊朗人出遠門之前食用的傳統食物,它和西西里意麵一樣需要經過晾乾。

--麵條源自波斯,MAYBE!

一直以來,波斯都是連接東方與西方的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帝國間為了領土擴張還是傳播自己的宗教,還是東西方商業貿易和文化的交流,波斯起到了的東西方交流樞紐的作用。特別是在馬其頓(希臘)統治波斯時期,絲綢之路由此連接中國和西方,佛教從印度傳往中國,而瑣羅亞斯德教則西去影響了猶太教。在這個過程中但也許同時把麵條的製作和食用傳播到了中國和義大利,並同時在中國和義大利紮根下來,普及推廣開來,逐漸成為兩個地區非常普遍的一種食物。雖然麵條並不是阿拉伯地區的主要食物(推測麵條之所以沒在阿拉伯地區普及開來,水力資源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從麵粉的磨製到麵條的食用都需要用到水,而阿拉伯地區的水力資源相當匱乏),但在曾經的古羅馬帝國和秦漢帝國,以及之後的義大利王國和中國的唐宋元明等朝代,麵條應該一直都是這兩大區域居民的主要飲食之一。

--帝國興衰在此一碗麵條?

帝國的強盛與麵條居然會有關係,這看上去有點太扯了,但曾經在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古羅馬、秦漢帝國和波斯的幾大帝國都曾經把麵條當做主要食物,這也許僅僅是一種巧合,也許在冥冥中確實存在著一種宿命般的聯繫。

擴張、佔領是一個帝國永遠的主題,只有在不斷的擴張中才能保持帝國強大的生命力。而想要擴張佔領更多的地盤,一個帝國的人口數量眾多,源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是最起碼的保證,而在農耕技術並不發達的遠古時代,如何能找到一種食物養活數量眾多的人口,維持帝國的穩定是擺在每個君王眼前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

而麵條則似乎不約而同地成為這些帝國的天作之選,而原因,可能無外乎以下幾個:

麵條可保存較長時間且便於攜帶;

麵條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

麵條的價格是低廉的;

麵條的製作和食用是簡單快速的;

也許正是麵條能夠為帝國養活更多的人口,而更多的人口則意味著更多的軍隊士兵,更強大的生產力和更快速的發展,而讓類似古羅馬帝國和秦漢帝國在戰爭中處於優勢地位,最終為稱霸東西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帝國已遠,麵條永存

帝國的背影已經逐漸離我們遠去,只留下慢慢湮滅中野草亂石中,曾經雄偉壯觀的宮殿城堡的遺迹,而一個個胸懷偉略,東征西伐的帝國君王依然是很多人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所創立的豐功偉業無人能比,甚至可以說他們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命運或是影響了世界最終的走向。在這個過程中,麵條是不是和這些英明的帝王將相一樣起到了什麼重要性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可能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但是麵條作為一種從古至今都非常受人們喜愛的食物,曾經在遠古至今解決了大量人口的口糧問題,而現在,眾多的麵食作為各種各樣的美食,從現在到將來都會繼續成為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傾心義大利 的精彩文章:

她在黑夜中,只因渣男太多
核桃 橄欖油,雙重健康擋不住
最普通不過的麵食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
有信仰,也許離快樂更近一些!
2017義大利面名廚峰會中國站活動側記

TAG:傾心義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