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進拴原創文藝評論:《張耀中的牡丹情緣》

郭進拴原創文藝評論:《張耀中的牡丹情緣》

平頂山市文聯副主席張耀中,葉縣人,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祖輩要飯出身,從小跟村上有位姓任的老師學習繪畫,由於學習刻苦、執著,恢復高考後,考入了漯河師範美術班學習。畢業後當過教師、機關幹部,在報社做過記者、編輯,歷盡滄桑,歲月磨礪出他堅韌、勤勞、善良的性格,培養出他淡泊名利、謙遜謹慎、做事認真負責的作風。他在平頂山市委組織部工作時,親自策劃、組織、撰稿並主編的《執行論》、《黨建論》、《吏治論》,印製精良,指導性強,曾引起中央、省、市領導高度重視,不少黨政領導為該書題詞和批示讚譽。其中的《吏治論》榮獲河南省人民政府實用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在此之前,他就在不少文學刊物上發表過作品,《河南日報》、《莽原》等報刊雜誌都曾經刊載過他的文章,他的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專著《黑夜,眼睛和路》、《淘金》、《桃花淚》分別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他1992年就加入了河南省作家協會。

他在組織部期間任勞任怨,贏得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在工作之餘,他又重新拿起畫筆,練習山水、花鳥畫等。在花鳥畫中惟對雍容華貴的牡丹情有獨鍾。牡丹是中國的國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南北朝時就有牡丹的培育。至目前,我國的牡丹最有名的要數河南的洛陽牡丹和山東的菏澤牡丹,特別是洛陽牡丹,自古就有「甲天下」之稱。因為一向被尊為花中之王,並象徵著榮華富貴而深受人們的喜愛。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張耀中並不感覺到歲月的蹉跎,而是感覺人要有個業餘愛好,不僅能陶冶情操,主要還能豐富生活的樂趣,他到街上轉了好幾個書店,選擇需要臨的畫帖(譜)。經過充分的挑選,他最終選中洛陽王綉畫的牡丹為樣板,因為王繡的牡丹首先是雅俗共賞,不僅內行、外行都能看得懂,還特別招人喜歡,那色彩絢麗至流光溢彩,那妙法自然至風情萬種,真是國色天香,艷絕人間,已形成了非常鮮明的獨特風格,在中國牡丹繪畫史上堪稱一枝獨秀。

張耀中選好畫譜後,就日夜臨摹習畫,雖然他原來有過繪畫基礎,在1990年左右就在全國14家報刊上發表過不少連環畫,又在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過一本小人書《話說老子》,但學習牡丹畫, 特別是臨習王綉大師的牡丹畫,還真是有點力不從心。從浪費宣紙開始,一張接一張,一捆接一捆,到2003年,幾乎是每年糟蹋三至五刀宣紙,真是「廢畫三千張」,數以千計的廢品廢畫大部分都燒掉了,從100張中間偶爾揀出一張能看的送朋友,從1000張中間揀一張稍微滿意的送領導, 領導和朋友們不知是處於鼓勵還是處於偏愛,都讚不絕口,這樣就更加增添了他繪畫的力量和勇氣。張耀中不僅學王綉老師的牡丹,抽空轉街時,還選擇購買眾多牡丹畫家的畫本,幾年下來,光收集全國牡丹畫家的畫集就有幾十種。他們風格各異,有的畫面凝重,筆墨氣韻生動;有的注重渲染氣氛,大寫其意;有的手法表現特異,鬼斧神工。總之,經過長 期的揣摩研究,臨畫有了很大進步,接著他便開始注重寫 生。他家住一樓,院子里有 50多平米空地,他就在空地上壘了花池,填上糞土,托朋友在公園裡移栽了6棵品種牡丹,種植在他家。天天 呵護、侍弄,從發芽、抽枝、結骨朵、初綻、盛開、花敗到落葉,歷經風霜、雨雪,幾乎每個環節和每個季度的變化,他都觀察得細緻入微。不知是平頂山的土壤、氣候或其它原因,兩年後死了三棵,他心疼得幾天都吃飯不香,後來張耀中又到山東荷澤市托朋友弄到了十來棵牡丹,補種在一起。從臨畫到寫生,又從寫生進入臨摹,幾番風雨。到了2004年,他挑選了一些牡丹畫拍成圖片在平頂山市文聯主辦的文藝刊物《三月》雜誌上發表了幾幅,這一發引起了畫廊老闆的注意,市裡最大的工藝禮品店「藝寶齋」總經理張先生慕名求畫,經協商由「藝寶齋」獨家代理,說也奇怪,頭天掛他們店裡兩幅,第二天就全部售出,價位是1000元一張,經過討價還價,每張800元賣出。老闆和張耀中都很高興,接二連三又畫了幾十張牡丹畫掛在畫店裡賣。在那一段時間裡,張耀中感到能在市場上賣畫了,社會已經承認了他付出的心血,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換來了報酬他就買些更好的宣紙,買些更多的筆墨,以聊補畫畫的費用。在這期間,張耀中越發仰慕王綉大師,自己的牡丹畫有了些進步,主要是臨摹學習王綉畫譜的結果。雖然得到了社會的承認,但與洛陽王繡的畫相比是有天壤之別的,他真渴望能得到名師的指點,得到大師的教誨。張耀中先找平頂山市的牡丹名家指點,不僅拜內行為老 師,也拜外行為老師,因為有些會欣賞畫、喜歡畫的人也有很高的鑒賞水平,總之「三人行必有吾師」。他請平頂山市的篆刻名家宋錦河先生專門刻了一枚「人為我師」的圖章,也拜平頂山市 德藝雙馨的書法名家高雙印 (2005年底因病去世)為師,日夜修養自己的畫藝,在平頂山眾多名家和老師的指導與抬舉下, 他的牡丹畫又有了一些進步,畫牡丹基本上能夠遂心應手了,不 論是從構圖、花葉變化以及國畫中講究的「六法」(氣韻生動、 隨類賦彩、骨法用筆、以線造 形、傳移摹寫、經營位置)技巧都有了不少提高,求畫的人也多了起來。朋友傳朋友,熟人傳生人,一傳十,十傳百,平頂山市的小圈子裡都知道他會畫牡丹,並且畫的有一種風吹草動之感,張耀中不敢懈怠,更加努力,勤學勤練。在2006年,他去北京出差辦公事,在《黨建》雜誌編輯部金主任的引導下,拜訪了原中央組織部部長張全景同志,張部長對他的牡丹畫也大加讚賞,當場將他畫的一幅《春風化雨》牡丹圖懸掛在他的客廳里,併合影留念。張部長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風範至今使張耀中難以忘懷。他想 ,這一定是領導認為他是組織部門的人,主要是行親才器重他、看重他,不見得畫就是畫得好。省委組織部對口領導也捎信傳話求 畫,張耀中按時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不敢有絲毫怠慢。省里的領導和不少廳級幹部索畫張耀中也都高質量的完成,並按時送到。親朋好友、同事熟人求畫的絡繹不絕,由於本職工作確實忙碌,有些畫出來了,有的畫不出 來,他有不少「欠債」的愧疚之感,潛心細心研究提高的感覺不知不覺在淡化。在這時候,張耀中又想起了牡丹畫巨匠王綉大師,相比之下,都是一張牡丹畫,王大師的牡丹清雅秀麗,艷而不俗,章法嚴謹,筆墨酣暢,把「花中之王」表現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她的畫作為國禮經常送給外國政要,並被國內外許多著名博物館及個人收藏,而自己的畫卻像一個呀呀學步的幼兒,無論從哪個方面都沒法和王綉大師的相比。於是,張耀中就加倍靜心練習,畫了一些精心之作, 2008年8月,張耀中鼓起勇氣赴洛陽拜見仰慕己久的王綉大師,主要是請大師當面指教,以求進步。張耀中先到洛陽市的書畫市場打聽王繡的情況,一說王繡的牡丹畫造詣高、賣點最好,價位最高,每平方尺6000至8000元;二說是王綉是全國牡丹畫的頂級人物,是大腕畫家,有架勢,不輕易接見人;三說王綉是博物館館長兼市美協主席,忙得不得了,已經不畫畫了。種種說法讓張耀中猶豫起來,見是不見,他心裡忐忑不安地在王綉所在的洛陽市博物館大院內徘徊,整整轉悠了幾個小時。最後司機催他是回平頂山還是見王綉,張耀中定了定心說:「見」。他拿著他的畫終於上了物館辦公樓三樓,到了王綉大師的畫室,先自報家門,後說明來意。王綉大師熱情的接待使他疑慮全消,那謙和的神精,儒雅的風度,堅毅的氣 質,洋溢著青春不老的風韻,根本不像社會上傳揚的大師架勢,使他不禁脫口而出:「十年了,從1998年算起,終於見到大師了,像見到了觀世音菩薩一樣,能夠聆聽大 師的教誨了。」

一陣熱情的對話以後,轉入 正題,王綉大師對他畫的牡丹評價很高,並 在畫作上題詞「耀中習畫牡丹十餘載,吸百 家之長,風格獨具。戌子年秋月,王綉 題。」王綉大師的評價使張耀中惶恐,使他不 安,他激動得心裡砰砰直跳,10多年來,夢寐以求的拜師夢今天終於實現了。大師還給他 演示了她作畫的全過程,從點花頭到最後題字鈐章,並贈他了不少她出版的畫集及部分作畫用具。他心裡熱乎乎的。大師對張耀中的高度盛讚不僅表現了大師寬 闊的仁慈胸懷,還隱喻著大師對他最中肯的 指點和教誨。大師還引用齊白石先生教導學生的話引導他:「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要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風格。」

聆聽著大師的一番教誨,他有勝讀十年書之感,張耀中決心把大師對他的評價作為進步的起點,不辜負黨和組織對我的培養,不辜負同事朋友對他的信任和青睞,不辜負鷹城人民對他的養育之恩。

2009年11月,組織上對他知人善任,把他從市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的位置上調到市文聯任副主席、黨組成員,他來到文聯可以說是對發展專業,是如魚得水,他不停地學習創作,不分節假日,他說要感恩這個世界,感恩曾經培養過、幫助過指導過他的領導、同事和朋友。他言傳身教,帶領不少親朋好友積德行、做善事、捐善款,扶弱濟貧,還倡導放生、吃素食,翻印有益的善書,他經常引用偉人毛澤東的話:「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來勉勵自己,還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道理。

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妻子溫柔賢惠,兒子聰穎好學,他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和家庭都能夠健康平安、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泉流韻 的精彩文章:

魏玉棟:讀郭進拴《鰲頭之歌》隨感
《智泉流韻》首席作家王長偉原創:進拴和他的散文集《新城美韻》
《智泉流韻》首席作家王長偉原創詩詞《秋雨吟》
《智泉流韻》特邀作家艾平原創《七彩園組詩》
《智泉流韻》特邀作家王中甫新近原創詩詞選

TAG:智泉流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