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只誇孩子「聰明」,他遲早要吃虧?
作者 | 豆豆的小後媽
如果票選最常用來誇獎孩子的詞,
「
聰明
」絕對榜上有名。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
「你家孩子真聰明!」
「孩子挺聰明,就是不用功。」
「這孩子聰明著呢,就是不把心用在正道兒上。」
其實,
總這樣泛泛的誇孩子真的一點兒好處都沒有!
甚至還可能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攔路虎。
為什麼我們喜歡誇孩子「聰明」?
每個成年人的社交習慣,
很大程度上都在模仿自己的父輩。
自小耳濡目染,
我們的爸媽在看到別人家孩子時,
就總是誇「你家孩子真聰明」,
於是我們在自己教育孩子,
或是遇到別人家的小孩時,
也就不自覺在複製同樣的話術。
而本質上,
「你真聰明」是一種「無腦」的「表揚和客套」
,夸人者不需要費力去考慮誇獎孩子哪些行為,
也不需要自己組織語言,
一句「你真聰明」,
就可以將孩子的好行為一概而過。
而「聰明」這個詞,
天然的帶著一種「智力優越感」,
不僅表揚了孩子,
連帶著還誇了孩子父母的遺傳基因,
一箭雙鵰,孩子和父母都受用得很。
雖說這是一種善意,
但誇孩子「聰明」對於孩子來說,卻危害極大。
許多人覺得自己是在表揚孩子,
鼓勵孩子的進步,增強孩子的自信,
但恰恰是這樣的表揚,
讓孩子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讓孩子覺得:
「聰明比努力重要。」
「我很聰明,所以不需要努力。」
為什麼不應該誇孩子「聰明」?
我一起長大的朋友小美,
是從小被誇獎「聰明」的孩子。
她的姥姥、奶奶都是小學教師,
所以在上小學時,
小美實際上已經掌握了非常多二、三年級的知識。
所有人都不停的誇獎小美聰明,
於是她也就沉溺在別人的誇獎中:
「小美就是聰明,不怎麼學就考那麼高分。」
當進入重點高中的尖子班後,
小美突然發現自己不是全班最聰明、成績最好的那個人了。
面對困難,有些同學會選擇加倍努力,
向老師、同學請教,
可小美卻選擇完全放棄,開始逃課看小說,
和許多學習不好的學生混在一起,
在他們中尋求「智力優越感」,
用「我就是不愛學,要是學了一樣考高分」作為借口,
其實就是不願承認自己「沒那麼聰明」。
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
——卡羅爾·德韋克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在十年時間裡,
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
第一輪測試
,非常簡單,在孩子們完成後,一組孩子得到的誇獎是:
「你真聰明,真有天分。」
另一組孩子得到的誇獎是:
「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做得很棒!」
第二輪測試
,由孩子們自由選擇難度。被誇獎努力的孩子,
90%都選擇了難度大的測試。
而被表揚聰明的孩子,
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測試。
第三輪測試
,難度非常大,所有孩子都失敗了。
被誇獎努力的孩子,
認為失敗的原因是自己不夠努力,
所以一直在積極尋找各種方法,
並很樂意接受挑戰,
認為「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
被誇獎聰明的孩子,
認為原因是自己不夠聰明,
因此他們在測試中一直陷入自我否定中,
解不出問題來時表現得十分沮喪,
產生了對測試的抵觸。
第四輪測試
,和第一輪一樣簡單,但被誇獎努力的孩子,
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
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
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教授的實驗重複了很多遍,
她發現,無論什麼家庭背景的孩子,
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失敗的挫折感,
男孩女孩都一樣,
特別是成績好的女孩,遭受打擊的程度最大。
德韋克教授說:
「誇獎孩子努力,孩子會認為,
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誇獎孩子聰明,孩子會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
不自覺的看輕努力的重要性。
孩子會認為:
我很聰明,所以不用那麼用功,
甚至認為,
努力很愚蠢,
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誇獎方式,影響的是孩子的思維方式
不同的誇獎方式,
會導致孩子對成就的歸因不同。
簡單來說,
歸因就是指人們如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推理和解釋。
誇獎孩子聰明,
會導致孩子將自己的成就歸因於「天賦」,
而「天賦」是孩子不可控的因素,
一旦遇到挫折,孩子很容易自暴自棄,
認為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
進而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
而事實上,
孩子遇到挫折時,並不是「真的不行」,
而是陷入了
「習得性無助」
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會讓我們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
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俗稱的「破罐子破摔」,比如:
學習成績差就是因為自己笨,沒法改了。
失戀是因為自己本身就令人討厭,沒有人會喜歡我。
上司批評,就是因為自己不適合干這項工作,只能辭職。
這也是德韋克教授在實驗中所定義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而誇獎孩子努力,
孩子在遇到難題和挑戰時,
會傾向於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
如果失敗,也會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
認為想要解決問題,只要更加努力就好。
這就是德韋克教授所定義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天賦相差無幾的情況下,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
顯然更容易獲得成功。
遇到別人誇孩子聰明,不需要緊張
不管我們多麼委婉,
沒有成年人願意欣然接受他人的「糾正」,
事前給親朋好友和學校老師打「預防針」,
讓他們知道孩子家長對這件事情的堅持,
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事後溝通的尷尬。
如果發現有人在誇孩子「聰明」,
我們也沒必要緊張。
人是很奇妙的生物,
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不是一夕之間形成的。
孩子的思維模式自然也不是別人誇幾句「聰明」或「努力」就能建立的。
所以我們也不需要焦慮,
時時防著別人如何誇孩子。
如果遇到有人隨口誇:
「你家孩子真聰明。」
我們可以補上一句:
「您過獎,
我家孩子聰明程度和其他孩子都差不多,
不過確實比較努力,做事很認真。」
我們在平日生活中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認識到:
「比聰明更重要的,是努力程度。
大家天賦都相差無幾,
決定成功的,有很多要素,
但只要努力了,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很多。」
一旦孩子認同了這樣的觀念,
旁人隨口說的一句「你真聰明」,
對孩子也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有一句話說得好: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輪不到拼天賦。
表揚孩子的「天賦」,
不如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這才是決定孩子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
附:
如何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給出的最重要的一點建議是:
「讚美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選擇,而不是天賦。」
有美國小學老師根據德韋克教授的這條原則,
擬出了15句話,用來代替表揚孩子「聰明」:
1. 你很努力啊,完成的真好!—— 表揚努力
2. 雖然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真棒!—— 表揚堅毅
3. 你在做這件事情時態度很端正,很認真。—— 表揚態度
4. 你在這一點上進步了很多!—— 表揚細節
5. 這個方法真有新意,我都沒有想到!—— 表揚創意
6. 你和小夥伴們共同解決了這個問題,合作得真棒!—— 表揚合作精神
7. 這件事情你負責得很好!—— 表揚領導力
8. 你一點都不怕困難,太難得了!—— 表揚勇氣
9. 你幫別人完成了任務,真不錯!—— 表揚熱心
10. 你把自己的房間/書收拾整理得真好。—— 表揚責任心和條理性
11.我相信你,因為你一直都是說話算話的孩子。—— 表揚信用
12.你今天參與活動非常積極,這很棒!—— 表揚參與
13.你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這點做得非常好!—— 表揚開放虛心的態度
14.你的選擇非常好。—— 表揚選擇
15.你能記得這一點,真棒!—— 表揚細心
PS:記得保存下來,會有用的~
作者:豆豆的小後媽,嫁給大叔的90後,憑空掉下一個帥兒子,開啟漫長幸福的為母之路。廣告策劃人,晉江小說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
※開團|日本清毛孔神器:24K鍍金剷頭,2萬/秒超聲波,震出毛孔黑頭
※玩魔方的好處竟然這麼多
※孩子懂得這個道理,人生將會收穫巨大的財富
※愛運動的孩子,更能成大器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