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聯儲漸進式「縮表」正式啟動 業內:不會對人民幣形成明顯的外部壓力

美聯儲漸進式「縮表」正式啟動 業內:不會對人民幣形成明顯的外部壓力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朱丹丹 北京報道

美聯儲「縮表」的計劃終於落地。

9月21日周四凌晨,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宣布維持1%-1.25%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從今年10月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縮表),這次決議得到FOMC全票通過。

「美聯儲此次會議修正了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意味著2018年和2019年加息節奏或有可能放緩,漸進式『縮表』保持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坦言,10月啟動「縮表」符合市場普遍預期。

同時,《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注意到,在美聯儲公布貨幣政策決議後,美債收益上揚,黃金跳水,美元大漲。

對此,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坦言,縮表來的比想像中更早、超出了市場預期,從而導致了美債收益率上行、美元走強、黃金走弱。

王青也分析指出,但這一趨勢估計或難以持續,主要因為當前驅動美元指數的核心動力已由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特朗普政治風險。且在難以提振美元的同時,美聯儲「縮表」亦不會對人民幣形成明顯的外部壓力。

此外,他亦進一步表示,由於全球市場對美聯儲「縮表」已有充分準備和提前調整,「政策宣示效應」不會對相對脆弱的新興市場國家帶來強烈衝擊,再度引發「金融事故」的概率很低。

中國央行不會跟隨美聯儲加息

9月21日,美聯儲宣布,將從今年10月開始縮減總額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縮表」),以逐步收緊貨幣政策。

「三類因素驅動美聯儲開啟『縮表』進程:首先,美聯儲可能放慢加息腳步,此時啟動『縮表』有助於保持貨幣政策正常化方向。其次,當前美聯儲異常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正在推升資產泡沫,危及金融系統穩定。最後,美聯儲需要通過削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為應對下一次經濟衰退騰出再度實施QE的空間。」 王青表示。

據統計,戰後美國經濟復甦的平均長度是6年。而自2009年經濟衰退以來,這一輪經濟復甦已進入第8個年頭。歷史規律暗示,美國距離下一次經濟衰退已越來越近。

鄧海清也分析指出,2017年以來,市場關於美聯儲縮表一直熱議不斷,主要在於2015年12月美聯儲首次加息以來,至今已經加息三次,再疊加美國經濟復甦向好、通脹水平回升已經較為明顯,這使得美聯儲具有縮表的動機。

不得不提的是,本次9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就直接表態10月便開始啟動縮表,時間上表現地有點急沖沖。

「可能主要與耶倫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內啟動縮表,再加上特朗普屬於偏鴿派、希望放鬆金融監管,與耶倫的政策理念明顯不匹配,因此,耶倫在自己連任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選擇10月開始啟動縮表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鄧海清指出。

他還進一步表示,至於耶倫希望自己任期內啟動縮表的原因,可能主要在於縮表具有較強的政治標籤,在經濟環境恰當的情況下,縮表一方面能防止資產價格泡沫的問題,另一方面縮表將成為耶倫自己的政治功績,這對於有可能不會連任的耶倫來說,借用「縮表」來有所作為可能意義重大。

鄧海清亦強調,美聯儲和「縮表」的最大懸念在於,明年2月特朗普提名的新一任美聯儲主席能否執行耶倫的「縮表」計劃。

同時,美聯儲高官還預計:2017年還將加息一次;2018年將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兩次,2020年將加息一次;並將長期中性利率預期由3%降至2.75%。

「儘管有多位委員預測年內還有一次加息,不過鑒於今年通貨膨脹數據或將持續低於美聯儲預期,美聯儲年內再次加息的可能性有所降低。」王青坦言。

至於中國加息的可能,鄧海清分析指出,中國央行不會跟隨美聯儲加息。其一,一直以來中國的貨幣政策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比如,2015年12月美聯儲加息之後,2016年上半年中國央行還保持了穩健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其二,目前美聯儲自身的縮表政策都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中國央行跟隨加息更是不可能。

美元指數缺乏趨勢性上行動能

在美聯儲的決議發布後,過去10個月里一直處於下跌狀態的美元指數反彈,收報92.42,上升59個點。

「9月美聯儲會公布縮表細節已經充分被市場預期,甚至此次美聯儲還下調了長期利率10BP,但由於時間上10月啟動縮表,縮表來的比想像中更早,超出了市場預期,從而導致了美債收益率上行、美元走強、黃金走弱。」鄧海清坦言。

王青也表示,「本次議息會議結束後美元指數短期沖高,更多是因為會上有更多委員預測年內可能再加息一次,較為出乎市場預料。」

不過,他進一步分析指出,但這一趨勢估計或難以持續,主要因為當前驅動美元指數的核心動力已由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特朗普政治風險。

實際上,2017年以來美元指數累計下跌逾10%,其間美聯儲曾兩次加息並提前宣布「縮表」計劃,均未能扭轉美元頹勢。

「在美元大幅走軟的背後,是特朗普就任後推出的醫改、稅改等核心政策議程頻遭頓挫,政府人事持續動蕩,「通俄門」調查甚至有可能威脅到特朗普本人的政治地位。短期內,美國稅改、醫改政策落地仍存較大不確定性,債務上限問題亟待解決,圍繞特朗普本人的政治陰霾難現消散跡象,美元指數缺乏趨勢性上行動能。「王青表示。

除了美元,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在美聯儲宣布縮表之後下挫下滑136點,最低觸及1.5783元。而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累計升值了6%左右。那麼,接下來人民幣走勢會如何?

對此,王青亦分析指出,總體來看,人民幣貶值壓力取決於中國國內經濟增長動力與國際金融市場緊縮節奏的博弈。伴隨國內宏觀經濟持續回穩向好,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回報預期趨於改善,人民幣匯價在年內或仍將強勢運行。由此,美聯儲「縮表」在難以提振美元的同時,亦不會對人民幣形成明顯的外部壓力。

短期不會引發新興市場大規模資金外流

值得注意的是, 市場上有人擔心,美聯儲啟動縮表,會不會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再次迴流美國,再次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早在2013年5月,時任美聯儲主席在市場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提及「可能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一度引發全球市場劇烈震蕩,美元跳升、黃金重挫,受資金持續流出影響,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兌美元匯率、股市和債市紛紛大跌。

「鑒於市場對本次美聯儲『縮表』已有較為充分的預期,當年『縮減恐慌』現象不會再現。」王青分析指出。

實際上,今年 3月份美聯儲官員已經開始討論縮減其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擴張的資產負債表;6月份美聯儲公布了未來「縮表」的具體路徑。

王青表示,由此,全球市場對美聯儲「縮表」已有充分準備和提前調整,「政策宣示效應」不會對相對脆弱的新興市場國家帶來強烈衝擊,再度引發「金融事故」的概率很低。

鄧海清也分析指出,個人不會導致東南亞金融危機重演,原因在於:第一,近些年並沒有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新興市場國家,而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禍根;第二,美國沒有類似於90年代末『新經濟』的故事可講,新興市場國家仍有吸引力,這意味著難以吸引資金大量迴流美國;第三,目前美聯儲的12月加息與縮表的持續性都面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對市場的衝擊力度難免要大打折扣,引發金融危機有些杞人憂天。」

此外,王青亦表示,考慮到美聯儲公布的「縮表」進度,最終抵達2-2.5萬億美元的正常規模將需要4到5年時間。其漸進性特徵意味著,「縮表」在短期內對美國長期利率的提升效果亦較為有限,難以吸引資金大規模迴流美國。具體到中國而言,在金融去槓桿政策主導下,我國未來長期利率走勢易上難下,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有望保持在120-150BP左右,利差保護較為充分,資金大規模外流壓力可控。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公眾號:chinatimes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丁安華:理解中國經濟的韌性
俄羅斯重拳打擊境外電商,馬雲如何是好?
比特幣作為貨幣的過渡形態
「蘋果們」受困全面屏手機量產 三星已壟斷超九成OLED面板
共享單車開始洗牌,「每輛成本六七百」壓垮二線梯隊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