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對中華民族的最大貢獻——基本奠定了中國今天的版圖
本文由「真歷史」獨家發布,歡迎各位轉發到朋友圈,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滿人是起源於白山黑水的少數民族,古稱靺鞨(mo he),曾建立渤海國,被契丹所滅。後稱女真,建金國,滅遼、北宋,佔據中國北方半壁江山,被蒙古滅。明末再興,建後金,改國號清,族人改稱滿州,滅明統一中國,成為中國最後的帝國。
滿清入主中國後,對江南漢人有血腥屠殺,有嚴酷的文字獄,更由於1840年後對列強的潰敗,被國人所詬病,清末形成強烈的排滿意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是孫中山早期口號,一直影響至今,辛亥年孫改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義,袁世凱和國會贊同,以此維繫中國多民族的國家統一。
清朝疆域及藩屬國
現代中國繼承了滿清的諸多遺產,舉其大略,其中最主要的是繼承下來大部分疆域; 還有改土歸流的行省制,這實際上是蒙元的遺產,清推廣到除西藏蒙古的所有內地邊疆,民初連內蒙也劃分綏遠、察哈爾、熱河諸省。
負面的就更多,滿人搞部落政治,以少數族群統治龐大帝國,在政治上始終堅持滿人專權,實則是一個享有特權的滿人黨, 把持大清政權。走下坡路後,生氣漸失,咸同光宣四代帝王體質衰弱短壽,三代無後,慈禧有手段無見識,昏聵無能日甚,同治中興,依靠曾左李張等漢臣苟延半個世紀,直到慈禧死後,少不更事的青年皇族專權導致清帝國滅亡。
馴服漠南漠北蒙古
蒙古是一個桀驁不馴彪悍的游牧民族,從13世紀成吉思汗始,蒙古鐵騎的征服能力令全世界驚恐萬狀,蒙古人在短時間像旋風一樣席捲亞歐大陸,所向無敵,建立了空前廣闊的宇宙帝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很快又崩潰。蒙古文化遊離於東西方的主流文明,是一種野蠻而獨立的草原游牧文化。蒙元不善治理,拒絕中國文化,迷信暴力迷信黃教,政教合一,種族隔離,在宗教上耗費國庫大半,縱容藩僧胡作非為,在中國史上乏陳可言。
蒙古各部
發源於蒙古高原的蒙古部落,按地域分成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諸部,既今內蒙,外蒙,新疆。從歷史上看,蒙古人滅滿人先祖金,因此滿人對蒙人有相當認知,知其風氣剛勁,習於戰鬥,恆不服屬於人。入關前就用恩威兼施兩手政策降服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是北元末代大汗,也是滿人吞併漠南的主要障礙,努爾哈赤拉攏不成,林丹汗不甘為滿人附庸,轉而成為強勁對手,皇太極聯合漠南各部與他多次爭戰,1634年林丹汗病死於青海,皇太極收服察哈爾部,納林丹汗的兩位福晉,其子降清獻傳國玉璽,北元從此滅亡(1635)。漠南蒙古各部臣服後金,1636年漠南蒙古16部49旗共推皇太極為皇帝。滿人歷史有意思的是三起三落,兩次都能報前代亡國之仇,這是個題外話。
漠北蒙古為喀爾喀部,清初已經與其建立聯繫,1688年準噶爾乘其內亂進攻漠北,並得到沙俄支持,沙俄也試圖拉攏喀爾喀,喀爾喀貴族游移不定,最終在大活佛哲布尊丹巴力主下降清,1691年在多倫會盟,漠北漠南歸附於清。
與準噶爾的長期戰爭
漠西蒙古最強大的是準噶爾部,在17世紀中,由巴圖爾,噶爾丹父子兩代建立內陸帝國準噶爾汗國,是中俄之間稱霸西域的大國,也是清初擴張西部邊疆的主要敵人。
噶爾丹是巴圖爾的六子,少年時被認定活佛轉世,從五世達賴學佛,在部族出現亂局時還俗接替汗位(1671年),他試圖建立政教合一的準噶爾帝國,即位初10多年,剪除政敵,整合漠西各部,征服南疆,西擊中亞,結交沙俄,示好滿清,順風順水,待其野心膨脹攻擊漠北蒙古,和大清發生對撞後運氣就衰了,此時正是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1689)前,沙俄挑唆噶爾丹攻漠北為俄火中取栗,俄國人只給他開空頭支票,中俄簽約後甚至對他武器禁運,終於徹底拋棄了他。1690年到1696年康熙三次親征,阻擊噶爾丹東進,昭莫多之戰大敗噶爾丹,噶爾丹妻陣亡,噶爾丹僅帶數十騎逃亡。
1697年英雄末路的噶爾丹自行了斷(一說是病死),其子侄獻屍大清,康熙聞訊大喜,跪在黃河大堤上拜謝天地。清准雙方暫時息戰,其創立的準噶爾汗國在後兩代準噶爾汗(噶爾丹的侄子侄孫)經營下,成為領土包括新疆、青海、西藏、蒙西、烏茲別克、哈薩克、阿富汗等廣大地區,人口500多萬,擁兵30萬的中亞大帝國。準噶爾屢屢侵擾大清,時戰時降反覆無常。
入關前西藏尚未引起滿清太多關注,和蒙古人打交道使其認識到西藏在宗教上的意義,於是拉攏達賴,1652年順治親政後邀請達賴到北京覲見,禮遇冊封達賴。18世紀初西藏內亂,篡位者勾結清死敵準噶爾,準噶爾趁機入侵西藏,康熙派兵進藏,驅逐準噶爾勢力,佔領拉薩。隨後在雍正乾隆年間幾次軍事行動,掌控西藏地方行政,以駐藏大臣行中央管理權。
雍正時與準噶爾談談打打,年羹堯,岳鍾琪都有功於清准戰爭。名將岳鍾琪服務三代清帝,在清准,平定西藏青海,大小金川各次戰爭中戰功卓著。
到18世紀50年代,準噶爾內亂,乾隆派主將兆惠徹底消滅了準噶爾汗國,並對準噶爾部族實行滅族戰爭,屠族人50多萬,殘餘族人編入蒙旗,準噶爾部從此凋零。經康雍乾三代清帝,歷時近70年,大小戰爭數十次,清終於打敗準噶爾部這一頑強的對手,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將中國西部疆域推進到中亞,使清朝的疆域比明朝大了一倍多,乾隆將這塊新收復的領土命名為新疆。新疆正式建省則是在120多年後,慈禧支持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亂後的事。
清初帝國擴張
史稱清准戰爭為平叛,以巴圖爾之前的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固始汗歸順清主為據,這應該只是為清擴張正名的說法,準噶爾貴族從來沒有真正歸順清,清從來也沒有真正把它視為盟友,清向中亞擴張也沒什麼不正當,當時東西方的帝國,比如沙俄的羅曼諾夫,大英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等都在忙於擴張,大清也是做著同樣的事。
蒙古人的確是強悍善戰的民族,清興之初,花在蒙古人上的精力超過對付中原和南方。作為長期打交道的鄰居和世敵,滿人了解蒙人,桀驁不馴的蒙古領袖是很難馴服的,像林丹汗,噶爾丹這樣的只能是死敵,除掉頭狼的狼群就好對付了。滿清威德並用,以武力、宗教、和親等種種手段收服了漠南漠北蒙古,滿蒙貴族有通婚傳統,清皇室和漠南科爾沁察哈爾部通婚。用長期的戰爭消滅了準噶爾汗國,也算是解決了漢人沒解決的大問題。清初滿人走上坡路,清帝雄才大略,上層的頭腦也夠用,旗兵和綠營兵的戰鬥力也很強,放到其他朝代,比如宋明還真是打不過。也算是給中國打下一大塊地盤,為中國人長了點兒臉。
乾隆帝像
在乾隆征伐準噶爾時,一批漢臣,劉墉的父親名臣劉統勛,陝甘總督陳宏謀等等不斷進言反對。從儒家家國天下的傳統意識看,中原漢地是中國本土核心,邊疆對本土安全影響不大,用不著花太大精力,戰爭又是很花錢的事,增加財政負擔,勞民傷財得不償失。乾隆好大喜功自然聽不進這些不同意見,不過倒也沒有打壓,反而努力試圖說服他們。
乾隆的十全武功,所耗軍費甚巨,平定準回(回紇教主大小和卓叛亂)3300萬兩,征緬甸900萬兩,征廓爾喀(尼泊爾)1050萬兩,靖台灣800萬兩,打大小金川第一次2000萬兩,第二次7000萬兩,總計15000萬兩多,把幾代積累的財富耗盡。
這幾場戰爭除清緬之戰勞而無功,其它還是很有成就的,尤其平定準回,征廓爾喀,靖台灣。看來滿人的開疆拓土意識強於漢人。後來左宗棠打新疆時也有邊防海防之爭,李鴻章等堅決反對,理由和劉統勛差不多,最後還是慈禧拍板支持,不然新疆這塊寶地不是要落在俄國或英國手中,中國不是又要減少1/6的領土啦!當年乾隆打下新疆後,很長時間遭遇財政困難,雖然留下了一大堆問題,從結果看清初向中亞的擴張還算得上十分成功,歷史的眼光是長遠的,往往不能以短期利弊論是非,不是只爭朝夕的。
治理蒙藏 維護統一
錢穆老先生說,中國古時不知有國界,到秦統一後才有;中國傳統是天下一家,沒有征服與被征服之分。就是說沒有殖民地的概念。
秦統一後有人勸始皇分封子弟,李斯說,不能分封,封則有戰,不封為是。從此實行郡縣制,這是中國統一的基礎,兩千年前是一種很先進獨一無二的制度。
金瓶掣籤
清朝對漢地採用中國傳統治理方式,對蒙古和西藏則採取特殊政策,在內外蒙實行盟旗制,在西藏保留政教合一,就是土司制,給予較寬鬆的自治權。清初成立理藩院(類似民委),專門掌管蒙藏回事務,不許漢臣參與。用尊崇西藏大喇嘛籠絡蒙人,清帝雖然也尊藏僧為上師,更多的是政治手段,不像蒙人那麼迷信,同時又控制藏僧的攝政權冊封繼承等大的方面,派駐藏大臣監督管理行使中央權力。控制四大活佛(西藏兩個內外蒙各一)來控管蒙藏,應該說這種控制還是成本低而有效的,只是自治權給多了,助長其鬧獨立的離心傾向,這在清末民初變動中尤其嚴重。
辛亥後外蒙被蘇俄策動獨立,實則淪為蘇俄殖民地,外蒙古分裂份子們大為失算,落到斯大林手裡,俄國人瘋狂報復,外蒙精英和僧侶幾乎被清洗殆盡。西藏也不安定,十三世達賴幾次鬧獨立不成,反覆出走,清廷民國寬恕待他。1959年十四世達賴又出走印度,長期流亡,故國三千里,亡命一甲子,去國他鄉的滋味冷暖自知。此兩例為分裂之鑒。
另見有人以準噶爾人信仰佛教,滅準噶爾使伊斯蘭勢力膨脹來批評清准戰爭,這也是亂扯,連後見之明也算不上。穆斯林分離傾向,族群衝突乃歷史性的難題,這種文明的衝突全世界也暫時無解,乾隆平定新疆回亂,獲得了一個世紀安定,到同光年間又亂起來,同治回亂最終由左宗棠鎮壓了下去。信佛教又怎樣,不見蒙元政教合一和外蒙獨立嗎?鬧分裂的信什麼都要鬧,好在中國傳統一向是不容許宗教干政的。
總之,不是什麼漢化或大漢族主義,事關維護國家統一,邊疆問題始終是要認真面對的大事,傳統中國輕視邊疆的思想至今仍有影響,清季民國以來,鬧分裂獨立都有外國勢力支持,不是行仁政寬政的事,且今日邊疆問題與更複雜的世界文明衝突攪在一起,是故清初擴邊歷史對現代仍有相當借鑒意義。
微信搜索漢字「真歷史」,關注有料、有內幕的歷史真相!
點擊展開全文
※他出身偏房,是雍正朝璀璨的政治新星,皇帝下旨讓他的父親給母親磕頭····
TAG: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