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義馬復仇二則

古代義馬復仇二則

(駿馬。攝於北京郊區馬場)

古代義馬復仇二則

馬與人淵源最久。老馬能識途,良馬可救主,古人尤其愛馬。魏武帝曹操之子威王曹彰風流倜儻,勇猛過人。一日,曹彰偶見一匹駿馬,愛之甚。遂求其主人讓出,駿馬主人惜之不予。曹彰說:「我有美妾,君可任選。」駿馬主人遂指一妾,曹彰當即贈送,換得駿馬,名之曰「白鶻」。其後,曹彰將此馬獻給其兄文帝曹丕。古人愛馬甚於姬妾。(參明陳耀文《天中記.馬》)

良馬救主多見史載,舉兩例。

1、南朝宋史家裴松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注云:劉備屯樊城,劉表請劉備宴會,蒯越、蔡瑁欲擒劉備。劉備察覺,便假裝起身如廁離席,隨後即騎馬逃走。劉備所稱馬名叫「的盧」。劉備出襄陽城西時,人馬皆溺於檀溪水中。劉備急呼:「的盧,今日落險地矣,當努力。」語罷,的盧一躍三丈,遂得過檀溪。

以上裴注是引述《魏晉世語》,該書已佚失,現僅存後人輯本。宋代類書《太平御覽.獸部.馬五》亦錄有《魏晉世語》此段。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將此事演繹得「馬過檀溪」一語。

2、《太平御覽》錄《續安帝紀》所記良馬救司馬休之一事:司馬休之乃東晉宗室大將。一日,司馬休之奔廣固,南燕主慕容超欲加害他,而休之不知。司馬休之平日將所乘騅馬養飼於床前。這天騅馬忽然嘶鳴不食,惟目視馬鞍。休之便將鞍子給騅馬披上後坐回床上。騅馬見主人不動又驚跳不已,休之便試著上馬騎乘,騅馬遂疾馳出門狂奔而去。行十餘里後,司馬休之回頭一望,慕容超之士卒已將其住所圍住。休之乘馬一直南奔,始得逃出險地。到了荊州,司馬休之因騅馬救主有功,特給騅馬加號曰「揚武」。唐人余知古所著《渚宮舊事》亦記有此段。

良馬救主已足夠傳奇,義馬能復仇則似難以置信。本人見前人記載兩例,錄如下。

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義馬》載,明成化元年(1465)五月,荊襄一帶賊人石和尚等搶掠夔府(大致今秭歸縣東)。朝廷命知府王某討捕緝拿,王某膽怯不敢去。通判王楨忿然斥責王某,並帶兵將賊寇擊潰而歸。王楨進城後與王某商定整備再戰,王知府騙王楨先行。王楨行至大昌縣陷入賊寇重圍,人馬俱疲誤入沼澤之中。王知府救兵不至,王楨被賊人割喉斷臂而死,其所乘戰馬得以逃逸。

有木材商人認識王楨,將其遺體草草淺埋,時為五月九日。二十一日,王楨兒子王廣來給父親收屍,因家貧不能葬父,便打算把王楨坐騎變賣。

王楨所騎戰馬逃逸後,行走三百餘里回到府衙。一邊嘶鳴一邊用蹄齒叩門環,若告急狀。此馬全身赤紅,鮮血淋淋。知府王某一直喜愛王楨坐騎,遂把此馬據為己有,未給王楨兒子一文錢。王楨靈柩即行安葬時,該馬半夜哀鳴,不食草料,王知府便前去馬廄查看。該馬突然一口咬住王某脖子,隨後又用腦袋撞擊王某胸口,致王重傷。次日,王知府因傷重不治而卒。

2、宋岳珂《桯史.義騟傳》載,宋寧宗開禧間,賊寇擄掠江淮一帶而去,致家禽牲畜遍野。九江校尉王成遇見一匹受傷紫色馬(紫色馬古語稱騟yú)瘦骨嶙峋,滿身瘡痂,便將其牽回療傷餵養。半年後,此騟傷愈且健碩。每見王成即嘶鳴不已,宛如慶幸自己遇見恩人。此後,騟馬只認王成,軍中健卒誰也不能騎乘它,眾人謂之「駑悍」。

寧宗嘉定朝,峒寇李元礪犯龍泉柵。王成出戰,被賊兵鉤落馬而死。騟馬立於王成身邊踟躕徘徊,悲鳴不去。賊軍發現騟馬,乃曰:「良馬也。」遂將騟馬牽走。李元礪之弟甚兇悍,把騟馬歸為己有。騟馬跟隨李元礪弟之後毫無烈性,頗溫順。時有王成部下兵卒被俘,見此情形頗覺奇怪,自語曰:「此騟平日從未如此馴服,莫非這畜類也怕賊乎?」

不久,李元礪等又犯永新柵,官軍迎戰出擊。李元礪之弟乘騟馬出陣。騟馬望見官軍旗幟,疾馳而奔向官軍陣營。李弟覺察有異,大呼並緊勒韁繩。騟馬仍狂奔不止,李弟便拿鐵槊擊刺騟馬。騟馬雖身受重傷,卻終將李弟帶進官軍陣營。李弟被擒,賊軍大駭。官軍踴躍進擊,大敗賊寇。朝廷聞報大捷,賞賜各級將士。眾軍士皆羞於戰功實出於騟馬。二日後,騟馬傷重,不食而卒。

宋人岳珂特作《義騟傳》以聞於後世。明人沈德符稱,古代義馬或臨難相救或隨主人而死,而能識別仇家為主人報仇雪恨者,堪比義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客雜談 的精彩文章:

TAG:老客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