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孫悟空最怕聽到哪仨字?吳承恩為造這個梗真是煞費苦心
孫悟空真能管得住馬?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可能因為生自石頭,沒有爹娘,所以《西遊記》中孫悟空對唐僧似有一點戀父情結,不過這不妨害猴子偶爾捉弄一下師父
猴子敢捉弄師父嗎?很多人可能想不起《西遊記》中有這樣的情節。
孔子有云:「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孫悟空和唐僧的關係似乎也有這樣的性質。五行山得脫大難,如果說孫猴子對師父沒有感激之情,那肯定是不對的,猴子不但感激,而且很有感情,相處的時間越久,越惦記這個師父。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可能是發現這師父除了會念經以外,也沒什麼特殊的本事,於是猴子開始變得放縱起來。即便是加上了緊箍咒,也沒法阻止他把尾巴翹起來。
《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之中,便記載了猴子一次戲弄師父的經過。這件事的起因是豬八戒嫌擔子重,要求猴子幫其減負,但也知道打不過這傢伙,於是出了個餿主意,想把擔子放到馬背上。而孫悟空告訴八戒,這馬非同凡品,乃是龍王太子所變,當然不能照送快遞小哥那樣對待。
八戒不信,說龍跑得那叫一個快,這個馬好像總是慢吞吞的。
於是孫悟空便讓龍馬證明給八戒看,只是手段粗糙了些——「好大聖,把金箍棒揝(音暫)一揝,萬道彩雲生。那馬看見拿棒,恐怕打來,慌得四隻蹄疾如飛電,颼的跑將去了。那師父手軟勒不住,盡他劣性,奔上山崖,才大達餌步走。」
他好像忘了馬背上面還坐著一個和尚。
這一下,險些把唐僧顛下馬來。好在這樣猛跑一陣,倒是多走了些路,對取經大業來說是好事,既然沒有出事,唐僧只罵了句「潑猴」便也作罷。
儘管只有一小段,卻惟妙惟肖地寫出了幾個人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特點,讓所有想收個猴子黨徒弟的主兒重新考慮。
我的著眼點不在孫悟空如何,而在這猴子對於馬的威懾力,不亞於原子彈對某些國家。這種威懾力好像源遠流長。
上次去抗日戰爭紀念館,在宛平縣城的衙門門口便看到栓馬樁上刻著一個石猴。
聽當地老人講,是怕馬驚了,弄個猴子鎮著
在我國民間,猴子和馬似乎是很有緣份的動物,一般認為猴子可以管住桀驁不馴的馬匹。但是對這裡面的科學依據,我一直感到有些不夠充足。在我國民間,嚇唬人常用「大馬猴來了」的說法,但並不表示猴子和馬一起出現。所謂馬猴指的是狒狒之類臉比較長的猴子,這裡面最可怕的就是山魈,真見到的確很嚇人,卻和馬沒什麼關係。
我國不產山魈,但不排除極少數山魈被從非洲運到中國的可能
對猴子和馬的關係,特別是石猴孫悟空和馬的關係,《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在第十四回曾經作過解釋。當時孫悟空剛從五行山下放出來,見到師父後立刻把他的馬管得服服貼貼的。
「謝畢,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馬匹。那馬見了他,腰軟蹄矬,戰兢兢的立站不住。」
理由呢,「蓋因那猴原是弼馬溫,在天上看養龍馬的,有些法則,故此凡馬見他害怕。」
弼馬溫是孫悟空第一次上天時被封的官職,也是這猴子永遠的痛腳,只要有人一提「該死的弼馬溫」,猴子就會暴跳如雷
究其原因,有人考證過,天庭並無這個官職,所謂「弼馬溫」實際是「避馬瘟」的同音詞。吳承恩給猴子這個官職,源於民間「猴子可以避馬瘟」的傳說。這倒也還罷了,最讓猴子惱火的,大概是在民間傳說中能夠避馬瘟的是母猴,而孫悟空肯定是個公猴——在這一回中四聖試禪心,若是孫悟空是個雌性的猴子,那隻要三聖就夠了。
也正因為如此,孫悟空對被稱為弼馬溫才如此敏感。
不過,所謂猴子能避馬瘟,也不過是一個傳說,按理說猴子生活在林區,而馬生活在牧區,二者真是「風馬牛不相及」,是什麼機緣把它們拉到一起的呢?
直到今日看了一則新聞,才恍然大悟。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4年4月17日報道,印度有一位農民因牧羊時力不從心,於是便「邀請」飼養的寵物猴子「瑪尼」及其孩子們前來助陣。聰慧的猴子們在山羊背上跳來跳去,以確保山羊們不迷失方向,安全到家。據悉,瑪尼在幫助農夫牧羊的同時並未忘其本職,它把自己的寶寶也照顧得很周到,而每天晚上,瑪尼都努力確保羊群能安全到家。
猴子經過訓練,可以充當保姆,送郵件,站崗放哨,所以,能夠協助放牧也是合理的。
會不會是中國古代有牧民也訓練過猴子協助牧馬,後人雖然不再使用這種方法,但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在馬群中養猴子,並因此而產生了所謂「猴子可以避免馬得瘟疫」的思想呢?
這一點至今還僅僅是推測而已。也許,我們需要等待考古實物的出現來佐證發現了。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