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是朱德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她的去世讓朱德遺憾終生

她是朱德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她的去世讓朱德遺憾終生

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人生中最遺憾的事情,有學業上的,家庭上的,也有感情生活上的,就是偉人也不例外。1966年11月,當一位義大利記者問朱德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什麼時,朱德的回答令全場的人震驚。朱德說:「我沒能侍奉老母,在她離開時,我沒能端一碗水給她喝。」朱德的回答頗讓人為之動容,那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朱老總和他的母親。

朱德和母親鍾氏雕塑

1886年12月,朱德出生在四川省儀隴縣的一個佃農家裡,孕育他的是一位沒有在歷史中留下自己名字的平凡母親——鍾氏。朱德在家裡排行老四,上面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當時的朱家,居住的是地主廢棄的倉庫,一家人靠著租種地主的田地為生,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再加上父親朱世林喜歡抽旱煙和喝酒,一家的重擔基本就落在母親鍾氏身上。

每天天不亮,鍾氏就要起來給家人做飯,做好了之後還要去田裡挑糞、鋤草、耕地,幹完農活回到家還要繼續挑水、做飯、洗衣。就連晚上也得不到一點空閑,還要在昏暗的燈光下為兒女們縫補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循環著,但是家裡的生活條件依舊沒有得到改善。

鍾氏因操勞過度,臉上手上的皮膚早已超越年齡,顯示出了她那個年齡不該有的蒼老。後來在朱德接受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的採訪中是這樣形容母親的:「她比一般婦女要高大一些、強壯一些,褲子和短褂上,左一塊右一塊都是補丁,兩隻手上伏顯著粗粗的血管,由於操勞過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頭髮在後頸上挽成一個髮髻,兩隻大大的褐色眼睛裡充滿了賢慧,充滿了憂愁。」

鍾氏性格溫和,和藹可親,讓朱德總有一種親近感。每當父親朱世林喝酒之後亂髮脾氣,母親總會護著他,避免他受到傷害。鍾氏心地善良,對貧苦人也及其富有同情心,哪怕自己沒有吃的也要接濟其他人。1900年,四川發生了旱災,不少災民外出逃荒,逃到朱德所在的村子時,鍾氏看他們可憐,拿出家裡的糧食分給災民吃。看到有些難民還沒有吃的,鍾氏就親自去采野菜,煮菜糊糊給他們吃。母親的言傳身教讓朱德從小培養起了對勞苦大眾的同情,他經常學習母親幫老人砍柴割草,並幫他們送回家。

鍾氏雖然不識字,但是她懂得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去領略更廣闊的天空。他支持朱德去參加革命,去為當時的中國做點什麼,即使她要面臨的是長時間見不到自己的孩子。在她的眼裡,不算是滇軍旅長的朱德,還是雲南陸軍司令官的朱德,始終都是自己的孩子。無論外面的天空多大,也比不過兒子回家看望自己一眼。但是隨著大革命的失敗,國民黨的層層封鎖,朱德開始與家裡失去了聯繫。

朱德

抗日戰爭期間,朱德終於可以與家裡痛通信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哪個母親不想與自己的孩子團聚。但是在信中,鍾氏隻字未提回家的事,還一味鼓勵朱德要堅持革命。也許鍾氏不會想到,自己竟再沒有機會見兒子一面。1944年,朱德收到侄子的來信,說母親身體每況愈下,心愿就是再見朱德一面。但是當時,擔任八路軍總指揮的朱德根本沒有時間返回家鄉看望母親。據其部下回憶,收到母親病重的消息之後,朱德每晚都睡不著覺,經常半夜起來抽煙消磨時間。

1944年2月15日,這位操勞一生、勤儉一世的賢良女人,躺在病榻上,眼中充滿了思兒的淚水,在一聲聲「朱德」的呼喚聲中告別了人世。消息傳到延安之後,朱德萬分悲痛。後來經毛澤東和周恩來提議,在延安為鍾氏辦了一場追悼會。毛主席還為她親寫輓聯:「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斯人無愧勞動階級完人。」這也是我黨歷史上唯一一次為領導人的母親舉行的追悼會。

這位平凡的母親,用自己的操持家務,教會了朱德勤勞。在以後的日子裡,不管是在井岡山還是在延安,朱德從來都是與自己手下的戰士一起幹活,共同勞動。60年代初的三年困難時期,朱德還在中南海房前屋後開荒種植蔬菜雜糧。可見,母親的勤儉持家給朱德樹立以一生的榜樣。這位母親也教會了朱老總吃苦,以至於不管在戰爭中遇到多艱苦的環境,朱德都能堅持下來。她的一生,平凡卻又不平凡。

朱老總戎馬一生,他的打拚讓無數的家庭都得到了家人團聚,但是自己卻沒能陪伴在母親的身邊,給自己的一生留下了無法挽回的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浮沉 的精彩文章:

他是「戰神」劉伯承最喜歡的團長,曾與劉伯承有一個「鋼筆約定」
她是中國最後的一個五姨太 25歲時嫁給了52歲的軍閥他哥
不是葉挺 北伐時軍功他數第一 但抗日未勝一戰 為此他這麼回答
哪位開國大將66位親屬為革命犧牲,子女今何在
被毛主席評價為「大事不糊塗」的,一位是葉帥,另一個居然是殺手

TAG:史海浮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