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等我來!我國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已確定五大科學目標
據9月20日開幕的第三屆北京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論壇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進展順利,已確定五大科學目標。目前,我國火星探測項目正在按計劃穩步進行,正對預期的科學目標進行預先研究,計劃在2020年發射後儘快獲得科學成果。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將在2020年發射,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
火星,是太陽系中離地球較近的行星,而且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類似,是人類開展行星際探測的首選目標。
不過,受天體運行規律的約束,每26個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測的有利發射時機,從現在到2020年前後僅有2018年和2020年有發射機會,全球將有4個火星探測任務實施,將迎來火星探測的高峰。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表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不僅要實現環繞火星全球遙感探測,還要突破火星進入、下降、著陸、巡視、遠距離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據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介紹,2020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時前所未有的,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
張榮橋說,火星距離地球最遠達4億公里,探測器在器箭分離後需經過約7個月巡航飛行才能被火星捕獲。環繞器環繞火星飛行後要與著陸巡視器分離,然後進入任務使命軌道開展對火星全球環繞探測,同時為著陸巡視器開展中繼通訊,這在軌道設計上就要兼顧環繞和著陸的需求。
接著,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後進入火星大氣,經過氣動外形減速、降落傘減速和反推發動機動力減速,最後下降著陸在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台,開始火星表面巡視探測,要探測火星的形貌、土壤、環境、大氣,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場和內部結構。
著陸巡視器外觀圖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的13種有效載荷已經基本確定,其中環繞器7種、火星車6種,涉及空間環境探測、火星表面探測、火星表層結構探測等領域。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設定了五大科學目標,主要涉及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等研究。為了實現這五大科學目標,火星探測器共有13種有效載荷,其中環繞器7種、火星車6種。
火星探測器外觀圖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究員孫澤洲表示,由於遠距離數據傳輸的大時延,要求火星車必須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同時,火星光照強度小,加上火星大氣對陽光的削減作用,火星車能源供給也比月球車更為困難。
孫澤洲透露,火星車為規避火星極端天氣的影響將設置自主休眠和自主喚醒功能,可工作3個火星月,相當於地球上的92天。
屆時,火星車上攜帶的6台科學載荷,可對大家關注的科學問題開展探測,特別是這次還攜帶了大氣環境測試儀,可能獲得老百姓聽得懂且很關注的信息。比如,此時此刻火星上溫度是多少,有沒有風,風力是多少等等。
演示火星車從著陸巡視器分離,開到火星表面
在月球、火星探測任務開展的同時,我國還將在2030年前後計劃實施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等探測方案,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推動深空探測工程實施。
就目前的認知而言,載人深空探測或者星際旅行的可選擇目標並不是很多,除了大家一直所提及的月球、火星,可能也只有部分小行星了。
人類奔向月球、火星或者小行星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包括:
進入空間和返回地球的能力,比如重型火箭、載人飛船等。同時,還應包括高效的軌道轉移能力、高效的推進飛行器。
還需要在其他星球下降、著陸及上升的能力和在太空生存、活動及作業的能力,甚至包括在其他星球的長期生存能力。
據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於國斌透露,當前,人類深空探測活動已進入空前活躍的新發展時期,「月球建站」和「火星優先」成為快速發展的兩個主要方向。
從目前到2030年左右,主要航天國家計劃實施16次無人或機器人月球探測任務。對於火星的探測,在技術發展水平上,國際上已實現對火星的掠飛、環繞、著陸、巡視探測。火星成為主要航天國家的探測熱點和空間技術戰略制高點,成為行星探測的首選目標,火星探測將會出現技術上高新發展、科學上全新發現的局面。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播出《我國火星探測確定五大科學目標》
來源:新華社、央視網、中青在線
編輯/ 楊成 林佳昕
監製/ 黃希
※脈衝星導航,這事兒靠譜嗎?
※「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揭秘,中國「探火」步伐加快
※揭秘「兩彈結合」風雲 改變世界格局和中國命運的重要一步
※終於等到你,《2018星座日曆》
※什麼是雷凡培董事長認為的「按規矩辦事」和「杜絕老好人」?
TAG:中國航天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