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摸金校尉恪守千年的傳奇,件件是駭人聽聞的絕密

摸金校尉恪守千年的傳奇,件件是駭人聽聞的絕密

摸金行里的古墓機關之謎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

後來演化成四大盜墓門派:

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

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

行內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摸金——摸金校尉 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發丘將軍到了後漢才有,又名發丘天官或者發丘靈官,其實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幾乎完全一樣,只是多了一枚銅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在盜墓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

發丘——發丘天官 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幾乎完全一樣,只是多了一枚銅印《莊子·外物》中記載的就是所謂的「發冢」,具體的技術如今已經失傳了,從文中「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的記載來看,可能也是技術活。

搬山——搬山道士 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其中行事最神秘的當屬「搬山道人」,他們都扮成道 士,正由於他們這種裝束,給他們增加了不少神秘感,好多人以為他們發掘古冢的「搬山分甲術」是一種類似茅山道術的法術。

卸嶺——卸嶺力士 介於綠林和盜墓兩種營生之間,有墓的時候挖墳掘墓,找不著墓地時候,首領便傳下甲牌,嘯聚山林劫取財物,向來人多勢眾,只要能找到地方,縱有巨冢也敢發掘。

摸金校尉要擅長找墓,掘開墓時,在墓室內要點上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始摸金。如果公雞啼蠟燭熄滅了,財物必須放回原處,恭敬磕三個響頭,空手回去。雞鳴燈滅不摸金。墓室只准進一次,方不可再進。如果遇到同行,互相扶持,但由先來者先選取明器。

一、機弩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在墓穴中設置一些主動防衛的設施,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儆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

在中國所有的考古報告中從沒發現有關古墓機關的明確記載,那麼是不是我們的考古工作者們真的從未碰到這些機關呢?其實不然。節目中王教授透露,據一位連雲港的考古工作者說,他在挖掘的過程中就曾碰到過機弩,並且對當時的情形做了描述。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這些情況並沒有寫入當時的考古報告中。

二、墓道塞石

:墓道塞石是古人在建造較高規格的墳墓時,在墓道中以堵塞的方式來防止盜墓的石頭。是防盜措施之一。

三、在墓中儲水

古代有在墓中儲水,一旦有盜墓者進入,便將溺水而死。這種防盜的方式雖然最終會使墓遭到破壞,但盜墓者也不能逃生。

墓中儲水,一旦有盜墓者進入便將溺水而死

不過,由於墓中注水實行困難,因此,這是一種並不多見的防止盜墓的形式。而較為多見的反盜墓形式則是在墓中大量儲沙,以流沙預防盜墓者鑿洞侵犯墓葬。

四、流沙防盜

在古墓中確有流沙存在。河南省上蔡縣的郭庄楚墓就採用了這種奇特的防盜術。它採用積沙積石的方法,當盜墓者挖洞挖到積沙層,沙子會流到洞里,沙子流動會帶動石頭塌方,沙層中精心埋藏積石、最小的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

古代流沙防盜解析圖

這些隱藏在流沙中的石塊形狀不一,邊角十分鋒利,而且石塊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設計的,大致可分為亂石層、蒙頂石層、貼頂石層、攔腰石層和卧底石層,可以防止盜賊從不同的部位進入。墓室頂層倒塌以後,大量沙石堆積在棺內,有效地防止了被盜。

五、墓中置「水銀池」

此外,在墓中置「水銀池」,用水銀揮發的氣體毒殺盜墓者,是一種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反盜墓的典型史例。

古代的司馬遷關於秦始皇陵地宮儲有大量水銀的記載,除了史籍記載之外,在秦漢時期就有人通過盜墓實踐而確實發現。如今,這個事實已經被考古學者和地質學者用新的地球化學探礦方法所證實。

六、連環翻板

連環翻板,即在墓道中設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長約10厘米左右的刀錐利器。坑上層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有軸,下綴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體,呈天平秤狀,板上有掩蓋物。

民國年間,山東青州一帶農民在墾田時,於雲門山發現一大冢,墓道之中就發現了帶軸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布利刃。當時坑中積水甚多,待把水抽干,發現有兩個人骨架一仰一趴倒斃於利刃之中,身邊有鐵鍬、鎚子、繩索等工具,顯然是盜墓者所攜。

七、鐵索吊石

與連環翻板功能類似的,是鐵索吊石。主要是在墓道頂和牆壁隱蔽處固定若干金屬滑輪,利用滑輪將巨石吊起,懸於頂端。墓道地下鋪木質蹺板,索鏈由石板而下,通過滑輪以隱蔽的方式連接蹺板,中間有掛鉤和脫鉤相接,遇外力壓迫可自動脫落。

一切完畢後,施以偽裝,外人不知其詐。若有盜墓者進得門來,踏中蹺板條,外力作用迫使繃緊的索鏈某處掛鉤脫落,如同打井的軲轆突然放鬆,懸空的巨石疾速落下,將躲閃不及的盜墓者拍成肉餅。

八、伏火

而所謂的「伏火」,能夠「飛焰赫然」,具有燒死盜墓者的效力。這種墓被稱做「火坑墓」,是南方地區特有的一種墓葬。據分析,「火坑墓」出火的原因,可能由於墓室里埋藏的有機物分解,形成一種可燃氣體——沼氣所引起的。

神秘的馬王堆漢墓就是一座著名的噴火古墓。據介紹,1971年,長沙附近的解放軍駐軍正在挖掘戰備工事,在工程進行到一座防空洞時,當用鋼釺插進去的一瞬間,一股莫名的氣體正從土壤里向外噴射,有一個戰士覺得好奇,嘗試著拿火柴去點,沒想到一點就燒起來了,並冒出藍色火苗,而且火力很大。有人以為遇到了傳說中的什麼妖怪,不過在場的老人說,這就是傳說中的「玄火洞」,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它叫火洞墓。後來在這裡發現了著名的馬王堆辛追墓。

那麼火洞墓的原理是什麼呢?眾所周知有機物在腐爛過程中,在缺氧的情況下,會產生大量可燃氣體——甲烷,也就是沼氣。在墓室封閉得特別好的情況下,尤其是在棺槨密封很嚴密的情況下,氣體長時間聚集在棺材中,當棺材突然被打開時,沼氣如果遇到明火,當然一點就著。這就是盜墓中常說的火洞。雖然挖掘火洞十分兇險,不過很多挖墓人卻十分願意碰到火洞,能出現火洞說明墓室是保存完好的。

九、屍毒

相信看過香港殭屍片的朋友都會對屍毒有著深刻的印象,染上屍毒的人不僅會皮膚潰爛,失去感覺,嚴重的還會渾身肌肉僵硬,變成活跳屍。據說這種東西只有用糯米、硃砂一類的物品才能去除,尋常藥物對它根本沒用。小說《鬼吹燈》中也多次提到,盜墓者在進入古墓中時會帶上許多防護用具,以防感染屍毒。那麼屍毒真的存在嗎?

話說宋末元初的時候,洛陽有一夥盜墓賊,為首的姓朱,這人有個綽號叫「朱漆臉」,為什麼有這綽號呢?

原來他在盜掘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時碰上了奇怪的事情:在他撬開棺木後,發現趙匡胤居然屍身未腐,他想取下趙匡胤屍體上束著的玉腰帶,但是屍體太沉,沒法硬取,他便想出了一個法子,繩子一頭束在屍體肩下,一頭套在自己的身上,面對著將屍體拉起來,乘勢就把玉腰帶解下來。不料,屍體這時竟噴了一股黑色粘液到他臉上,從此無法洗掉,變成了「朱漆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花雪月說 的精彩文章:

藏在國境邊的港口城,也許是你對旅行期待已久的嚮往

TAG:風花雪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