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二哭」,項羽「一泣」,作為楚漢雙雄,二者之哭有何區別

劉邦「二哭」,項羽「一泣」,作為楚漢雙雄,二者之哭有何區別

導讀: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都無疑是他們那個時代最優秀的人物,都值得我們尊重。但兩者有很明顯的區別,項羽是一種信仰,而劉邦則是一種現實,我們每個人都喜歡項羽,但喜歡不代表我們願意成為「項羽」,在生活的壓力下我們往往在向「劉邦」靠攏!

歷史上劉邦曾有兩次著名的哭,一次是為義帝而哭,而另一次則是為項羽而哭。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一出函谷關,到達新城(今洛陽偃師),就接受當地一位董姓鄉官的建議,為被項羽殺死的義帝舉行葬禮,並在三天之中為義帝大哭了三場。

劉邦為什麼要在三天之中為義帝大哭三場呢?

劉邦不是個軍事家,但是,絕對是一個政治家。劉邦深諳「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這一真理。他需要一面正義的旗幟,就是為了在未來的「楚漢戰爭」中搶佔一個道義上的制高點,以便利用這個制高點打贏這場戰爭。因此,劉邦此哭,政治目的非常明確:為自己消滅項羽撈取政治資本。

劉邦以哭作秀,並非僅此一例。

劉邦因為項羽最初被封為魯公,所以,在魯城平定之後,便以魯公之禮安葬了項羽,親自為項羽主持了葬禮,並在項羽墓前大哭了一場。

劉邦此哭,一為政治作秀,這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絕非什麼難事;二為惋惜,高手之間總有一種奇怪的感情,都以致對方死地為終生奮鬥目標,但若真將對方至於死敵,卻多多少少又會有些傷感,作為同時代唯一能與自己比肩的人物,此哭絕非單純作秀,多少包含一絲惋惜的蘊意。

與劉邦不同,項羽出生於貴族,他的一生是高傲的一生,任何時候他都不允許別人凌駕於自己之上,所以面對烏江船夫時,他繼續選擇了高傲,以此來證明他從未被任何人打敗,包括劉邦在內。於是死之前發出了「天之亡我,我何渡為」的聲音。

然而如此高傲的他,在面對虞姬時竟然淌下了眼淚: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 ,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 ,左右皆泣。

「霸王別姬」這一幕,千百年來不知道讓多少人催淚而下!

無論多麼堅強的人,總有一個東西會是他心裡最柔軟的所在。敗亡之際,一想到從此將與虞姬再無相見之日,即便戰敗仍不輕言低頭的他,卻被刺痛了心中的那塊柔軟。他是一個鐵骨柔情的漢子,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項羽的原因。

項羽是一種信仰,他不是為政治而生,所以為政治而死,為美人而哭,儘管他失敗了,但他卻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劉邦是一種現實,他為政治而生,亦為政治而行,所以為政治而哭。

項羽是一種信仰,人們喜歡他的為人,卻不願意複製他的人生,劉邦是一種現實,人們總是鄙視他的人品,但腳步卻從不遲疑。所以人們心中總有兩面鏡子,一面是項羽,來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一面是劉邦,來作為的物質依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輕心:如何識人?
彭城之戰,劉邦和項羽的第一次真正交鋒 下篇
太荒唐!劉邦死後,呂后為何執意要把親外孫女嫁給親兒子?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