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兩次機會擺在眼前,崇禎皇帝卻沒能珍惜,否則結局將徹底改寫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曾許多為大家介紹過與崇禎皇帝有關的故事,引發讀者的強烈反響,今天咱們就再來聊聊他所錯過的兩次難得機會,若能抓住其中一次,大明的結局或許就會徹底改變。
崇禎皇帝劇照
崇禎算是大明王朝後期難得的勤政之君,他不僅夙興夜寐,嚴格要求自己,連家人都要跟他一起吃苦,據說周皇后為減輕財政負擔,曾親自下廚、織布。歷史似乎是不公平的,讓國家亡在這樣一位勤勤懇懇的皇帝手裡。然而,歷史曾給過崇禎皇帝兩次機會。
李自成劇照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山西建立大順政權,不消兩個月就要攻陷北京城。這兩個月的時間對於大明政權來說,是個極好的緩衝期。當年北宋都城汴京被攻陷後,宋高宗趙構遷都臨安,讓宋王朝多延續了150多年。遷都對於此時的明王朝來說,無疑是個極具誘惑的選擇。
南京明孝陵城牆
然而這時,朝堂之上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主張南遷的大臣李明睿認為,南京是六朝古都,繁華萬千,又是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況且大明王朝一直把南京作為陪都,南京有著完整的行政體系。遷都南京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不二之選。而以首輔內閣陳演為首的一票大臣卻反對南遷。他們一方面是思想僵化,認為撤退可恥。另一方面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譽,若是遷都南京,南北政府合二為一的話,自己如今的權勢勢必大大削弱。
明朝南京(南直隸)地圖
因此,他們堅持固守北京。就這樣,兩撥人相互論戰了一個多月,事情都毫無進展。可時不待人,李自成已經越過居庸關,兵臨昌平。這時候,任崇禎再怎樣決定遷都,都已經沒有迴旋的餘地了。按理說,上天待崇禎帝不薄。錯過了遷都,又給了崇禎一次轉圜的機會。
他的對手李自成目光短淺,在對北京城發起總攻之時還派人議和,只要崇禎賜銀100萬兩,賞陝西、山西之地,並封他為王的話。他便可以以明軍的身份剿殺奇特起義軍,平定遼東的滿清勢力。這個條件是十分划算的,然而這時的大臣們又滿口家國大義,堅決不同意議和。由於此時國庫空虛,根本湊不出一百萬,崇禎只能眼睜睜看著李自成一路勢如破竹。
明思宗朱由檢殉國處
歷史是公平的,也是合理的。它曾給了崇禎皇帝兩次機會,可惜後者未能抓住。崇禎皇帝確實是勤懇的,可他又是薄情、多疑的。若他能果斷把握住其中一次機會,歷史將徹底改變。可惜,這世上並沒有如果。
※此人本是湖北農民,卻自稱太祖子孫建立後宋,從此當地再無進士
※此人本是清末秀才,手握重兵還自稱天皇的大爺,日本專家無法反駁
※此人本是太平軍戰士,遠渡重洋成為富翁,其子霸氣廢除不平等條約
※這倆女人不是皇帝卻穿龍袍,彼此互為仇敵,一人執政一人死於非命
※林則徐死前留下神秘遺言,只有三字卻無人能解,至今仍爭論不休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