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奇案幕後居然是同一個人
明朝三大奇案分別是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看似簡單的案件,然而在不同的人身上發生,以不同的結案方式;讓旁觀者和當局者搞不清,這就是奇案,簡直都成了笑話一般;三個案件都因一人而起,並沒有多麼複雜,為何要把這三個稱為奇案?原來是皇家的案件,關乎天子家事,當然也是大明的國事;俗話說天子無家事,說的就是這個理。至於奇案就牽強了,重點在於其中的人,宮廷之事無關大小,對百官來說都是忌諱如深;因為稍有不慎,腦袋搬家。所以大家視那查不清的皇家事,成為奇案就不足為怪了。
大明王朝走到危危可及的地步,步入晚明已經是日暮西山;誰又能左右他的趨勢,不過有一個女人成為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明神宗朱翊鈞時期,有張居正輔助,自己勵精圖治,把大明治理的相當的不錯,國力強盛,人民生活有所提高,大明中興之盛景象再現,萬曆三大征伐,尤為重彩;平定蒙古人拜叛變、打敗入侵朝鮮的日本豐田秀吉政權、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的叛變、擴大了疆域。萬曆後期卻讓人嘆息,最為不解的是三十年不理朝政,居然還能穩坐泰山,讓大明不倒,這讓其他做過皇帝的人真是望塵莫及。
朱翊鈞是大明一大奇蹟了,緊接著要登場的太子朱常洛,就不是那麼幸運了;首先在爭太子位時,好事多磨;本來神宗朱翊鈞有兩個兒子,長子朱常洛,次子朱常洵;按皇家繼承慣例,當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可是神宗卻偏好次子朱常洵,因為次子是鄭貴妃所生,加上神宗寵愛鄭貴妃,愛屋及烏,有意立次子;這顯然是違背了禮制,所以大臣們簡直是一致的反對,神宗一方面要顧及鄭貴妃,又要顧慮眾大臣,左右為難,只好拖,這一拖就是十五年,真感嘆這耐心是有多堅強。神宗最後也算不糊塗,因為沒有眾大臣,大明也就完了。自己三十年不理朝政,眾大臣功不可沒,權衡利弊,大明江山還得靠這幫大臣,所以最終是滿足了大臣的願望,立了朱常洛為太子。看似已經結束的事情,卻只是個開始。
朱常洛
朱常洛雖為太子,但一天沒有加冕,就算不得大明的當家人;上有神宗坐著,他只能等,下有福王朱常洵惦記著他現在的位置(其實是鄭貴妃想法而已)。朱常洛做這個太子也夠等的了,十四年過去了,太子沒說等不及,反倒是鄭貴妃等不及了;為了自己的兒子登大位,鄭貴妃下手了。
那年五月,一個瘋子手持木棒,徑直闖進太子府,襲擊了太子;當然結果是當場被捉,幾經審問,都是一個結果,此人的確是個瘋子。那麼問題來了,一個瘋子怎麼如此輕易的就闖進太子府了,難道大明的皇宮是集市嗎?皇宮的守衛是稻草人嗎?那肯定不是,除非是皇宮內有內應,還好大明有陸夢龍這樣認真負責的好官,查明了是誰帶這個瘋子進來的,矛頭直指鄭貴妃,因為帶路的兩個太監是鄭貴妃手下的,即使不是鄭貴妃所為,嫌疑那是少不了的。大家都明白朱翊鈞對鄭貴妃寵愛,如果堅持查下去,對誰都沒好處。朱翊鈞已經二十五年沒上朝了,不過為了此事,破裂了。朱翊鈞既要保自己寵愛的女人,又要讓大臣覺得不可非議,炮製了一場父愛子孝的劇情;在眾大臣的目視中,拉著朱常洛說,太子孝敬,我很喜歡,你們做臣子的不要信外面的謠傳,離間我們父子。那意思彷彿告訴太子,孝敬不是只對我,還有鄭貴妃,明白嗎?所以立馬讓太子表孝心,朱常洛此時很無語,但還是要說;於是對群臣說道,那個襲擊我的人是瘋子,直接處決了;大家不要再議論此事了,也不要猜測了,誰再妄自議論,就是目無君上。群臣一聽,明白了,皇上不追究了,太子也不追究了,我等追究不是作死嗎。大家心知肚明,此事雖和鄭貴妃有染,那敢再查下去;至此,此事就這樣完了。
鄭貴妃
朱翊鈞是明白這件事的始作俑者,但他不想追究,因為他沒有立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自個心裡已經覺得虧欠了鄭貴妃,所以才會偏向鄭貴妃,而不深究此事。而對於太子朱常洛來說,雖然受了點驚嚇,但太子位顯得更加穩固了;兩方都有收益,何必再糾纏事情的真相。這樣的結局雙方都滿意,何樂而不為呢。說到底,還不是因為太子位而起,因朱常洛而起嗎?
朱常洛差不多等了近二十年,終於是熬出了頭,稱帝了;以前的鄭貴妃也是此一時彼一時了,為了自保和免除朱常洛對自己的報復,也只有來討好朱常洛的份了。坐上皇位的朱常洛,很快被鄭貴妃的糖衣炮彈擊垮;原來鄭貴妃送了八個美女給朱常洛,外加一個西李;實際上西李不是鄭貴妃所送,而是朱常洛做太子時的女人;鄭貴妃拉攏西李,各取所好,達成交易,那朱常洛還蒙在鼓裡;大概是當太子久了,憋屈久了;一旦成皇帝了,感覺一卻都是自己的了,各種享受來者不拒;很快身體就跨了;各種補藥,神丹盡收腹中;這其中的神丹終結了朱常洛。皇帝這一死,有人說是鄭貴妃的人送的神丹,這下以為鄭貴妃再也脫不了干係,誰知只是對送葯的人也只是從輕處理就完事了。而鄭貴妃及其身邊的其他人就毫髮未損。
鄭貴妃
大明的大臣們為何不繼續追查,道理很簡單;皇帝已經死了,即使查處幕後,誰又能來主持大局,治鄭貴妃的罪?新皇帝可是西李的養子,西李和鄭貴妃那可是有交易的,若追查下去,西李首先是不會支持的。她怕牽出自己,而群臣都是明白人,怕秋後算賬。所以只好犧牲才滿滿做了一個月皇帝的朱常洛。
後面的移宮案只能說和朱常洛有聯繫,因為發生這個事之時,朱常洛已經去見閻王了。然西李還是在乾清宮不走,為何?因為下一任皇帝就是自己帶大的朱由校,誰敢讓她走。再一個她也是朱常洛寵愛的女人,群臣不看佛面也得看僧面,好歹也是現任太子的親近人吧。可是下面的一些臣僚不同意了,又是違制了,越位了什麼的,反正道理一大堆。目的就一個,讓西李搬出乾清宮。朱由檢登基後,由不得自己做主,在群臣的重壓建言下,默認了。西李為何必須離開乾清宮,實際上是群臣明白,西李不過是鄭貴妃的傀儡而已,不趕走西李,鄭貴妃的手就一直再群臣的腦袋上揮舞,這種陰影群臣害怕,再者不是直接和鄭貴妃交手,感覺好辦些,即使失敗,往後也有得說辭。
朱常洛
朱由校為帝後,感覺走了他老子的路,一樣是栽倒在神丹妙藥上,彷彿是他老子的模版。若果說朱常洛是鄭貴妃害死的,情理講的開,因為朱常洛搶了她兒子的皇位;那朱由校之死,該不會是她吧?她的垂簾聽政夢想沒有實現,會不會加害朱由校也未必。鄭貴妃唆使西李佔住乾清宮,想做皇后,一面又加緊自己的步伐,做太后,再實現垂簾聽政之夢想,到那時,情理佔盡,就是最大的上風;如此看來,她沒有理由加害朱由校。沒有了朱由校,她也就沒有機會了。移宮案簡直是處鬧劇而已。
鄭貴妃
隨著最後的鬧劇結束,登台的繼續,謝幕的還得走下檯面,不過走到最後的還是鄭貴妃;貪玩的朱由校都沒熬過鄭貴妃,不由得不說這個女人的命硬。三處鬧劇出自她之手,幕後少不得她,熬也得熬到最後。真的是不「簡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明朝末年自然災害慘狀
※萬曆皇帝給沙皇寫了封信,可惜俄國沒人懂,直到56年後才被翻譯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