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你揭穿Brooks跑鞋迷陣

教你揭穿Brooks跑鞋迷陣

入手Brooks跑鞋,從這一篇開始。

儘管品牌標誌可能會被不明真相的大陸圍觀群眾誤認為是安踏,儘管在Google上輸入公司名會優先給出布克兄弟(Brooks Brothers,服飾品牌),但沒有兄弟的那個Brooks其實是美國的老牌鞋企。

基於Running USA的跑者調查和NPD Group市場調研的數據,近年來Brooks已經穩坐美國專業跑鞋份額第一位,多項賽事數據顯示它在公路馬拉松、越野跑乃至鐵人三項中的出場率也名列前茅(其實Brooks根本沒在鐵三市場投入任何精力,根本沒有專門的鐵三產品)。而且Brooks不但叫座,還叫好,旗下產品屢獲Runner s World Editor s Choice等大獎,僅Ghost一款鞋就獲得6次編輯之選獎,10代Ghost中僅有兩代沒有獲獎,簡直是開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美國老大哥」Brooks在今年終於正式進入中國,國人現在也能更為方便的入手Brooks跑鞋了。

Brooks目前中底技術是DNA、EVA混合材料,具體來說,絕大多數Brooks跑鞋是BioMoGo DNA中底,Transcend、Glycerin和Beast三款旗艦跑鞋用的是進一步加強了緩震性的Super DNA中底,PureFlow 6則使用的是比BioMoGo DNA 更輕的DNA LT中底。

BioMoGo是一種由壓塑成型技術製成的EVA泡沫材料。2006年,Brooks推出了MoGo中底材料,相對常規EVA有更好的減震、回彈和耐久度,當時Brooks宣稱MoGo的初始腳感維持300英里以上。2008年,Brooks在Trance 8上使用了BioMoGo中底材料,是MoGo的環保升級版,據稱是世界上第一種可生物降解的中底材料。時至今日,BioMoGo仍是絕大多數Brooks專業跑鞋的鞋墊材料,厚實的BioMoGo鞋墊給許多Brooks跑鞋帶來了柔軟的第一腳感。然而,Brooks跑鞋的中底已經不再使用BioMoGo材料,已經全部換成了BioMoGo DNA或其衍生版Super DNA和DNA LT。

除此之外,Brooks也曾有過凝膠緩衝材料,被稱之為Brooks DNA。這種材料與ASICS外露的凝膠狀GEL類似。 DNA是一種非牛頓流體,具有剪切增稠的特性,粘度會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簡而言之,就是受力變形越快時越濃密粘稠。DNA只是在承受速跑時腳底壓力的情況下會適度硬化,慢跑時還是比較柔軟的凝膠材料。

BioMoGo DNA則是BioMoGo EVA材料和DNA凝膠的混合,官方說它更輕更軟能量反饋更好,而且還有剪切增稠特性。在實際性能表現上,BioMoGo DNA和其衍生產品屬於調校得當的優秀EVA類材料,不過無可置疑的是,DNA等凝膠材料密度太大,非常影響鞋重,沒有DNA凝膠以後的新一代Brooks跑鞋都走上了減重的康庄大道。

大多Brooks路跑鞋的鞋面結構還是目前主流的網布+支撐條設計。Brooks鞋面網布有的是常規網布,有的是有密度分區的工程網布。支撐部分除了目前主流的熱熔支撐條外,還有近乎獨此一家的絲網印刷支撐條,這種支撐條被稱為3D Fit Print。

絲網印刷支撐條和普通熱熔支撐條有明顯區分的地方在於,熱熔支撐條形狀大多類似傳統皮革縫線支撐條,就是連接鞋帶孔到鞋底的一根粗長條,而絲網印刷支撐條可以做得更細更密,理論上說可以實現更合理的鞋面支撐設計,有時候像斜拉橋的斜拉索一樣多條並行共同受力,有時像懸浮在鞋面網布上一小段一小段的加強筋。當你看到鞋面上有一條一條細而分布緻密的支撐結構時,你就能知道這可不是普通的熱熔支撐條。

Brooks在支撐類跑鞋領域深耕多年,有著相當廣闊的產品線:有Beast這樣坦克式的傳統控制系跑鞋,這類跑鞋市場上可越來越少;有Adrenaline GTS這樣相當傳統的支撐跑鞋,內側支撐塊都是雙密度的,而中底足足有四種密度;還有Transcend、PureCadence、Asteria這樣完全沒有足弓高密度支撐的支撐跑鞋,其中Transcend可是支撐旗艦。

另外,亞瑟士等跑鞋大廠往往每過兩代才會更換一次鞋底,其餘都是鞋面升級。Brooks則獨樹一幟,每一代基本都有鞋底改動,這意味著鞋底的開模成本要比其他兩代一換的廠商高一倍。

頂級慢跑鞋

Glycerin 15

鞋重(男US 9碼):292g

前後落差:10mm

頂級緩震系跑鞋,國內常被稱為「甘油」,類似的跑鞋有Asics Nimbus、Saucony triumph、Nike Vomero等。在還有DNA凝膠的年代,glycerin在EVA中底內有貫穿全掌、形似腳印的DNA夾層,因此有最澎湃的剪切增稠體驗——隨著跑者高速奔跑而變硬,輕鬆慢跑時又重新軟化。自從換成無夾層的EVA類材料以後,這種效應就減弱到難以觀測了。但沒了黑科技的甘油用事實表明,EVA也可以非常優秀。

甘油的中底是雙密度的,上層和下層密度不同,並且構型和功能也有明顯區分。上層在兩側邊緣會向上凸起,形成類似導軌的結構,有助於讓雙腳保持在鞋底正中。下層中底有明顯的分節結構,底部連接著分割成一節一節的外底,這種結構每一節都有一定的獨立活動度,受力時除了會在垂直方向上被壓縮,在水平方向上也能前後蠕動,起到額外的緩震回彈作用。

最終,甘油15表明了調校得當的EVA中底可以是什麼樣子——柔軟,但又不會像一腳踩進泥里,雖然彈性肯定還是遠比不上Boost等新型材料,但在EVA同類中順位還比較靠前,有跑者世界實驗室數據為證。super DNA中底之上厚實的Biomogo EVA鞋墊也有類似中底的特點,柔軟而響應尚可。作為對比,其他大廠的頂級慢跑鞋往往使用業界有名的Ortholite PU泡棉鞋墊,這種鞋墊觸感相當綿軟,偏向於緩衝,弱在回彈,也許glycerin回彈上的一部分優勢就在於鞋墊比Ortholite彈。然而EVA鞋墊因為是閉孔發泡材料,不具有Ortholite那樣海綿似的細孔,所以吸汗防臭能力有質的差距。

甘油的鞋面部分是相當頂級的。Brooks在自己的旗艦上毫不吝惜地展示了絲網印刷技術,印出來的支撐結構精緻而實用。支撐條下的網布相對比較普通,是彈性非工程網布,而非ghost等鞋款上那種工程網布。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工程網布的優勢在於能在網布上做出類似支撐條的區域,但glycerin更多是絲網印刷技術的主場,所以並不需要在網布上做支撐條。

難能可貴的是,經過以上一切堆料,甘油還有著旗艦慢跑鞋中傲人的輕量性,也許是目前大廠旗艦慢跑鞋中最輕的產品之一。

Transcend 4

鞋重(男US 9碼):306g

前後落差:8mm

可能是最獨樹一幟的大廠旗艦支撐產品,國內常被稱為「超越」。在Transcend以前,旗艦支撐跑鞋都是清一色的內側高密度支撐塊,然而Brooks在將Trance升級為Transcend時,使用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範式,且大獲成功(可以說這和許多科研證據一道質疑了傳統支撐跑鞋乃至整個內旋控制理論的有效性)。

Transcend中底內側沒有高密度支撐,雙密度Super DNA中底近乎於內外對稱。中底上層兩側有導軌結構,能讓雙腳保持在鞋底正中。鞋底相當寬闊,中足部分不像一般跑鞋那樣收窄,反而被加寬,無論腳往哪個方向滾動,底部都有寬闊堅實的根基。Transcend中底落差僅有8mm,是落差最低的Brooks慢跑鞋。從這幾點上來看,這是一雙沒有傳統意義上足弓支撐性的穩定跑鞋,甚至可以說它比一些內外側不對稱的緩震系跑鞋更像緩震系跑鞋。因此,其實使用緩震系跑鞋的跑者也不妨試試這雙骨骼清奇的支撐跑鞋。

與甘油類似,Transcend 4的鞋面也是絲網印刷支撐條的主場。它的支撐條面積更大,還有顯眼的外露後跟穩定器。不過儘管多了一些載荷,最終的鞋重對一雙旗艦支撐跑鞋來說可謂相當輕了。

2018年1月將會發售的Transcend 5目前已在展會上展出樣品。鞋面重新設計,變成了前掌工程網布+中足縱向支撐條,中底的上層導軌部分造型被完全重新設計,鞋重基本維持不變。

Beast 16/ Ariel 16

鞋重(男US 9碼):374 g

前後落差:12mm

Beast 16

Ariel 16

市面上越發珍稀的旗艦控制系跑鞋,支撐強烈,緩衝足量,鞋重巨大。男款叫Beast,女款叫Ariel。

Beast是相當有名的控制系跑鞋常青樹。厚實的Super DNA鞋底足足有四種密度——足弓支撐塊有兩種密度,因為在支撐塊主體和中底主體之間還有一層密度介於兩者之間的過渡材料;中底主體一種密度;中底下層外側密度最小最軟,構成貫穿整個外側(而非僅僅是後跟外側)的緩衝墊,所以整個中底都是內側比外側更硬。

此外,作為旗艦控制的標配之一,後跟內側至足弓下方還有一個TPU支撐架,在中底側面支撐住高密度足弓支撐塊,使之更不易變形。另外,它還配有超級厚的鞋墊和相當野性的鞋面支撐結構。這雙鞋在緩衝和支撐上堆料到了極致,因此也將鞋重推到了極致。

Beast 16

Ariel 16

次頂級慢跑鞋

次頂級緩震

Ghost 10

鞋重(男US 9碼):286 g

前後落差:12mm

堪稱獎牌收割機的次頂級慢跑鞋。可以說它是甘油的簡配版,但速度性上有明顯優勢,這也是絕大多數次頂級慢跑鞋相對頂級慢跑鞋的情況,它們有著更廣泛的受眾。

Ghost由於其緩衝性和速度性的兼容長期承蒙跑者世界編輯和測試團隊的厚愛,這來源於其BioMoGo DNA中底。這種材料本身就沒有Super DNA那麼軟,再加上Ghost鞋底本身就比Glycerin更薄、雙密度結構分配也不同,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它足以作為一些高配速跑者的長距離訓練鞋。

從跑者世界實驗室的數據來看,Ghost 10有著超過八九成測試跑鞋的緩衝性,而能量反饋在前20%左右,對於EVA材料跑鞋來說,這已經是最頂尖的能量反饋表現了。Ghost 10的中底相對前代其實做了結構調整,現在中底主體是均一密度的EVA材料,僅在後跟底部有一個內外基本對稱的緩衝墊,內外對稱的緩衝墊意味著它的腳感會非常非常中正,因為內外柔軟度對稱。

Ghost 10的鞋面由工程網布和細密的絲網印刷支撐條構成,觀感非常高級。

Defyance 9

鞋重(男US 9碼):315g

前後落差:12mm

Brooks最暢銷鞋款Adrenaline次頂級支撐跑鞋的緩震系版本。大體來說它就是去掉內側高密度支撐的adrenaline,所以中底從四密度簡化成了雙密度。詭異的是,去掉了密度高重量大的雙密度支撐塊以後,Defyance反而明顯比adrenaline重,更是遠重於ghost,讓它和同類的競爭優勢小了很多,主要受眾還是偏好穩定性而不在意重量的跑者。

Revel

鞋重(男US 9碼):298 g

前後落差:11mm

這是Brooks的第一雙編織跑鞋(具體來說是平針編織)。大多大廠編織跑鞋都價格不菲,但Revel僅售100美元,GHOST可都要120美刀。因此,不要指望這是一雙堆砌尖端科技的概念車,它更像低價嘗鮮品。

Revel價格低廉的部分原因,是它的鞋面並非純編織鞋面,而且編織部分也相當簡樸——和這雙鞋的其餘部分一樣。編織鞋面和工程網布鞋面的優勢,在於能在同一片織物上做出密實的支撐區域和稀疏的透氣區域,因此減少甚至免除了支撐條的使用。

Revel並非如此,中足的主要支撐結構是相當俗套的熱熔支撐條,支撐條下的織物根本就是單密度的。鞋面整體是一體編織,但這一大片織物上有密度區分的地方屈指可數,而且還不是中足這種需要重點支撐的部分。因此,可以說它的編織鞋面相當半吊子,還僅僅是試水。

鞋底相當簡樸,就是單密度的BioMoGo DNA中底,既然用了編織鞋面而定價比Ghost還低,我們當然不能指望更多了。

Neuro 2

鞋重(男US 9碼):292 g

前後落差:6mm

Brooks跟上Boost引發的能量反饋風潮的嘗試,目前來說不算特別成功。

曾經Brooks擁有可以剪切增稠的DNA凝膠,效果是受衝擊變硬,雖然和能量反饋所需要的彈性不是一回事兒,但至少有那麼點意思。但隨著中底的純EVA化,Brooks已經沒有這種黑科技了。所以,當Brooks要做一雙「能量反饋」跑鞋時,他們做了什麼呢?

首先,他們把中底EVA封裝進一個一個橡膠圈,外底里構成一個一個「章魚腳」,一方面讓這些單元可以獨立活動,另一方面是意圖讓裡面封裝的EVA在縱向受力後得到更多壓縮,從而變得更硬。然後,他們在位於前掌和後跟邊緣的章魚腳中裝進了比EVA更硬的橡膠,這樣當人踩到這塊「馬蹄鐵」時便於直接發力。最後,他們在中足處開了非常深的切割槽,使中足部分像釘鞋一樣易於彎折。二代鞋面鞋底都有不小改動,但鞋底的基本原理沒變,章魚腳從圓圈變成方格,排列也變了變,但本質不變,該沒救還是沒救。

任何頭腦足夠清醒的人,都會意識到Brooks做的其實是讓跑鞋在受衝擊時變得更硬,可以說在模擬當初那種剪切增稠的效果,另外就是讓鞋底更靈活(中足易於彎折,每個章魚腳也有一定活動度)——然而這些和能量反饋都沒有直接關係。跑者世界實驗室顯示Neuro能量反饋略高於平均,鞋底體驗與眾不同,但這種與眾不同與Boost的與眾不同完全不是一回事。能量反饋風潮目前正在市場上大行其道,幾乎是個跑鞋公司都會在技術上或者紙面上有自己的能量反饋專利,但真正脫穎而出、能經受數據考驗的幾乎清一色是新型的高彈性材料,而不是會變硬一點點或者易彎折的「黑科技」。

Brooks作為美國市場份額第一的大廠,也許著實需要一款能量反饋概念車,然而目前看來,Neuro根本不是去幼兒園的車,而是直接拐上秋名山的黑車。

Dyad 9

鞋重(男US 9碼):332 g

前後落差:9mm

它屬於一類特殊的跑鞋,是給扁平足跑者配合矯正鞋墊使用的跑鞋,本身則不具有內側支撐,所以屬於緩震系。類似的跑鞋有ASICS Gel Fortitude 7、New Balance 840 v3、Saucony Echelon 6。Dyad和它的同類一樣,鞋內空間較大(為了塞矯正鞋墊),都具有寬闊(標準寬就較寬,還有更寬的加寬款)厚實的單密度鞋底,都重量相當大,都更新比較慢,技術都相對陳舊。

具體來說,Dyad有一大塊單密度BioMoGo DNA中底,常規網布熱貼膜鞋面,中足內外兩側有近乎對稱的底部穩定結構。除了配合矯正鞋墊使用外,這類鞋也適合想要非常寬闊穩定的緩震系慢跑鞋且不在乎鞋重的跑者。

次頂級支撐

Adrenaline GTS 17

鞋重(男US 9碼):303 g

前後落差: 12mm

Brooks最暢銷的鞋款。Adrenaline GTS可謂相當老派的支撐跑鞋,鞋底足足有四種密度,也就是前文詳細描述過的控制系旗艦Beast的那一套配置,所以屬於支撐穩定相當強的慢跑鞋。當然,相比Beast而言鞋底要輕薄不少,在支撐跑鞋裡重量控制還算可以,更能跑速度。雖然和Ghost同級別,但17代Adrenaline GTS鞋面還沒來得及,是非常俗套的網布+熱熔支撐條。

將在2017年11月發售的Adrenaline GTS 18明顯採用了Ghost 10的設計語言,鞋面是一體式工程網布+絲網印刷補強,輔以後跟TPU支撐,男9碼樣品重量下降到283g,重量已經和Ghost五五開,絕對算很輕的支撐慢跑鞋了。

次頂級控制

Addiction 13

鞋重(男US 9碼):377g

前後落差:12mm

Beast的次頂級版本,中底材料從Super DNA變成Biomogo DNA,沒有中底側面的TPU支撐。支撐強烈,鞋重驚人。

輕量訓練

Launch 4

鞋重(男US 9碼):261g

前後落差:10mm

重量僅次於Ghost的輕量跑鞋,因此最接近慢跑鞋,可以說是brooks輕量跑鞋的入門款。這雙鞋在初代推出時大受歡迎,以至於Brooks在準備砍掉這個型號時,粉絲們發起活動最終救回了這雙鞋。

從很多方面看,Launch是Ghost初步輕量化的成果,中底更薄,且簡化成單密度材料。由於輕量化程度不太大,所以還留有不少緩衝尤其是後跟緩衝,足以讓一些跑者用來長距離慢跑。減輕的鞋重、更好的前掌彎折度、中足Midfoot Transition Zone過渡結構讓它相對本就反饋優秀的慢跑鞋Ghost來說速度感更上一層樓。綜合100刀/790元的定價,這基本就是站內評測說的,日常慢跑與速度訓練兼得、性價比新選擇。

2018年1月將會發售的Launch 5已展出樣品,鞋面變得非常像Ghost 10.,前掌工程網布,中足縱向絲網印刷支撐條,鞋重基本不變。

Ravenna 8支撐系輕量跑鞋

鞋重(男US 9碼):289g

前後落差:10mm

在以前,我們可以說Ravenna是比Adrenaline GTS支撐更弱的次頂級慢跑鞋,儘管設計語言差別很大。但近年來,Brooks已經明顯把Ravenna給Launch化了,例如,儘管Ravenna 8是三密度,但三種材料拼接成的鞋中底,最終形狀幾乎與Launch 4一模一樣。三密度具體來說,是中底主體一種密度,後跟外側緩衝墊一種密度,後跟內側至足弓下方高密度支撐塊又一種密度(這個支撐塊相比Adrenaline更軟)。此外,中底內側還有個小小的TPU支撐架,相比Beast上的TPU扶壁簡直是乞丐版。

與Launch 4類似,Ravenna 8也是網布+熱貼膜支撐條,兩者都有近乎於純網布的前掌和相對繁雜的中後足支撐。另外,兩者外底近乎完全相同,中足都有X形交叉的Midfoot Transition Zone,作用類似於一些跑鞋的中足TPU支撐片,能提高中足僵硬度,加快前後掌過渡,這是Brooks慢跑鞋不會有的設計。

Ravenna在第8代定價從與Adrenaline相同的120刀調整到110刀,更接近Launch的100刀。Ravenna 9的樣品進一步在Launch的道路上高歌猛進——9代使用了一體式工程網布鞋面,男9碼樣品鞋重降低到269g(2018年2月發售)。

Pure系列

09年,《天生就會跑》一書和五指鞋引爆了跑步圈的極簡主義風潮,大廠紛紛推出自己的極簡產品,例如Brooks的Pure系列。他們相對傳統跑鞋更「自然」,設計目的是更接近赤足跑的自然體驗。具體在Pure系列中,就是鞋底前後落差小(僅4mm),鞋底較輕薄易於彎折,後跟呈類似腳後跟的圓形,以及鞋楦設計更接近人腳(鞋頭更寬)。在極簡主義風潮過氣後,這個本身就不大的市場迅速萎縮到跑鞋市場總份額1%以內(已刨除大多數人不當專業跑鞋買的Nike Free),極簡產品紛紛停產。目前Brooks僅剩兩款Pure系列跑鞋。

PureFlow 6

鞋重(男US 9碼):258 g

前後落差:4mm

在更輕薄的PureConnect停產後,PureFlow就是碩果僅存的緩震系Pure系列跑鞋了,而當時推出的PureFlow 5完全打破了之前的設計,據說目的是讓兩個型號的使用者都能滿意(其實它比PureFlow 4還重,更是重於PureConnect)。PureFlow 6相對5代主要改動在鞋面,略微降低了重量,鞋底非常類似,但中底材料換成了據說比BioMoGo DNA 輕10%的DNA LT材料,定價從110刀降低到與Launch相同的100刀。

PureFlow與Launch雖然重量相近,都是略輕於次頂級慢跑鞋的入門輕量跑鞋,但設計方向完全不同。Launch是給傳統跑者設計的輕量跑鞋,因此後跟緩衝多,前掌緩衝少響應強。PureFlow目標是自然跑,前後落差小得多,前後掌緩衝更為平均,因此更多緩衝從後跟分配到了前掌,而且前掌的鞋底切割、更寬的鞋頭還能便於前掌的自然活動,總之明顯是中前掌跑法導向的設計。

將在2018年2月發售的PureFlow 7目前的樣品顯示,科技以換殼為本——7代的改動還是主要在鞋面,現在不再是一體網布+中後足絲網印刷,而是一體彈力網布+內靴,樣品鞋重略微比6代降低。

PureCadence 6 支撐系輕量跑鞋

鞋重(男US 9碼):244g

前後落差:4mm

PureCadence是比PureFlow更輕一級的支撐系輕量跑鞋,鞋底更薄更硬。作為自然系支撐跑鞋,自然是不會用傳統的內側高密度技術的,挑大樑的是Brooks已經非常成熟的導軌系統。導軌從後跟緩衝墊延伸出來,沿著鞋內側一直延伸到腳尖,從後跟到前掌都能提供穩定性。

將在2018年2月發售的PureCadence 7目前的樣品顯示,雖然Brooks很多跑鞋鞋底一代一換,但科技還是要以換殼為本——7代的改動主要在鞋面,現在不再是一體網布+中足絲網印刷,而是兩種網布+內靴,樣品鞋重比6代上升了一些,比PureFlow 7樣品還重。

超輕競速

Hyperion

鞋重(男US 9碼):187g

前後落差:10mm

老牌競速鞋T7 Racer的繼任者,目前Brooks最輕、鞋底最薄的公路跑鞋,可以說是Brooks目前唯一真正的超輕競速鞋。T 7 Racer有著令人髮指的12mm落差,完全無視業界習以為常的重量越輕落差越小的規律,Hyperion的落差降到了常見的10mm,但兩者大體中底結構都是後跟遠厚於前掌,傳統後跟跑競速鞋的通用設計。

Brooks的中底材料種類很少,所以隨便猜就能知道,Hyperion就是沒什麼創意的單密度BioMoGo DNA中底。有區分度的地方除了其他非pure系列Brooks輕量跑鞋都有的Midfoot Transition Zone中足過渡外底結構以外,就是前掌被稱為propulsion pods的外底結構。

這個propulsion pods其實就是Neuro 2那輛黑車的方格章魚腳,具體作用大概聊勝於無,中底材料才是決定因素。而中底材料呢,儘管我們都知道BioMoGo DNA並沒有Boost般爆表的彈性,但Hyperion使用的這個版本至少在相當輕薄的情況下提供了相對不錯的緩衝和尚可的能量反饋(前40%),然後通過薄而硬且易於彎折的前掌提供了足夠的速度感。

值得一提是它特立獨行的鞋面。鞋面使用了類似衣物洗標的柔軟織物,通過打孔提供透氣性(其實透氣性還是不太夠)。

Asteria 支撐系速跑鞋

鞋重(男US 9碼):230 g

前後落差:10mm

目前Brooks第二輕的公路跑鞋。官方看樣子似乎是作為Hyperion的支撐系版本,已經把它往競速鞋上劃分了,但說實話市面上有大把大把比它輕的跑鞋都不敢自稱硬核競速鞋。真正的支撐型競速鞋是有的,例如亞瑟士DS Racer、Saucony Fastwitch,它們的重量可是190g都不到(男9碼)。如果Asteria以後能把鞋重控制到200g以內,那才有底氣說自己是Hyperion的支撐版本,也不知道目前這個鞋底和Hyperion一樣薄的版本怎麼會比Hyperion重那麼多。

Asteria中提供支撐的是後跟上層小小的Guide Rails導軌系統,支撐其實非常非常有限,這種輕量跑鞋本身就不會堆料在支撐上。鞋面與Hyperion完全不同,更接近Launch,一體式網布+絲網印刷支撐條。

其實對於許多中國跑者來說,往往來源於國外跑鞋品牌早年所作的跑鞋產品分類,隨著跑步熱潮的西進流傳到了國內,一時間被人們奉為聖經。在矩陣之中Brooks的各類跑鞋基本上涵蓋了當下跑者的需要,每一雙跑鞋都各司其職,去履行他們在跑者進階之路上不同階段的使命。

只不多當所有的跑鞋都集中於一個頁面時會讓人有所混亂,而這篇文章也許能夠讓你分清繁複的Brooks跑鞋家族,你也可以順著你的需要去找到真正屬於你的那一款Brooks跑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運動尖貨 的精彩文章:

TAG:運動尖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