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產經紀人:從月入5萬到月薪5千,我經歷了什麼?

地產經紀人:從月入5萬到月薪5千,我經歷了什麼?

2010年7月,我從某四五線城市的六七流院校畢業,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加上身邊人說做銷售能賺錢。於是,一畢業我就選了銷售的工作,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專業。

我找的第一份工作是貴金屬銷售,上了半個多月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工商局的人包圍了公司,把裡面的人全部控制。其中老闆,經理,組長都被單獨隔離問話,我們下面的人也都做了詢問。

就這一次,可著實把我給嚇慘了,第一份工也就草草結束,之後我去了人人樂超市、醫療公司、培訓公司,眼鏡公司、音響公司,前前後後浪費了2年時間。

2012年從音響公司辭職之後,我的心態有了點變化,當時想,工作無非就是為了長知識、高興、掙錢,如果這三樣都不佔,那還幹個毛線。而且,之前頻繁換工作讓我迫切的想找個行業安定下來,深耕下去。於是在一表弟(他是做二手房中介的)的慫恿之下,我干起了一手房銷售,就是在售樓部賣房子(行內稱置業顧問)。

直到今天,入行也有5年了,雖然說不上是老司機,但是關於這個行業,關於置業顧問的未來發展,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從1978年的土地相關法規的調整算起,中國房地產業已經伴隨改革開放經歷了近40年的風雨歷程。但是,即便如此,這個市場依舊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而是一個以政策為主導的壟斷市場。在這個市場,不論房開商,還是銷售、平民,都不過是各種「規定」下的一枚棋子,命運終不能自己掌握!

前 世

讓我們回到十年浩劫,除了一地廢墟、被崩壞的價值觀,還有一群在檯面上活動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紅衛小子。這些人隨著巨人的西去,變得無法被節制,於是1978年,賢明的我黨作出決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意思就是:你們去賺錢去吧,別來鬧就行。

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是當時的實際政策並沒有劃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結果就是大部分人不敢去賺錢,只有一些膽大妄為的傢伙敢為天下先。投機倒把、坑蒙拐騙、擺地攤,靠著熟悉的套路,他們先富了起來,同時卻也造成了社會矛盾的另一種積累,那就是真正有才能有常識的精英階層對社會的不滿、失望。

80年代末,矛盾不斷激化,加上國外勢力的挑撥,產生了影響深遠的「和諧」事件。

平息之後,鄧爺爺在1992年南巡講話,重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告誡全國國民,思維要放開點,步子要邁大點。意思是:精英階層你們也別鬧了,快去賺錢吧。

於是,機關下海興起,民營企業湧現,積聚了大量的財富,解決了部分社會矛盾,卻也帶出了一個矛盾的隱患:巨額的財富是幸福生涯的保障,也是不穩定的本源。

畢竟,人的慾望是無法被遏制的,有錢之後,就想著何時有權!中產階級一旦產生氣象,真的會穩固嗎?

1998年,隨著國企的大面積破產,私營經濟接替國家經濟,如何解決龐大的私家財產成了一個難題。幾乎同時,另一種矛盾也在積累,想想當初的同事下級一個個成為百萬富翁,呆在機關內的人心裡會平衡嗎?

不平衡怎麼辦?咱倆換換!

你有錢,我有權,大家各取所需。所以,90年代權錢交易,公款吃喝開始仰頭,也成為影響穩定的一大隱患。然後,朱總理上台,想出了一個辦法:把持地方財政的錢袋子。就是搞了個國稅地稅的分稅制,地方政府能用的錢一下子變少了,但是領導們還得吃喝,導致很多地方都發不出工資,產生了地方財政危機,如何解決財政危機也成為了一個課題。

一方面是社會上巨額的危險的私人資金,另一方面是地方的財政危機,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呢?

有,搞房地產!

今生

2002年之前,住建部文件規定保障房占房地產80%,所以此前房價很低。

2002年之後,住建部要求將這80%的保障房也變成商品房,所以此後就構成了一個政府壟斷地皮,開發商壟斷房子的壟斷市場。

在一個壟斷市場,漲價是必然的,但因為此時的普通消費者購置力有限,所以房價雖然漲,但不會太離譜,太高了人家買不起啊。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是買房就是用來住的,沒有保值增值觀念,漲價主要是地皮漲,地方政府拿了收益的大頭,初步解決了財政危機。

時間來到2005年,該買房的都買了,房地產也就遇到了發展瓶頸,不過不必擔心。在政府的激勵下,溫州炒房團的遊資和熱錢來了。

不過畢竟資金有限,只能投入到一線城市,所以在這期間,一線房價暴漲,達到10000~15000/㎡,後方城市則穩定在2、3千左右。

開發商不斷地拿地、開盤,房子越建越多,普通消費者開始拋售獲利,二手房對一手房市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威脅。

為了和諧,政府決定:二手房交易納稅!

以此來克制二手房的入市。

隨著價格上漲,炒房獲利的空間越來越小,3年之後即2008年,炒房資金陸續退出市場,形成了第一輪降價周期。這個過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嘉誠,他將位於上海長樂路的「世紀商貿廣場」寫字樓賣給了亞太置地旗下。

由於炒房資金的臨時退出,政府不得不出手托市。拿什麼托?注資!4萬億!十萬億!

市場越大,要砸的錢越多!

整整6年時間,終於形成了 「壟斷市場 — 炒房者獲利 — 國家托市」的利益鏈條,同時也塑造了房地產的妖魔化形象:房價不會下跌,房子存在保值增值的功效。

2009年,房價再次全面飆升,這個時候的房地產其實就是資金的黑洞,吸引著全社會的注意。加上實體經濟自身問題造成的滾雪球效應,資金從各個角落源源不斷地流向房地產。

一直到2010年,這個沉澱了全民財富的房地產市場,才算是初步成熟,期間各種輿論,各種黑白臉證明房價要回升,要下跌。實際都是扯淡!因為他們遵循的是西方的市場經濟理論,但是房地產是市場經濟嗎?不是!

進入2012年的房地產業終於真正成熟了,它散發著迷人的魅力,所有人都在討論,都沉浸在發大財的春秋大夢,回首四周,哪家不是傾盡幾代人的積蓄拚命買房?什麼二套房?最少三套起!干實業的也失去了豪情,畢竟再怎麼樣也不如人家買房子賺的多啊。

這個時候,地方政府已經靠賣地解決了財政危機,開發商一個個進軍「百億」,從業者尤其是銷售人員可以比較輕鬆的月入N萬,年入百萬的也不在少數,如世茂的「地產女神」蔡雪梅。

至此,房地產的兩個使命已經完成:

一、積澱民間財富

沒錢,看你幾個窮小子還能翻上天去不成?

有了「不動產」,人也就多了挂念,你會比以前更努力工作,更聽話。你會為了還房貸,連公司那可惡的領導都不敢得罪一下,社會不是很和諧了嗎?

二、解決地方財政危機

這十年是賣地的十年,也是拆遷的十年。

有些人把它叫「城市化」,在一拆一建的進程中,財政收入多次翻番,錢是哪裡來的呢?

嗯,你不覺得那時菜都快買不起了嗎?

(什麼「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

對的,就是你買菜的錢。

終 結

1992年,政府給財富開閘防水;

2002年,房地產壟斷市場形成。

都說十年一個輪迴,房地產終於在2012年開始了新的一輪。在這一年,「新國八條」強勢出擊,為了市場的穩定,政府決定將這個沉澱了全民財富的口袋緊緊捂住。

口袋捂緊之後,為了避免房價劇烈浮動,需要將剛需群體趕向新居市場,然後執行限購限貸政策。反正這個時候,地方政府依舊可以獲得不斷上漲的賣地收入,有實力的開發商依舊可以拿到貸款,獲得融資。至於一線銷售,只能領著3000左右的底薪,期盼市場能回到2009年的水平。

真的能回去嗎?

10年發展,房地產使得全民皆富,但也造成了很深的社會矛盾,比如貧富差距。

(先賢早就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以,2012年開始,政府開始著手緩解這個矛盾,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將房地產分化為商品房和廉租房。但是,建設廉租房光靠政府根本不現實,所以徵收房產稅慢慢變成了現實。

這個政策的目的不是為了降低房價,但卻可以有效提高房子的持有成本。當持有成本一高,是個人都可以想到出租房子來貼補家用,商品房便慢慢承擔了廉租房的義務。

直到現在,無論是稅費調整,還是降息降准,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緩解社會矛盾,保持行業穩定,同時尋找新的High點。

想要回到過去,終究不太現實!

因為一旦找到新的High點,政府就可以緩慢淡化房地產,到時候會發現,所有人的財富都被套在鋼筋水泥了,而這鋼筋水泥只有70年的使用權,這就是事實上的財富國有化。有先見之明的開發商要麼逃離要麼轉型,正如王健林等拋售房產、萬科轉型服務商、世茂嘗試金融創新,一切事物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

第三個1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無論政府、開發商還是平民,對房地產都陷入了空前的焦慮,這個泡沫隨時都有破碎的風險。

屆時,金融、物價暫且不談,首當其衝的便是數百萬一線銷售,失業的他們,徒留一堆客戶信息,該何去何從呢?

欲聽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啥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修啥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