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餃子,下車面,你愛吃面嗎
無論南北,早上都愛吃碗面。
還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習俗,回到家,沒有什麼比面更暖心的了。
別看小小一碗面,它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曾經是乾隆皇帝設宴必不可少的佳品,堪稱「道骨仙風」。
GIF/778K
2008年中江挂面被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今年,在CCTV舉辦的《魅力中國城》競演中,多位明星蒞臨現場親自推薦中江挂面。
面一端出來,加上調料和臊子之後,香味四溢,評委們吃後讚不絕口。
GIF/1606K
中江挂面,又稱「銀絲面」,能受寵至今,無非就是因為顏值高、味道好!
GIF/339K
這碗帝王玉食除了好吃還很特別,面細如絲,細而中空。能做到如此,和它的製作工藝有很大的關係。
在機器盛行的時代,一代代手藝人始終堅持純手工製作。一千多年間,手藝人薪火相傳,才使得中江挂面的製作工藝延傳至今。
中江挂面的製作工序極其繁瑣,要經過和面、揉面、開條、盤條、發酵等18道傳統手工工序和70道小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缺一不可。
從和面到完成,總共需要18-24小時。
製作玉食的水,都是純天然的井水。製作玉食的面,也是當地種植的小麥磨成的麵粉。
水與面的調和也是很有講究的,熟練的手藝人不用測量,憑藉幾十年的經驗,就能調出水與面十分完美的比例。
其實,每一道工序都有很大的作用。要使麵條變得柔軟而又有彈性,就得靠揉面的功夫。而在和面的時候,手藝人特地加入了玉米和和薏米和成的澱粉,這樣不僅增加了麵條的柔韌性,也增加了麵條的營養性。
GIF/351K
因為所有麵條都必須在太陽升起之前,上架晾曬,所以我們經常在深夜聽到從住戶人家時不時發出摔面的響聲。
每天早晨麵條上架晾曬後,還需不斷地用竹棍劃面,以免黏在一起,影響口感。
一排排懸在木架上的麵條,細如垂柳的挂面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閃。一道道自然的工序加上大自然的釀造,一根根「面細如絲,細而中空」的宮廷貢品就這樣誕生了。
清代詩人王朗山在《玉尺山人詩抄》中寫道:"中江燒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
點擊展開全文
※美味的蔥花餅
※農家土雞做法
※如何自己在家釀葡萄酒
※這些菜,道道讓你吃到忘不了
TAG:吃出來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