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軍力不強源於生產力的結構性缺陷

北宋軍力不強源於生產力的結構性缺陷

國人對北宋的印象基本是「積貧積弱」,為何這樣認為呢?原因可能在於北宋未能征服兩個主要敵國——遼和西夏,最終為後起的金人所滅。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北宋期間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對外貿易繁榮,工商業興盛。咸平三年(1000年)的GDP為265.5億美元 ,佔據世界比重的22.7% ,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北宋時期,因推廣占城稻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綜合國力的強弱決定軍事力量的強弱,北宋在兵源、糧草、國土面積和科技實力遠超契丹和西夏的情況下,為何總顯弱勢?

北宋立國前,北方屏障燕雲十六州已被契丹佔領,失去了長城的防護力,西北河套地區已成西夏,北宋騎兵數量遠低於漢唐,也不及遼(70多萬匹戰馬)、西夏和金(初期50多萬匹戰馬)。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往往是游牧民族攻擊農業國家的主要力量。在與步兵的交鋒中,特別是在馬鐙發明之後,騎兵所具有的優勢無疑是無可匹敵的。 騎兵的優勢體現在:

1.速度快、突擊能力強。與步兵相比,騎手加上馬匹無論在重量還是在速度上都是步兵所無法匹敵的。

2.機動性強,騎兵可以利用馬匹的速度在長途奔襲合圍殲滅戰一種發揮關鍵作用。

3.高度的優勢。與步兵相比,騎手在馬匹上居高臨下,可以打幾個更大的範圍。

4.由於騎兵的優勢,戰鬥一旦騎兵從步兵薄弱的的側翼後後方突入敵方步兵方陣,將會給敵人造成巨大的混亂。

北宋政府養馬數量最多不過21萬匹,而西漢漢武帝有40萬匹,唐朝最多高達70.6萬匹,創造世界歷史記錄。

首先,宋朝的版圖之內缺乏可供大量養馬的土地。軍隊所用的馬匹和民間的馬匹要求不同,必須是成年的公馬,而且體力要足夠好。要得到這樣的馬,依靠圈養是不可能的,必須放牧,也就是要有大片的牧場供馬生長繁衍。

北宋疆域圖

其次,馬生長於比較寒冷的北方地區,對於溫暖潮濕的氣候是不適應的。因此在長江流域根本無法養出優良的軍馬。整個中國古代,能夠養馬的地方大致是兩個,一個是西北,一個是東北。漢朝和唐朝養馬,主要都是在西北。在宋朝建國時,這兩片地區都已經被游牧民族佔領,宋朝必須首先奪回這兩片地區才能在那裡養馬。但是沒有足夠的戰馬又不可能去佔領這兩片地區,對北宋而言這就是悖論。

但是有一點是應當注意的,那就是宋朝的版圖包括了甘肅東部地區和陝西大部地區。漢朝就曾在這一地區大規模養馬,宋朝為何不能效仿呢?以筆者個人觀點,這恐怕要從當地環境變化的角度來考慮。一個地方曾經適合養馬,並不意味著以後也會同樣適合養馬。從唐朝之後,西安再也沒有成為中國的首都。西安雖然是江山形勝之地,後來的宋元明清也未必就不想去西安建都,但是那裡的生態系統實在是無法承擔作為一個首都的壓力了。因此,也不適合養馬。最後在黃河兩岸養馬,但氣候不適合養軍馬。

綜合而言北宋雖然總體國力強於遼、西夏和金,但生產力存在結構性缺陷,最突出的體現在生產戰馬的能力不足,非不願養而不能養,對有著廣闊草原腹地的遼、金,沒有強大的騎兵,宋朝即使奪回了燕雲十六州,恐怕也無力遠征。以步兵為主力、騎兵為機動的彈性防禦策略,才是宋朝的理性選擇。不過這也是嘗試多次軍事實踐得到的無奈選擇吧!

燕雲十六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書院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流行與興盛於哪個朝代
宋朝逢戰就賠款但是卻很富裕是為什麼?
北宋並非「積貧積弱」,其滅亡的致命禍根,從開國時就已埋下
兩則職場情商小故事,看不看隨你,有沒有用隨它
他是史上死得最憋屈的將軍,最後也沒有找到兇手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