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最膾炙人口的13首詩,你還有不會背的嗎?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浪漫主義詩人。二十五歲起「辭親遠遊」,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永王兵敗,被投進潯陽獄,又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存世詩文千餘篇,詩歌風格飄逸豪放。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有《李太白集》傳世。
代表作品
①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寫作背景 開元十三年(725),二十五歲的詩人離開家鄉四川,開始了仗劍遠遊的豪邁生活。這首頗有繪畫意味的詩作,就是詩人剛剛離開蜀地和三峽後在荊門的長江舟中寫成的。
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指的就是這一壯遊。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緻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岭,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有一番景色。
思想內容 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抒發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更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詩中名句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②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寫作背景 這首詩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輕時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開元十三年(725)以前。
思想內容 本詩表達了詩人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戀戀不捨之情。
詩中名句 全背。
③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
思想內容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詩中名句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④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因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故作此詩。
思想內容 李白在一個春夜聽笛子曲《折楊柳》後,開始想家。
詩中名句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⑤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三年在長安寫的。當年三月,李白自知不為朝廷所用,上書請還,玄宗賜金,離長安而去。此詩應是寫於這段時間。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此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此詩取名於「月下獨酌」,包含李白最喜愛的兩個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均有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蘊。
思想內容 這首詩以豐富、奇特的想像,一波三折地描寫明月、身影與自己「成三人」的情況,反映了詩人政治上失意、受人排斥的孤獨與鬱憤。
詩中名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⑥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寫作背景 公元 742 年(天寶元年秋),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被世人稱作「詩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一樣干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後,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天寶三年春),變相攆出了長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
思想內容 本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自己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抱負,表現了詩人對人生前途樂觀的態度,充滿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詩中名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⑦
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寫作背景 一般認為,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於公元742年至公元744年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的不測之手。
思想內容 《蜀道難》是他襲用的樂府古題。他展開豐富的想像,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並從中透露了對社會問題的憂慮與關切。
詩中名句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⑧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寫作背景 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8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鬱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藉此詩來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思想內容 這首詩看似寫的都是及時行樂、看透人生、只願長醉不願醒的情感,相當消極,但深入理解李白的內心深處,就會發現李白不是真正消極頹廢,而是胸懷抱負卻不能施展,便借酒發泄,以此來排解心中的苦悶,表現對權貴和世俗的蔑視。
詩中名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⑨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寫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李白因遭排擠,離職去京。第二年,他由東魯(山東)南遊吳越,行前寫了這首詩與朋友作別,因而此詩又名《與東魯諸公》。
思想內容 這是一首記夢詩,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洒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並無消沉之感。
詩中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⑩
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
義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
寫作背景 此詩是詩人遊覽越中(浙江紹興),有感於其地在古代歷史上所發生過的著名事件而寫下的。在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從公元前510年吳正式興兵伐越起,吳越經歷了槜李之戰、夫椒之戰,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以及進攻姑蘇的反覆較量,終於在公元前473年越滅了吳。此詩寫的就是這件事。
思想內容 全詩通過昔時的繁盛和眼前的凄涼的對比,表現人事變化和盛衰無常的主題。
詩中名句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十一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寫作背景 李白在長安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又開始了周遊生活。
在753年(天寶十二年)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雲將要離去,他為餞別李雲而寫成此詩。
思想內容 全詩慷慨、豪放,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
詩中名句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十二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玄宗天寶末(約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別友人時所作。
思想內容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詩中名句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十三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寫作背景 天寶十五年(756),也就是安祿山叛亂的第二年六月,李白從安徽的宣城來到了長江邊上的廬山,直到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璘之詔下山,在廬山上度過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寫了二十四首詩。
思想內容 作者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飛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誇張瀑布的壯觀,表現了作者對廬山壯美景象的讚美之情。
詩中名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馬上來練一練吧!一定要做完題再看答案哦!
秋風引
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 孤客最先聞。
【小題1】此詩中流露詩人哪種情思?( )
A.送別之情 | B.思歸之心 | C.喜悅之意 | D.憤怒之思 |
【小題2】「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意境與下面哪一項相似? ( )
A.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 B.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C.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D.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
○
【答案】
【小題1】B
【小題2】A
小題1:
試題分析:本詩中作者的情懷從最後一句「孤客最先聞」中體現出來。秋風吹到庭樹,每個人都可以同時聽到,不應當有先後之分。而惟獨孤客「最先」聽到,可以想見,他對時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寫出了孤客羈旅漂泊思家念歸的心情。因此選B 。
小題2:
試題分析:因為有上一小題做基礎,因此學生很容易就選擇出李白的《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與此詩意境相同,都是寫思鄉情懷的。
※這7張圖你一定沒有看過,說出了教育孩子的全部真相!
※當今社會一種可怕現象:家長怕孩子,一哭二鬧三絕食就妥協了
※《爸爸去哪兒》陳小春:爸爸愛媽媽,是對孩子最好的家教
※4招老師都沒教過的絕招,寫作文原來這麼簡單!
※讀讀孟浩然的詩,總覺得歲月是那麼靜好(附詳解)
TAG:小學語文微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