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中秋將至,向古代君子學學如何送禮

中秋將至,向古代君子學學如何送禮

在古代,三年一次的鄉試都被安排在農曆八月,相傳,每到中秋,大家便嚮應試者贈送禮物,祝願其金榜題名、月中折桂,表達心中美好的祝願,後來慢慢演變成傳統,盛行不衰。

如今,中秋節又要到了,有人卻感到麻木,有人為禮品發愁,我們似乎都忘記了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核。

中秋送禮,不需要借用那些時髦的概念,因為傳統文化中就有很好的典範——「君子之道」。

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為君子?

君子是中國人最崇高的人格理想,我們對於君子提出了很多很多要求,單單一本《論語》,討論君子小人的就有16句之多,而提到君子的更多達100多處,更不用說孔子之後的歷代賢達了。

那在此嚴苛的標準下,哪些人可以被稱為君子呢?

有人會說孔子:

孔子出門遇雨,但卻不願意向子夏借傘。因為孔子知道子夏吝惜財物,而他認為與人交往時應讚賞對方的長處、避諱對方的短處。之所以不去借,是害怕子夏不肯借而張揚了子夏的小氣。

還有人會說嵇康:

山濤和嵇康同為竹林七賢,關係親密。後來山濤接受了司馬氏的徵辟而出仕,祝賀的人絡繹不絕,嵇康也送上了他的賀禮——《與山巨源絕交書》。雖是絕交書,但文中卻數落自己的不是,對山濤並無一句惡語。

到了近代,會有人提名胡適:

林語堂留學期間,經費用盡,曾兩次向胡適求助。胡適先後匯給林語堂2000美元,囑託這是北大的工資預支款,請他歸國後一定要回北大工作。然而當林語堂學成歸來到北大任教時才被告知,哪有什麼北大的工資,那都是胡適的資助。

這三位賢達在「五德」方面做得都非常不錯,都符合君子的標準:「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交絕,不出惡語」「君子周急而不濟富」……

所謂「五德」,就是「仁義禮智信」,是儒家總結的君子的行為準則。

仁,要求我們為他人著想、嚴己寬人;

義,讓我們知道要有理想有堅持;

禮,指的是祭祀禮法,意在尊重那些值得被尊重的事物;

智,是指關於這個世界的所有知識和技能,讓我們能夠明辨是非、看清世事;

信,待人接物都要實事求是,真誠可信。

君子也送禮收禮嗎?

不過說到五德,「禮」這一條就經常引起誤會。禮的側重點從原來的「禮節」慢慢移到了「禮物」上,染上不少功利色彩,更有人覺得送禮已經是一項陋習了。

那君子們是怎麼看待送禮收禮這個問題的呢?

孔子肯定是收的,他說:「只要帶了拜師禮的,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而且孔子是講禮尚往來,陽貨趁他不在家的時候給他送了一隻烤乳豬,孔子雖然很不喜歡他,但是禮物已經收了便一定要去回訪。

在送禮這件事情上,胡適先生給我們示範了正確的做法。

袁瓞是台北街頭一個賣芝麻餅的年輕人,他喜歡研究政治,於是冒昧向名滿全國的大學者胡適先生寫信請教。沒想到胡適居然耐心地回信了,倆人還成了忘年交。胡適邀請袁瓞來家裡做客,而客人袁瓞所帶的見面禮是10塊芝麻餅。

後來,袁瓞(dié)偶然提起自己鼻子里長了瘤,擔心是癌,胡適立即提筆寫信給台大醫院院長,信中說:「這是我的朋友袁瓞,一切費用由我負擔。」臨別,胡適還贈給了袁瓞《中國古代哲學史》等五本著作,說「以後需要書,儘管來拿」。

這就是君子送禮的正確姿勢,回信、著作,甚至是介紹去台大醫院治病,代表的都是胡適的情誼,而他自己並無所求。難不成會是為了以後能免費吃芝麻餅?

禮物,是表達情誼的手段,而不是尋求回報的投資,孔子收禮也只是認為這樣會形成尊師求學的風氣。送禮的行為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禮物的分量要適宜、立意要正當。

推薦同類型文章

(轉自【吳曉波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明倫書院minglun3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150句古今對偶佳句,讀完唇齒留香
做一個有溫度,有靈魂的人
看古人如何感謝恩師
中國傳統老手藝你還知道多少?
讀這一分鐘,讓你受用一生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