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中國2.2億80後的困境
中國80後的總人口是2.2億,其中大學生4000萬,80後和90後農民工1億,獨生子女5000萬。作為深受中國轉型歷程形塑的一代,80後也是獨生子女的第一代。「與前幾代人相比,他們擁有更高的教育程度、更多的人在非公機構就業並處於流動狀態、更擅長使用互聯網獲取和交流信息。」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春玲認為,這些特徵與中國邁向現代化的轉型進程密不可分。
分析表明,原本該由社會承擔的教育、養老責任被硬性嫁接到家庭身上,導致獨生子女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優勢遞減效應」。同時,房租和房貸在日常支出所佔的高比例,體現了80後年輕群體沉重的生活壓力;而面對逐年加大的就業壓力和「文憑貶值」,畢業生深陷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泥沼。
李春玲認為,家庭背景對青年群體的成長影響很大,「拼爹」確有其事,挑戰著我們傳統文化中「知識改變命運」的慣常思維。通過對985高校在校生經濟生活條件、學業成績、社會交往和就業預期的數據分析表明,知識只能在程度上改變命運。「他們的起點並不完全平等,不僅進入大學的機會不同,而且進入精英大學後適應能力依舊受到家庭經濟和社會地位的隱形制約。」李春玲說。
被稱為「網路上的原住民」的80後,在消費主義與轉型期下呈現價值真空的現狀。消費、娛樂與政治在他們生活中密不可分。「80後網民以其運用互 聯網的優勢和流行文化的主導者身份,創造出了草根化、平民化、娛樂化且不乏叛逆精神和批判力量的青年文化,開闢出了80後的話語空間。」有學者表示,80後知識精英高度肯定改革開放,對社會未來較有信心,但對當下社會持消極評價。
在中國,一紙大學文憑曾經是迅速成功的入場券,彼時高等教育在這個國家稀少而珍貴。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就像中國的許多事情:從出口鞋子到建造高鐵一樣,高等教育出現「大躍進」。今夏,700多萬名學生將從這個國家的大學畢業,與10年前相比,是令人驚訝的5倍增長。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授予博士學位最多的國家,2009年有5萬新博士。此外還有127萬名中國學生留學國外,是全球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僅去年一年就有28.5萬人赴海外求學,比2009年增長24%。如此壯觀的人才增長已令大學畢業生的求職變得愈發困難。同時,這也引發了有關教育質量的質疑,學位授予變得輕而易舉甚至被頒發給那些不合格的人。
在這種追尋更多正規教育的熱潮中,許多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在中國,成功所需要的不僅是學術資格。人際關係、政治敏銳、社會技能、個性特徵以及努力奮鬥,這些更重要——中國的新一代必須從校外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國的父母們仍樂此不疲地將辛苦積攢下的錢投入到子女教育中,認為更多文憑能換來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工資。我個人就知道不少例子。梁明偉(音)的父親就把兒子的人生規劃得很好:在中國讀完本科,再去美國讀兩年碩士,他父親會支付全部70萬元人民幣的費用。然後梁會回北京娶妻、生倆孩子——可留給父母照顧,若他想在其他城市發展事業。梁苦笑著說父親想讓他先把(教育)基礎打好。梁最終選擇了在香港讀一年制碩士,因為他覺得美國的費用太高,會給家庭帶來巨大負擔。
在全中國,有成千上萬這樣的父母。梁父通過巨大努力獲得了職業文憑,憑此躋身於一家國營石化公司的管理層。他的一些同輩因為有外國文憑混得更好。然而時代已經變了,歸國者的巨大人數正令其文憑貶值。他們如今擁有的東西已不像10年前那麼特殊,更沒20年前那麼值錢。就像中國人調侃的,「海龜」變成「海帶」了。大學畢業生曾經認為(文憑)會自動讓他們在跨國公司得到好薪水的職位,如今沒門了。
對那些拿本土文憑的人來說,日子就更難過。據調查,2008年30%多畢業生沒找到工作,就業者的平均起薪約為1500元。大多數人想在北京、上海、廣州和其他東部和南部的大城市工作,這些地方競爭激烈、生活成本高昂。其實,在中國中西部有很多機會,但很少有畢業生願意去。中國的年輕人將不得不調整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值,這是個艱難的過程,因為多數人作為家中獨子被驕縱慣了。他們在離開學校後第一次嘗到了現實生活的滋味:許多次求職被拒,正面臨著只能在小公司就職,薪水低且工作時間長的就業前景。
美國超震撼短片《夢想》當你扛不住的時候就看一下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註是一種態度!
為您精選6個優質微信號,喜歡就長按關注哦。
古史今談
lishi696
文史大聯盟
wen--shi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好看歷史
hao---kan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歷史連萌
his--tory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時代舟刊
shi---dai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好看連萌
haokanese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此人突然回國,美日慌了!帶回的東西,讓中國不再受制於人!
※日軍一萬人緣何橫掃東北?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
※東北人民被日軍奴役的那十四年,你了解么?
TAG: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