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麼美的古詩詞,卻不知作者是誰!

這麼美的古詩詞,卻不知作者是誰!

佚名,亦稱無名氏,佚名不是沒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沒有署名,或是由於時間久遠等原因作者的真實姓名查無根據,或者根本就無法知道作者是誰。源於古代或民間、不知由誰創作的文學、音樂作品會以佚名為作者名稱。

《彈歌》

先秦:佚名

斷竹,續竹;

飛土,逐宍。

去砍伐野竹,連接起來製成弓;打出泥彈,追捕獵物。全詩才八個字,卻寫出了從製作工具到進行狩獵的全過程。反映原始社會狩獵生活的二言詩,句短調促,節奏明快,讀來很有情趣。此詩的語言兩個字一頓,節奏明快,凝重有力。

《青陽渡》

魏晉:佚名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青青的荷葉蓋住了盈盈綠水,芙蓉穿上了紅衣服。水下有連成線的藕,上面有大頭蓮子。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

南北朝:佚名

華山畿,華山畿,

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

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華山畿啊,華山畿,你既然已經為了我死,我獨自一人又怎會苟活?若你可憐我此時的處境,就將棺木為我打開吧,我願意陪伴你共赴黃泉。《華山畿》是南朝時流行在長江下游的漢族民歌。相傳當時有個女子,在哀悼為她殉情而死的戀人時,唱了一首歌。歌的開頭一句便是這句驚風雨、泣鬼神的「華山畿」,後來用它作為歌調的名稱。

《採桑子·年年才到花時候》

宋代:佚名

年年才到花時候,風雨成旬。

不肯開晴,誤卻尋花陌上人。

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

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

成旬:一作「經旬」,即連續下雨十來天。如果只是「風雨成旬」,那麼那些痴情的惜花者也許會想:總該有一刻的天晴吧,只要乘這個機會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今朝報道天晴也」就忽如絕路逢生,然而緊接著又一個轉折:「花已成塵」!「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懟語,也是痴想。這種痴,正說明了他的情深。

《雜曲歌辭。牆頭花》

唐代:佚名

蟋蟀鳴洞房,梧桐落金井。

為君裁舞衣,天寒剪刀冷。

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為舞春風多,秋來不堪著。

《千秋歲令·想風流態》

宋代:佚名

想風流態,種種般般媚。

恨別離時太容易。

香箋欲寫相思意,相思淚滴香箋字。

畫堂深,銀燭暗,重門閉。

似當日歡娛何日遂。願早早相逢重設誓。

美景良辰莫輕拌,

鴛鴦帳里鴛鴦被,鴛鴦枕上鴛鴦睡。

似恁地,長恁地,千秋歲。

「畫堂深」三句補充說明了相思痛苦的緣由:卻只見畫虛深遠,門戶重重,魚雁難傳,相見無時,即使相思句寫萬言,相思淚濕香箋也無劑無事,一片絕望之情。這首詞是流傳於北宋年間的一首無名氏作的詞,宋徽宗政和七年,流傳於鄰邦高麗,後失傳,幸而在朝鮮《高麗史·樂志》中保存下來。幸運的是韓國人沒有說這是韓國人所作詩詞。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文化福地 的精彩文章:

令人落淚的傷心詩詞,讀了第一首就傷心不已
一生僅憑一首詩詞便流芳千古的詩人!
這些相思詩句,有沒有寫進你的心裡?
晚清年間的大俠,他們武功高強俠肝義膽流傳千古
最有骨氣的亡國之君,臨死前留下一句話讓人悲嘆

TAG:傳統文化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