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了吃 還真是什麼都做得出來
在吃這件事上,中國人的執著和考究,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來得兇猛。
為了吃粽子,發明了端午。為了吃月餅,發明了中秋。為了喝臘八粥,發明了臘八節。為了吃餃子,黃河以北的人民更是找到了各種名頭,立秋、冬至、頭伏、春節、破五……
總之一切大小節日,都是大吃一頓餃子的好時候。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為了吃,絕對是什麼都做的出來。
但幸虧也是因為這股吃貨的力量,才推動了人類美食的可持續發展。
人類每一次的進步,最大的體現就是在吃上。
鑽木取火,實現了從生食到熟食的跨越,成就了烤炙的美味。
陶質器皿的誕生,催生了更加入味的蒸、煮等烹飪方式。應運而出的則是增加食物美味的各種調味品,比如醬油和醬的誕生,就為中國人餐桌上的食物增添了風味。
據說最早的醬油出現在周朝,人們先發明了用黃豆、小麥等發酵製作醬的工藝,這種醬時間長了表面變會出現一層汁液,而人們意外的發現這種汁味道更好,於是便改進位醬工藝,專門來生產這種汁。
你看,要不是吃貨們的不斷摸索,哪有現在的滷味、燉肉、丸子以及醬油雞、醬油鴨、醬油肉、醬油炒飯……
醬油從中國發明後,也流傳到了各國,造福了世界各地的吃貨,像日本刺身的必備調料里就有
醬油,可見中國和國際美食界的互通由來已有。
現如今除了各國特色餐廳在中國比比皆是,在美食的品鑒上,吃貨們也開始向國際標準靠近,比如被全世界遊客追捧的《米其林指南》進入中國後,就受到了吃貨界的熱情追捧。
《米其林指南》誕生於1900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旨在為旅客在旅途中對於餐廳的選擇提供精準、美味的嚮導。
出現於《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館至少先要獲得到「一副刀叉」的標記,這種標記是指南對餐館的基礎品評標準,從「最高的5副到1副」不等,表明餐館的舒適度。
在此之上的評選,才是米其林星級,從「一顆星到最高的三顆星」,主要針對的是烹飪水準。(即主要是對烹飪主廚的肯定)米其林給餐廳作出的星級評定共有三級,三顆星是餐飲界的最高榮譽。
《米其林指南》中對不同的星級是這樣定義的:
一顆星★:
優質的烹調,不妨一試;
兩顆星★★:
烹調出色,不容錯過;
三顆星★★★:
卓越的烹調,值得專程造訪。
米其林三星餐廳一般是經受過米其林數年的觀察,且一直保持一貫的高水準,才能最終得到三顆星;而一
旦出現任何問題,也極有可能給予撤星處理。
這也使得《米其林指南》100多年來一直以其理性客觀的評判標準而受到旅客的青睞,人們相信米其林的權威性,並給予它「美食聖經」的稱謂。
《米其林指南》於2016年首次登陸中國內地,又於今年的 9月20日,再次走進中國上海,延用去年「米道上海」的主題,發布2018《上海米其林指南》(「米道」——上海話味道的意思,與米其林餐廳指南的核心餐廳以及廚師有關係)。
在這次的《上海米其林指南》發布會上,欣和作為米其林的官方合作夥伴之一,也為大家展示了這家調味品公司為美食所付出的精力和耐心遠超想像。
他們以藝術化的裝置體現了醬油的釀造過程,以「綻放的生命」為主題,將六個月的釀造周期切割為六個不同的部分,體現著時間的變遷和釀造的變化。
每一顆黃豆,經過陽光、空氣的滋養,以及獨特的菌群發酵,默默蓄力,發生著由淺入深的顏色更迭,最終釀造出一份高品質的醬油,現場還利用不同場景元素的結合,體現了欣和三款不同的醬油個性:
氣質品味款
:六月鮮——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職場女性,每一次的下廚只為心愛的他。品味獨佳的她選擇同樣質感一致的六月鮮。
愛吃美味款
:味達美——專心只愛研究美味的她,每一次都都能獲得新靈感,作出不一樣的創新味道。味達美滿足熱愛烹飪的他所有需求。
意念環保款
:禾然——善待自然的愛意,讓每一餐都挂念著對土地的呵護和對大自然的敬意。有愛有新意的她在禾然找到自己所愛。
而這每一個life moment也象徵著米其林廚師要經歷的,經過不同時期的起伏波折,才能沉澱成為一名合格的主廚。
成立於1992年的欣和是國內領先的調味品企業,始終遵循著「待世界如家人」的理念,深耕飲食生態的改善。
為了讓廣大吃貨嘗到健康美味的調味品,25年來,欣和從當初的一袋醬,發展成為如今多品類的食品企業,一路走來,始終不忘初心,不斷取得了消費者的信任,是消費者口中的放心調味,這也算是一種不斷進取的吃貨精神吧!
《上海米其林指南》選擇欣和,既是對欣和品質的高度信任,也是米其林指南本土化的重要一步,而欣和也將繼續傳承釀造精神,不斷綻放生命力,讓美食成為文化的使者,進一步助力中華美食的國際化。
畢竟,中國人為了讓全人類吃到更棒的美食,可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的!
※你那麼優秀,別輸在顏值上
※香港教育局副局長的兒子跳樓自殺: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孩子?
※比無知更可怕的是偏見,比財富更重要的是做自己
※女人其實不知道,這才是栓好男人的最佳辦法...
※你的手機里,住著一個人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