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場改革的破壞者

一場改革的破壞者

我們知道司馬光,最早應該就是在「砸缸救人」的故事裡。所謂「三歲看八十」,這個小男孩日後果真成就不錯。單單是一部《資治通鑒》,就能讓他名垂千古了。然而,站在另外一個角度,他是一場變法改革的破壞者。

王安石變法,後人對此評價非常高,認為它是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改革運動,梁啟超認為這場變革「實國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譽之社會革命」,列寧稱讚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王安石畫像

然而,當時的人們沒有正確認識到這場變法的改革意義。理學大家朱熹就多次對王安石的變法進行批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也持有反對的意見。整個南宋一代還片面地把北宋亡國之原因歸結到這場變法上來。

其實,從變法之初,司馬光多次上書極力反對,不被採納之後,他閑居洛陽,迴避變法運動。這個時候,應該說他還只是這場變法運動的旁觀者,還沒有真正去阻撓和破壞變法。

也許是王安石的變法註定要失敗。對於司馬光來說,機會來了,元豐八年他入京主持國政,便大展拳腳,「盡廢新法」。他終於直接站在變法運動的對立面,成為這場改革的破壞者。

司馬光畫像

雖然,司馬光扮演了變法運動的反面人物,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就反對王安石個人。史載,王安石去世後,司馬光曾說:「介甫文章節義過人處甚多,……方今……不幸謝世,反覆之徒必詆毀百端,……朝廷宜加厚禮,以振浮薄之風。」這裡隻字不提政治方面,只是對王安石的道德文章給予了肯定。如此,司馬光還算是一個厚道之人。

清明上河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家 的精彩文章:

馬上得之,馬上治之,終滅亡
三國中,他心理承受能力之弱,讓人大跌眼鏡
以貌取人,致親生兒子互相傷害
以艷詩作答,以艷詩為復,不是才子佳人之間的情事
打臉自己,後嘔血而死

TAG:史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