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正義的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讀周濂《正義的可能》

一個正義的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讀周濂《正義的可能》

在我心裡,周濂和劉瑜夫婦是學術界里難得的"神鵰俠侶",因為二人都接受了嚴格的政治學和哲學的專業訓練,即使按照最嚴格的定義,也可以稱得上「公共知識分子」。再往前追溯,也許只有錢鍾書夫婦——但是即使他們,也會在「公共」領域雙雙失語。

本書是周濂的隨筆、演講、談話乃至採訪記錄的合集。雖然文章很散,但是或遠或近都是圍繞一個主題來談的:社會正義。

作為隨筆而非專業論文,本書從閱讀體驗上對讀者還是比較友好的——有人會批評寫的太膚淺了。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把「正義」這個抽象的概念從不同側面描述出來,類似於《論語》裡面孔子對「仁」在不同場合、面向不同對象的不同描述。當然,作者還是很厚道地在每篇文章的最後,用簡短的幾句話點明自己的主旨,然後文章戛然而止。雖然點了題,但是沒有進一步的闡述,總覺得不過癮啊。

在一篇採訪中,作者描述他眼中的社會正義是什麼樣子:社會正義,在消極的意義上體現在不在制度上羞辱任何人,在積極的意義上體現在保證每一個人有基本的能力去追求他想要追求的人生。

全書對正義的探討圍繞「自由」和「平等」等核心概念展開。對自由的定義五花八門,作者並沒有對自由下一個權威定義或長篇大論地綜述別人的觀點,而是在一篇篇隨筆中,通過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自由是什麼或不是什麼。「自由這些詞,只有當我們把它們打碎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十分熟悉的碎片時,它才能團結我們」。

關於關於平等,作者自陳是一個「平等自由主義者」,思想上似乎師承羅爾斯。在第126頁「給平等最後一次機會」,作者引述朱特的話警告「任何一個主張穩定壓倒一切的國家」:「極端不平等的社會也是不穩定的社會。不平等會引起內部分裂,而且遲早會引起內部鬥爭,其結果往往是不民主的」。

作為一名「公共知識分子」,「生活在學院中而積極地面向公共社會發言」,全書在字裡行間表達了對政府的警惕(也許只是限於審查制度沒有寫透)以及對未來的謹慎樂觀情緒。一篇採訪名叫「改變觀念就是在改變世界」,呼應序言中提到的例子:

法國大革命時,路易十六驚慌失措之下問道:造反了嗎?有人回答:不是造反,而是革命。造反與革命,一詞之差,不僅是詞語的轉換,更是觀念和理念的革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竹語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竹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