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誰說中醫不科學?看看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神經學博士怎麼說的?

誰說中醫不科學?看看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神經學博士怎麼說的?

傳統中國醫學就是在說明血循環,治循環的病正是中醫的專長。許多西醫無法回答的現象和人體運作的原理,都可以在中醫理論中找到合理的解釋。我們老祖先所講的中醫都有深層生理學上的意義。事實上,中醫對循環系統的了解遠遠超過現代的生理學。

血液循環的因果既然無法在西醫理論中找到答案,我們就不得不去研究中醫的氣與經絡。氣事實上是一種 「共振」,也就是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所有的人類基因圖譜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公布了。但所謂的基因療法對十大死因,卻沒有一項有直接療效。在發達國家的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我們所知道的疾病沒有一個是可以用基因療法來治療的。

現代醫學如此發達,每年發表許多論文,但是我們在學理上好像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十大死因名單上的那些病,自古就存在了;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慢性病等。

為什麼身上只有2%的動能可以利用來支持血液循環,剩下98%的是位能?

內臟如能符合心臟的共振頻率,就會跟著心臟一起振動,所以血管也會一胖一瘦、一胖一瘦的變化,像個小心臟一樣,血就容易跟著進來。身上任何一個地方的肉,血本來是進不去的,但是如果這坨肉與心臟一起搏動,血就很容易進去。

五行與五氣

五氣對應著特定的頻率,特定的頻率提供特定的共振波長。

肝氣就是增加肝功能的那個東西,腎氣就是增加腎功能的那個東西,胃氣就是增加胃功能的東西等等。所有的器官都得在正確的位置上,然後要有氣去運轉,把所有的功能發揮出來。所以「氣」可以從功能的角度來看。

當我們肺功能不好時診斷上就叫「宗氣」不足。中醫理論中的元氣,就是指命門之氣,也稱「中氣」,走三焦包含整個循環系統。營氣是營養,衛氣是免疫能力。而「中氣」不足則是指心臟的功能不佳。

宗氣出於胸中,是飲食水谷所生化之氣與吸入之新鮮空氣結合而成,是一身之氣運行、運輸、分布的出發點,主管含有氧氣的血循環。營氣為宗氣貫入血脈的營養之氣,行於脈之中,又稱陰氣,主管血液中養分的運輸。衛氣是宗氣宣發於脈外的氣,又稱陽氣,行於脈處,散布全身,為防禦外邪的抵抗力。

中醫說元氣從心臟而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宗氣就是血裡面所含的氧氣,是從肺去交換的。營氣是脾胃運化的水谷,是經過腸胃消化的營養。衛氣是衛在脈外、防禦外敵,就是你的抵抗力,像是白血球、免疫球蛋白等等。

我們的整個循環系統是由心臟和血管系統共振所構成,所以心臟功能足不足,要看負載有多大。根據我們的研究,命門的「氣」與冠狀動脈有直接的關係。很多心臟萎縮或衰竭的病人,直接是命門受傷的結果。

上古智人的醫學:

每回遇到考古學家,我都很想問他們這個問題:「經絡是如何找到的?是不是神農氏告訴我們的?」以前可能有很多像黃帝、有巢氏、伏羲氏、神農氏這樣的智人,甚至更進化、更聰明的人種,只是後來混種或絕種了。目前在考古上有這樣的觀點,我們對中國文化也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我有些相信「上古有真人」這句話。有的說法是:黃帝、炎帝綜其大成,而研發階段在歷史上則已經失傳。我們拿到的就像現在的內科醫學等,已經是研究的結果了。

中醫比較強調外治,也就是從體表的經絡上治病,而不強調針對臟腑的直接內治。事實上外治比內治有效,吃藥也大部分是外治,也就是歸經,而不需要開刀到內臟裡面去割割補補的。

中醫在理論的動作上很強調外治,強調身上經絡穴道系統與內髒的關係,所以只講心經、不講心臟。中醫所稱的命門就是心臟的循環,在治療心臟疾病時,如果命門有傷就要從命門下手。

在解剖學上,如果從經絡系統及穴道系統來看元氣,就是命門與三焦(由能量或氣的觀點);從循環系統來看元氣的話, 就是心臟跟循環〈由血液或結構的觀點〉。

針灸有效的「氣感」只是一種感覺到的現象。而且每個人的感覺不同。通常循環功能越在邊緣的人一一也就是有點差又不太差的人一一感覺最強。中醫針灸所謂酸麻腫脹的感覺,每個人都不太一樣。如果針對了,這些感覺應該循著經絡走。至於說酸麻脹痛哪種感覺比較好,則沒有定論,本身也沒有意義。

中醫書上說:「清陽發腠理,濁陰實五臟」,就是說動脈血壓波在身體內部五臟都是低頻(濁陰)的,越往外傳播就越多高頻,亦即越往周邊,體表(腠理〕的高頻(清陽)組成相對也就越多。

在心臟收縮產生的波動傳遞到一個器官時,它只要匹配這個共振的頻率,就可以接收這個波動的能量。在心腎不交時,心臟因為過度做功,就心慌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