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款坦克讓蘇聯絞盡腦汁保密,剛一亮相就讓北約所有坦克過時

這款坦克讓蘇聯絞盡腦汁保密,剛一亮相就讓北約所有坦克過時

【軍武次位面】作者:coingun

無論是蘇聯最開始使用的BT快速坦克,還是大名鼎鼎的T-34系列坦克,又或者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進入冷戰初期以來誕生的T54/55坦克和T-62坦克。蘇聯坦克留給大家的印象往往是粗糙耐操,價格低廉,宛如「蟲群」一般的存在。

特別是蘇軍自裝備一戰成名的T-34系列坦克以來,「五對負重輪」的傳統就一直被保留和發揚光大。並且藉助它的子孫們繼續傳承(沒錯,就是中國59之類的坦克),今天在軍迷心中已然變成「精神污染」般的存在。

然而在T-62坦克之後,蘇聯秘密研發了一款更加新型的坦克,這款坦克首先在負重輪上終於擺脫了「五對負重輪」的魔咒。其次,其應用的先進技術不光使得這輛坦克被譽為「蘇軍第三代坦克鼻祖」,還使得其研製成功直接促成了日後更成熟的T-72坦克的誕生。最後,也正是因為具有遠見的研製思路和使用了諸多先進的技術,使得與這款坦克相關的一切工作都被執行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嚴格到北約直至T-72坦克都批量服役後,才從一些叛逃的蘇聯人員口中得知一二。

這款坦克甚至在某些方面連日後的T-72坦克都無法比擬。這款坦克生產數量之稀少,保密之嚴格,甚至是蘇聯至親的東德都沒有資格裝備這款坦克。即使是蘇聯人自己的部隊,也僅僅是裝備給了號稱精銳中的精銳的「近衛軍部隊」。

這款坦克就是T-64。

之前我們講過T-62坦克,T-62坦克可謂是二代坦克中的極品,其一經問世就極大地震撼了北約,也震撼了當時的中國。事實上,早在1960年T-62坦克投產後,北約就很清楚的意識到蘇聯的坦克已經與自己的坦克拉開了差距,並且他們感到T-62坦克的出現可能只是一個開始而已,蘇聯人極有可能已經在研製更新一代的全新坦克了。

時間到了1970年,北約情報人員終於經過不懈的「努力」,在10年後獲得了一部分關於白俄羅斯地區展開的名為「德維納」的軍事演習的照片。在這些照片中,西方人員發現了一款他們從來沒有見識過的坦克,該型坦克與T-62等一眾坦克在外形上就有明顯的不同:雖然依舊是球形炮塔,但是很明顯更趨於扁平化。而負重輪在變小的同時,又在兩邊各增加了一個。整個車體明顯比之前的T-62大了不少,也搭載了很多他們從未見過的設備。於是北約將這款坦克暫時命名為「M1970」。

蘇聯的情報機關當然也不是吃乾飯的,事後有資料顯示,這個「M1970」的照片情報很可能就是當年蘇聯克格勃故意透露給西方的。目的在於對西方進行錯誤的誘導。在走完了第一步之後,第二步開始了——T-72坦克批量服役,並且西方很明確的得知了這一情報。在前兩步都完成的基礎上,克格勃開始了他們的第三步行動:通過各種手段誘使西方人相信他們自己口中的「M1970」就是正在批量服役的T-72坦克。

1976年,當大批T-64A型坦克大量入駐蘇聯駐東德的精銳裝甲部隊後,西方才恍然大悟:「M1970」真實的身份應該是T-64坦克!通過進一步的情報搜集工作,西方人還發現一個可怕的現實:在豹2系列坦克服役之前,整個歐洲沒有一款坦克能夠有效阻擋T-64坦克所領導的紅色鐵流。這在當時極大的震驚了北約。

T-64坦克的研發,還得從一系列研究項目說起,T-64不再像之前的坦克研製那樣——基本一個研究項目就主導了整個一輛坦克的研發。T-64坦克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多分工攻堅」的坦克研製項目。

其中,在初始階段,最重要的兩個研製工程分別是140工程和430工程。這兩個工程主要是為了驗證新坦克的外形,發動機,液壓系統,傳動裝置等項目。後來在430工程的統籌之下又分離出一個名為430U的工程項目,這個項目旨在驗證和確定新坦克的火力系統和光學裝置。1955年6月8日,蘇聯國防部裝甲坦克兵科學技術委員會正式頒布了新坦克的一系列戰術技術要求。

1961年,430工程被正式變更為432工程,新坦克的研製工作全面開始加速,直至1963年10月,這一工程下的首批坦克終於駛下了馬萊謝夫工廠的生產線,直至1965年11月1日,新坦克共生產了218輛。這批新坦克被送到了第41近衛坦克師進行測試使用,該部隊的官兵對新坦克的評價基本良好。於是在1966年12月30日的蘇聯部長會議上,《432工程列裝計劃》被正式批准,新坦克也在此時被正式命名為「T-64中型坦克」。

此時的T-64坦克其存在地位和價值事實上依舊是「工程樣車」。由於使用了大量新型的技術,使得這款新裝備同其他的新貨一樣,多多少少都有些問題,同時在火力至上主義的蘇軍之中,此時期的T-64坦克所使用的D-68滑膛坦克炮基本上水平和T-62坦克是一樣的,在蘇軍部隊中幾乎體現不出自己的優越性。

所以相對於新型的T-64坦克,無論蘇軍的基層官兵,還是蘇軍的高層人士,大家都更傾向於使用已經比較成熟的T-55坦克和T-62坦克。面對這種窘境,T-64升級化勢在必行。

在經歷了430工程、288工程、432工程的研發改進工作之後,真正的「蘇軍第三代坦克鼻祖」——T-64A型主戰坦克誕生了!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T-64A型主戰坦克是蘇軍坦克中第一款被正式冠名為「主戰坦克」的坦克。這意味著T-64A不同於T-64中型坦克,T-64A型坦克已經正式邁入了三代車的門檻。

正如上文所述,軍隊起初不青睞T-64坦克的原因是因為其儘管防護和機動性相對於T-62坦克有了長足進步,但是在火力方面幾乎是沒有長進的。所以T-64A的誕生,首先就將重點放在了如何為基礎的T-64配裝更為強大的火力上。

在當時,根據蘇聯情報部門的工作,有情報顯示西方已經在研製新型的120毫米坦克炮來對抗自己的裝甲鐵流了。蘇聯人的性格大家都是知道的,他們當然不甘於在火力上低西方人一等。於是,從1963年起蘇聯人就考慮如何將喪心病狂的新研製的125毫米D81T型滑膛坦克炮安裝在他們的新玩具上。

這種新型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威力巨大,巨大到發射時火炮耳軸要承受350噸的壓力。所以他們不得不把這門怪獸炮安裝在B-4型203毫米榴彈炮的炮架上進行使用。由於本身就是新炮,口徑,身長都比原先T-62坦克和T-64早期型號上的大了不止一個當量,這就意味著原先的炮塔內部空間可能不夠用了,加之更先進的夜間瞄準裝置、穩定系統、自動裝彈機還有更大的炮彈的加入,使得蘇聯人不得不重新加大了炮塔,並且為了承受更大重量的「上層建築」,懸掛系統、底盤等也被改進一新。1968年,這批新的T-64中型坦克被正式命名為「T-64A中型坦克」。

這種火力上的改進還只是一個開始,蘇聯人後來又對T-64A型坦克各種改進,直到將它改進為一款真正的「主戰坦克」。這種改進甚至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80年代。

例如蘇聯人之後又改進了T-64A坦克的武器火控系統、動力傳動系統、電台通訊系統、潛渡及三防系統、反應裝甲等。

與以往蘇聯人給大家留下的「粗獷」印象不同的是,T-64坦克是真正傾注了蘇聯人匠心的一款極品,上述的那些大方面,蘇聯作為一個幾十年的坦克強國不可能做的不好。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以T-64A坦克為例,蘇聯人變得極其注重細節。

例如將高射機關槍變成了封閉操作模式、天線部署到車長門的後方、安裝了防原子和滅火設備的執行機構操縱系統、使用鈦剛玉作為炮塔的填充材料、自動裝彈機增加了目視指示器等。甚至為了改善駕駛員的後視視野狀況,減輕駕駛員的工作壓力,蘇聯人還給駕駛員的後視鏡專門增加了液壓擦拭器,簡直人性化到家。

蘇聯人後來又以T-64A型坦克為模板,發展出了T-64B、T-64AK等一系列優秀的坦克和各種裝甲車輛。它們均在不同的方面各有所長,這裡就不再對他們一一進行介紹。老規矩,筆者依然找了一些照片來呈現給各位:

說了這麼多,我們現在來談談T-64系列主戰坦克為什麼讓西方和北約的神經綳的那麼緊。筆者將按照老規矩,從火力、防護、機動3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火力方面:

早期的T-64坦克搭載的是一門和T-62坦克差不多的D-68型115毫米滑膛坦克炮,其諸多指標包括炮彈的指標都和T-62坦克上頭的差不多,這裡就不再冗述。後來的T-64坦克終於換裝了大到喪心病狂的125毫米2A46型滑膛坦克炮。這一型火炮是所有大批量量產坦克炮中最大的。這裡可以對比一下蘇聯人的125毫米坦克炮和西德的120坦克炮的長度:前者為6350毫米,後者為5520毫米。

在彈種上,蘇聯人為這款新炮配發了新型的次口徑超速穿甲彈和鎢合金穿甲彈。炮彈初速可以達到1785米/秒,最高可達到1800米/秒。並且能夠在2000米至2500米的距離上擊穿140毫米至150毫米的60度斜裝甲板。

作為蘇軍三代坦克的鼻祖,火力上的過人之處不光體現在新型的大口徑滑膛坦克炮和威力巨大的炮彈上,還體現在與之相匹配的一系列「系統」上。T-64坦克為了保證出眾的火力性能,為這門炮匹配了先進的「自動化射擊系統」。蘇聯人將瞄準系統、裝填系統等主要系統組合成了一個滴水不漏的一體化火力控制系統。所以T-64坦克絕不是像T-62坦克那樣僅僅是加了一堆新科技而已,T-64坦克真正實現了新科技的「系統化」。

在更先進的T-64B型坦克上,蘇聯人進一步改進,使得T-64B型坦克的自動裝彈機構可以兼容4個不同的彈種,並進行選擇裝填射擊等一系列工作。

長久以來,有些讀者一直有一個誤區:認為自動裝彈機比人工裝填慢,所以並不適合一些需要快速裝填的情況——比如城市作戰。事實上,自動裝彈機是值得所有裝甲部隊擁有的一款神器。就拿T-64坦克本身來說,早期使用115毫米火炮射擊時,每分鐘最大射速為10發,而後來的125毫米火炮搭配自動裝彈機時射速是8發,僅僅只低了2發。

要知道,在實戰中,很少有讓你對著一個已經瞄準好的目標連發10發的情況,實戰中你需要瞄準後在射擊,並且就算真的遇到這種需要火力傾瀉的情況,由於坦克都是「打團」的。所以坦克之間交替射擊完全可以彌補射速的不足。其次,人會疲勞,更何況是更大口徑的炮彈。人如果受傷或戰死,裝彈就會慢很多。而自動裝彈機不會感到疲勞,並且壞了也可以更換和修理。多出來的人也完全可以去駕駛更多坦克。最後,由於自動裝彈機的使用,空出了一個人的位置,這樣坦克就可以攜帶更多的設備、燃油、炮彈,並對3名乘員實施更有效的保護。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下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和日本的90式坦克。這兩款坦克和T-64一樣都使用了自動裝彈機,但不同的是他們將炮彈幾乎全部放置在了炮塔尾部,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提高坦克在巷戰中被擊中後乘員的生存率。然而蘇聯人從沒想過和西方佬單打獨鬥,蘇聯人講求的就是空地一體化的正面幹掉對方。而在當時,可以說沒有多少西方坦克可以有效在正面硬鋼蘇聯坦克集群的。特別是T-64問世以後。

進入冷戰後的T-64坦克為了追上時代的潮流還進行過綜合制導武器裝置的改進,儘管這些更新的技術成功了,但是俄羅斯顯然已經無力讓這些新玩意兒重塑在蘇聯往日的輝煌之上。

防護方面:

正如上文所說,蘇聯軍隊一向較為注重坦克的火力,而對於防護力一般是「點到為止」。例如典型的斜面裝甲和球形炮塔,在以往的蘇聯坦克車上很難見識到蘇聯人對於防護科技的系統性應用,更常見的是如同添油加醋一般的單純添加。

但是從T-64坦克開始,這種狀況出現了重大變化,事實證明T-64被添加的防護科技以及研髮指導思想都是空前的。

T-64坦克的防護性堪稱當時蘇軍當中乃至整個世界都是最好的。在蘇軍當時的坦克中,包括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的坦克中,沒有一款坦克的防護性比T-64坦克更好。其證明就是在貧鈾穿甲彈和反坦克導彈出現之前。當時沒有一個國家的反坦克武器可以在正常的作戰環境下對T-64坦克產生威脅。而極具說服力的證據就是:當西方得知了T-64這款主戰坦克真實存在時,他們主動放棄了當時所有在研的反坦克武器計劃。

首先,T-64坦克的車首部分和炮塔前側都採用了多層裝甲。主要是由3層組成:裝甲鋼、玻璃纖維、另一層裝甲鋼。而側裝甲的厚度甚至超過了西德當時普遍裝備的「豹1」型坦克的首上裝甲。

為了防止側面中彈,蘇聯人還使用了新型的鋁製橡膠裙板,並且為了減小負重輪被打中的概率,他們特意減小了負重輪的面積。

同時,T-64坦克還第一次安裝了專門針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滅火裝置和集體防護裝置。並有增減壓裝置和通風裝置輔助,可以有效應對西方普遍使用的「凝固汽油彈」。

動力方面:

T-64坦克由於其設計基於更大的底盤之上,這使得這款坦克可以攜帶比以前更多的燃油,燃油量達到了12000升,在道路狀況良好的情況下,T-64坦克可以輕鬆行進500—600千米。

T-64坦克的履帶板具有18馬力/噸的單位承載力,這使得T-64坦克在各種路面上行駛時,其履帶都更容易和地面貼合,這也使得T-64坦克比之前的坦克和之後的T-72坦克操縱性和舒適度都更好。

除了使用功率更加強大和可靠的發動機以外,T-64坦克的行進輔助裝置是值得一提的。蘇聯人改進了變速箱,使得T-64坦克可以在不降低速度的情況下,進行急轉彎。這對巷戰和山區作戰無疑是很重要的。

這款坦克不光在外採用了液氣懸掛裝置,以增強坦克越野能力的同時盡量讓車輛乘員舒服些。還在內部運用了液壓助力裝置,這使得蘇聯坦克兵終於開坦克不用那麼表情豐富了,坦克駕駛也可以像開汽車一樣省力。

正如之前所講的,蘇聯人在這款坦克上傾注的細節關注是空前的,如果有讀者是駕校的新學員,如果您還在為科目二時總是熄火而感到憂愁的話,那麼T-64坦克是您最好的解決方案。因為為了解決坦克兵在戰場環境下,因為突然鬆開離合器踏板而導致坦克熄火被團滅的遭遇。蘇聯人索性取消了離合器和熄火之間的必然聯繫。

因為T-64坦克的變速箱內採用金屬與金屬陶瓷在油中摩擦的離合件,所以即使駕駛員猛然鬆開離合器,也不會導致坦克立刻向前猛然前進,也不會讓坦克熄火。

T-64坦克作為一款極度機密的決戰性武器裝備,西方不曾知曉其真面目,連蘇聯加盟國和最親密的盟友都沒有入手的高大上「豪車」,中國自然也沒有得到過。

不過筆者真的覺得,沒有通過科目二的各位同志們,真的應該有機會去摸摸T-64坦克,增加一些好運氣。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吹噓米格31能打下衛星,航電還停留在70年代,打腫臉充胖子
中國武直10性能原本可比肩阿帕奇,美國背後搞鬼,戰鬥力減弱一半
中國無人機壟斷全球一半以上市場,中東各國爭相購買,美國酸溜溜
俄羅斯給AK之父建雕像,槍王之王的稱號是如何練就的
日本學中國技術打造日本刀,位列世界三大名刀,搶了中國唐刀位置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