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前,清國海軍的軍事教材仍是《孫子兵法》 | 短史記
圖:日本繪畫,北洋海軍在黃海海戰中戰敗
文 | 楊津濤
人才培養,乃海軍建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這件事情上,晚清與日本在近代起步時間大約相同,但結局卻迥異。試分別述之。
籌辦較早的福建船政學堂,在課程設置中沒有體育課。
以至英國海軍軍官壽爾說學堂學生是「虛弱孱小的角色,一點精神或雄心也沒有,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巾幗氣味。」他們畢業後成為北洋海軍的管駕、大副、二副、管理輪機和炮位人員。這些沒有接受過體能訓練的畢業生,顯然不是合格的軍人。
後來建立的天津水師學堂、江南水師學堂、威海水師學堂和廣東水師學堂等海軍學校,有所改進,大都開設體育課。
如天津水師學堂有「擊劍、刺棍、木棒、拳擊、啞鈴、足球、跳欄比賽、算術比賽、三足競走、游泳、滑冰、平台、木馬、單雙杠及爬山運動等」①;威海水師學堂也有步兵操法、艦炮操法、柔軟體操、劈劍刺槍、泅水等。但這些新建的水師學堂,著重於外語、數學等基礎知識,與航海、駕駛等技術能力,而忽視軍事課程。
有的話,也像江南水師學堂將《左傳》《戰國策》《孫子兵法》作為軍事教材。
因此這些學堂的畢業生,只是技術人才或初級軍官。
天津水師學堂辦學20年,培養管駕專業6屆畢業生125名,管輪專業6屆畢業生85名,滿足了北洋海軍對駕駛和管輪人員的需要而已。②李鴻章開辦天津水師學堂的期望不止於此。
他用福建船政學堂的例子,「從前閩省水師學生皆世家子弟,學成之後,皆任各輪船將領,薦保二三品官階,並加勇號」,以後「此間學生若果卓有成就,本大臣定當從優奏獎,破格錄用」③。李鴻章既想在學堂培養高級將領,又不教授軍事戰術,豈非怪事?
圖:1880年,由船政學堂學生組成的少年洋槍隊隊員手持洋槍
列隊
,其中有兩位法國教官相比之下,明治維新後,
日本的海軍教育,
就區分了軍事指揮學校和軍事技術學校。在訓練指揮官方面,日本建立起高、中、初三級的近代軍事教育體系:在海軍兵學校培養初級軍官,在海軍大學培養高級戰略人才。至於軍事技術學校,日本建立了海軍輪機學校、海軍財會學校、海軍炮兵學校、海軍水雷學校、海軍通信學校等,各有側重。④依照規定,海軍兵學校、水雷學校、駕駛學校等畢業生可進入海軍大學高級科學習, 以獲得充任中高級軍官的資格。
建於江田島的海軍兵學校,在英國軍官道格拉斯的主持下,將皇家海軍學院的課程全部複製到了日本。⑤
在日軍海軍學校,必讀書為英國的《海軍兵法要略》《艦隊運動指南》《海軍戰術講義錄》等書。
在《海軍戰術講義錄》一書中,作者強調「蒸汽時代的艦隊運動以單縱陣為有利」,闡釋了增加艦船速度和使用速射炮的重要性。這種思想的應用,成為後來日本在甲午海戰制勝的關鍵。⑥甲午戰爭時聯合艦隊的各級軍官中,由海軍學校畢業的尉官即有400餘人,占甲午戰爭前海軍學校700餘名畢業生總數的60% 以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於天津水師學堂的教學成果,曾任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二十年之久的嚴復,也並不看好。他在1918年總結說:
「質實言之,其中弟子無得意者。伍光建有學識,而性情乖張;王劭廉篤實,而過於拘謹。二者之外,余雖名位煊赫,皆庸才也。」⑦
嚴復進而為晚清海軍人才匱乏而痛心疾首:
「吾國大患,自坐人才消乏。蓋舊式人才既不相合,而新者坐培養太遲,不成氣候。即有一二,而孤弦獨張,亦為無補。」
其實,日本海軍教育的起步,與清朝幾乎同時。兩國海軍後來一強一弱,與學堂主持者設置課程失誤,有著莫大關係。
圖:威海水師學堂舊址
注釋
①王恩溥:《談談六十三年前的體育運動》,《中國體育史參考資料》(第三輯),人民體育出版社1958年,第121頁。②④史滇生:《十九世紀後期中日海軍教育比較》,《軍事歷史研究》2000年第3期。③張燾:《記北洋水師學堂及招考章程》,《洋務運動新教育思潮與教育論著選讀(第四輯第八卷)》,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114頁。⑤俞天任:《浩瀚大海是賭場》,語文出版社2010年,第15頁。⑥韓文琦:《論晚清軍事變革的內在制約因素》,《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⑦嚴復:《與熊純如書》,中華書局1986年,第687頁,轉引自劉曉琴:《嚴復與晚清海軍教育》。
推薦閱讀
反思甲午之戰:李鴻章對內談器械,對外談制度
日本自認甲午戰爭「失敗了」
※死後戴罪,棺材捆銅箍?從太平天國叛將到民族英雄,此人飽受爭議
※別再鼓吹「陳寅恪、沈從文破格當上教授」
※別再繼續說「司南」是一把磁勺了 | 短史記
※甲午戰前,清國海軍的軍事教材仍是《孫子兵法》
※民國「政治禁書」偽裝術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