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後,我又騎行在中關村大街上
關注小的愛收穫大情懷
9月19日中午11:00—12:00,我做客北京電台故事廣播FM95.4/AM603《讀書俱樂部》節目,與主持人米夏聊我的新書《我經過的時候,你知道》。其中聊到一個故事,18年前,我剛來北京,我住在上地,工作在金台路,每天上下班,騎一段自行車再坐一段公交車。因為那時候公交不發達,不記得有地鐵,也沒有共享單車,騎著自己的一輛車圈都變形的自行車,沿著漫長的中關村大街,風裡來雨里去。那時候,就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要過這樣的生活。18年後,我又騎上了自行車,不過是共享單車,雖然身後已經卷不起豪邁的青春,但是卻感受到另外一種陽光。這就是18年的收穫。這收穫是我和米夏聊書的時候,湧上來的。來,一起感受一下吧。
小小作詞,九星作曲、演唱
米夏: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要為大家推薦一本新書:《我經過的時候,你知道——小小微信現代詩歌選》。此時此刻,這本書的作者徐慶群女士就坐客北京故事廣播的直播間,歡迎慶群。和大家打個招呼。
小小:大家好,我是徐慶群。
米夏:在這樣一個語境和環境中聊詩,會不會有人質疑,現在還有詩意嗎?我打開這本詩選,說實在話,還是挺感動的。所以,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徐慶群女士這本詩集中的文字。這本書的名字叫:我經過的時候,你知道。好有詩意的名字,能解釋一下嗎?
小小:那次我到瀋陽出差,大概也是秋天。深秋,我穿了一件非常寬大的風衣。在瀋陽火車站前,同事王晨給我照相,風把衣服吹起來。當我看到照片的時候,很溫暖、很感動。風很大,陽光很好,晴空,我突然想,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應該讓人知道。當我從你身邊走過的時候,我從這個世界走過的時候,想要你知道。當時,這句話就在我的心裡住下了。後來要出版這本詩集的時候,就用了這句話做書名。
米夏:我經過的時候,你知道。我覺得其實有一種默契在裡面。現在誰沒有微信啊?誰不發、不看、不轉朋友圈?微信已經成為現代人溝通交際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我們試想乾隆皇帝一輩子做了幾萬首詩,如果那個年代有微信,他是一個很活躍的人物啊。不能不承認,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那你怎麼評價朋友圈,還把朋友圈的文字集結成書?
小小:微信或者說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包括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方式。有很多朋友可能就是存在我們的微信中,有的朋友很多年都沒有見過,但是因為活在彼此的微信里,通過朋友圈了解了彼此的生活,跟見了面是一樣的。我覺得,微信不僅是溝通交流的工具,分享一篇文章、一種情緒,我認為還應該利用它反映、描述、記錄我們的生活。很多朋友講,我在朋友圈裡看著你的孩子長大的。
米夏:真是這樣的,如果我們的孩子正好生活在微信發達的時代,你每天都把孩子成長的故事和照片發在朋友圈裡,別人可不就是看著孩子長大嘛。
小小:是的。女兒大概兩三歲的時候有了微博、微信,我就開始記錄她的生活點滴和我與她的互動、對她的感受。這本書里所有的詩都是在微信里寫的。
米夏:別人可能發一張照片或者一種情緒,你就寫了一首詩。
小小:是的,我想用詩一樣的語言來描繪、描述我的生活和感覺。所以,這本書的特別可能就在於此,反映的就是當時真實的感受。如今我在翻開書的時候,看到一首詩就會想到那天的情景,哦,那天下雨了,如何。這是關於自己的生活的記錄,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記錄,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記錄的話,就形成了人類生活的記錄和人類歷史的記錄。
米夏:其實就像記日記似的。現在有了豐富的手段,有文字還有圖片。我們來分享一下她的詩。我真的被打動了。這裡也收錄了朋友的評價。這首詩是2013年6月18日寫的,叫:把六點當成七點。
昨晚雨一定來過
有天空洗過的清澈
昨晚風一定來過
有雲朵舞蹈後的遼闊
所以我把六點當成了七點
這首詩就完了,就是當時的一種情緒,發到朋友圈裡。她的朋友特別好玩,叫沙文珍,他接著詩的情緒,這樣寫到:昨晚嫦娥一定來過,你看二師兄和小白兔清早是多麼快樂!所以他們把五點當成了七點。這有戲謔的成分啊,其實我們在朋友圈裡經常這樣。還有一位一朵,是你的好友吧,她這樣寫道:昨晚你一定來過,有花兒搖曳後的馨香。還有一位叫楊樹勇的,他這樣寫:雨來過,風舞過,去飄過,天藍色。
小小:看到這些留言的時候,我就會會心一笑,我覺得這一笑,非常好。每天早上睜天眼睛以後,就會面對很對繁雜的事物,要去面對和思考。如果有這麼一個時刻,可以會心一笑,這一天都是很開心的。
米夏:其實,這樣的會心一笑並不是很多。
小小: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朋友不斷地跟我互動,促使我不斷地去寫。
米夏:這就更契合了這本書的名字,我經過的時候,你知道。
小小:我寫的時候,他們全都知道。
米夏:所以不一定要見面,你看到了我的詩,就鏈接到了。這本詩集的主題很多,有寫時間的,有寫孩子的,有寫愛情的,有寫親情的,有寫工作的,等等。開篇,我覺得不一樣,是色彩斑斕。第一首詩,徐慶群的女兒寫給她的,咱們讀一讀啊:媽媽,
我一定要說出來,
說出我對你的一片感激之情,
你給我這麼多我喜歡的玩具,
你給我這麼多寫詩作歌用的詞語,
你給我這麼多供我緊握的親善的手。
你的出現讓我無比的快樂,
就只希望有一陣陣風,
把我理想的風箏送上藍天。
袁來今年幾歲了?
小小:今年十歲,這首詩是九歲的時候寫的。
米夏:詩的旁邊還配了一幅袁來的畫。能看出來,女兒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女兒陪伴每一個母親共同成長。慶群姐是一個特別用心的母親。詩集的開篇用了女兒的詩和畫,女兒對您個人的成長意味著什麼?
小小:我覺得是女兒開啟了我詩意的生活。我從來沒想到要寫詩,也覺得自己不會寫詩,不知道詩是什麼?後來,有了女兒以後,我對她的愛、感情、感覺,有快樂也有苦惱,這種情緒不知道該怎麼表達的時候就用詩。說詩呢,就是不好好說話。在表達的過程中,會得到很多人的共鳴,出這本詩集,也是朋友圈朋友的鼓勵,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感受,這些都是推著我往前走、不斷寫的動力源泉。
米夏:其實,一個好媽媽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母親,教育孩子的過程是母親自我反省、自我成長的過程。
小小:你說得太好了,任何一種教育都不是完美的。
米夏:我以前不太理解,為什麼一個女人只有成為了母親才完整,用心看著一個小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你的陪伴和參與,會讓你的人生重新思考、重新完善、重新成長。然後,其實,這裡面有很多你寫女兒的詩,有一首詩特別打動我,叫《握手》。我想像當時的情景就是:女兒已然入睡,你端詳著她的小臉,握著她的小手,寫下這首詩。我們來聽聽這首《握手》:
總是喜歡她睡了
還握著她的小手
她的小手正好
躺在我的手裡
也如她的鼾聲乖乖的
飄灑著迷人的香氣
每一下每一下的喘息
都是在一點一點的努力
我知道她在醞釀著
衝出我的手掌
然後她握住我的手掌
和手掌上所有的年輪
風還在賣力地奔跑著
它要衝黑夜握住明天
那個情景是那樣嗎?
小小:是的。那是春天的一個晚上,窗外,風呼嘯著,我端詳著她的樣子,很是感慨。大部分時間,都是我陪著她睡著。睡覺的時候,我們最好的姿勢就是手握手。如果她躺在我懷裡的話,我們彼此都有壓迫感。那舒服的姿勢就是這樣,手和手握(擁抱)在一起。
米夏:其實有一份母親的惆悵在裡面,因為小手總要長大,總要離開你的。我看到一句話:母愛不是恆久的陪伴和佔有,而是得體的退出。這個過程很溫暖。慶群姐記錄下這暖心的一幕。讀到《後記》的時候,我還是很感動。這本書有朋友的鼓勵,有長期的堅持,有對生活的細膩感知,在《後記》中是這樣寫的:
今天是連續第三天重度霾。
早上,我依然開著車,駛向東方,不要說迎著太陽,連能見度都不到十米。
坐在車裡眼睛時時出現刺痛感,咳嗽使胸腔不停地顫動。
我已經沒有眼淚。
黑夜又一次如期而至。
女兒的小鼾聲均勻地起伏,香甜的口水緩緩地流下來,枕巾上泛起一朵梅花。
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姣小的面龐,腦袋卻越來越清晰。
又會是一個不眠的夜,於是拿起手機。
我靠什麼來抵抗這無垠的霾和無邊的黑夜?
靠詩。
所以,這些詩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隨時隨地用微信寫出來的。這些詩都像我的女兒、我的伴侶、我的戀人陪我走過一個一個沼澤地。她們也許還不夠美麗,但是足夠美好;她們也許還不夠生動,但是足夠動人;她們也許還很稚嫩,但是足夠蓬勃。
我愛她們,希望你們也愛。
因為只有詩,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生機、充滿信心、充滿希望。
這裡有兩個層面,霾和黑夜,既是客觀就有的,還可以是我們人生中逃不開的一種困惑和迷茫。物質上和精神上的,你說都靠詩抵禦,為什麼這麼說?
小小:其實這裡的霾確實是指具體的霾,那時候,北京乃至全國的霾都非常嚴重。而我對霾非常敏感,霾一來,胸腔疼、眼睛疼,連皮膚都疼,非常不適。那時候,我想哪裡沒有霾就去哪裡。有一段時間工作壓力大,經常失眠,黑夜對我來說,很痛苦。這是一種客觀存在。霾和黑夜也可以理解為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問題還沒有找到答案。有人說,儘管現在科技很發達,但是科技能解決的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科技再進步,也有它到達不了的地方。在人類社會中,依然還有戰爭,還有不和平的因素。如何來面對這些,就是要靠人內心的提升、成長、建設。這種建設靠讀書,靠知識,靠學習。未來社會的問題不是靠科技和經濟的發展,而是靠哲學和文學。解答人類心靈和靈魂深處的問題,就是對精神的追求和滿足。面對霾和無法入眠的黑夜,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給女兒、給生活、給周邊的人微笑,就是通過詩來釋放我的感受、表達我的追求。今天你讀這篇《後記》的時候,我很感動,好像聽別人的故事一樣。人類對精神的追求是永恆的。
北京電台故事廣播FM95.4/AM603《讀書俱樂部》主持人米夏
米夏:科技和社會的腳步發展得那麼快,讓我們覺得生活確實變好了,但是我們為什麼還會焦慮和困惑、迷茫,甚至覺得比自己的長輩還要承受那麼大的壓力。解決心靈的問題應該是永恆的問題。我聽過一句話,讀書是心裡療愈最好的方式。
小小:所以,咱們的節目太好了。
米夏:就是給大家療愈啊。其實詩不也一樣的嗎?慶群姐在寫詩的時候,是在進行自我疏解自我對話自我拯救自我療愈,讓自己和生活和解。其實有的時候,不是外在的環境有多惡劣,而是你自己過於敏感和焦慮。你如果已經強大的時候就不會在意外在的,外在的感受就不會強過你內在的感受。我想聽眾朋友聽到這裡,也會感同身受,和我有一樣的疑問。我們不是詩人,我們寫不出來這樣的文字。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詩人,在某一個時刻你是感動的,你被打動的那一刻,同理同情共理共情的狀態,你就是一個詩人。我想問問慶群姐,你看你也很忙,今天能過來,都是狂奔過來的。大家都在這個城市疲於奔命,這樣說可能誇張了一點,那你怎麼找詩意呢?就是說怎樣讓心靈心善感呢?
小小:今天能參加這個節目,確實不容易,從西邊狂奔到東邊,但是我覺得這本身就挺有詩意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詩也是一樣,生活中不是缺少詩,而是缺少發現。有時候,我給女兒做了一盤菜,看著菜我就想寫一首詩。有一天早上,我做好了飯等她起床,我就寫一首詩《等小小小起床》。我把飯做好了,我想叫又不捨得叫,我就看著她,廚房飄來香味,我就寫了一首詩。有一次,我沒有開車,也打不到車,在公交車站等車,還下著小雨,聽起來很悲催。但是我看看公交站牌、看看天橋、看看小草、看看雨滴,覺得也很美,就寫了一首詩。有朋友說,連等公交車都能這麼詩意。確實,詩意的感覺要自己去尋找去體會。
米夏:其實就是換一個心情、換一個視角看這個世界。其實情緒是有個累加的過程的,不停地有人去壓上一根稻草。慢慢地就發現無法和周遭和平相處了。那麼,如何疏解呢?就是不要讓它淤積,把這個壩壘得太高了。那就要不停地融化、不停地疏解,要和環境達成和解。
小小:前一段時間我換了工作,單位離家近了,我就經常騎共享單車上下班。可是在很多年以前,我覺得人到中年特別是女人,如要還擠公交或者騎自行車的話,人生就太失敗了。那天,我跟我的同事講到這個觀點的時候,他嘲笑我說,我的價值觀有問題。而若干年後的今天,我已到中年卻過上以前不想過的生活,但是我卻沒有了失敗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美好。有一天晚上我接女兒放學,已經晚上8點半了,她下課了有點餓,就到肯德基給她買了點小吃的,還有冰激淋。她只有吃了一點,我想不能扔,就把剩下的冰激淋放在車筐里。冰激淋放在橘色的車筐里,夜色中,好美,我就拍了一張照片,然後寫了一首小詩。
米夏:真是一個特別有詩情畫意的情愫的媽媽。其實就像作者自己說的,這個世界不缺少詩意,可能缺少發現詩意的心和眼睛。如果我們都有這樣一雙明亮的眼睛和靈心善感的心,其實你也可以這樣感受世界。慶群說,20年前覺得必須得開上車,否則太失敗了。而今天,卻不以為然,還覺得很好。有不變有變化。這裡面有成長。內心變得強大了,很多外在的東西你已經不在乎了。我突然想起一個小橋段,有一個朋友一天騎著自行車和一個機動車發生了小摩擦,其實是責任是在機動車。機動車是一輛捷達,兩人發生口角了,司機下了車指著朋友就說,你看你那樣,你這輩子,也就騎自行車。其實這個朋友家裡有奧迪還有別的車啊。其實沒有別的意思。但是確實可以悟出一點道理,生活並不是像我們想得那樣看得那樣,往往真正強大的人不在乎這些外在的東西,因為他不需要用這些東西標榜自己了。
小小:我想到一個朋友,跟你一樣是漂亮的做廣播的女主持人。有一天,她發了一個朋友圈,她說,今天我第一次騎共享單車,我一路騎就一路樂啊。感覺非常好。
米夏:真正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和自己和解,你才喜歡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小小:心裡存在美好,生活中處處都是美好。
米夏:那麼怎麼有這種美好呢?就是多讀書吧。
小小:多聽《讀書俱樂部》。
米夏:慶群不是第一次來我們節目,當時是去年吧,我們聊的是《當我從天安門前走過》。那本書是哪年的啊?
小小:那本書是2012年出版的。
米夏:五年之後又出版了這本書,中間還有其他書吧。
小小:中間還真沒有其他書。
米夏:那說明我們《讀書俱樂部》沒有落空啊。五年後又有文字和大家見面,你認為這五年,你有哪些變化?對待一件事情一個問題會不會有不同的角度?
小小:前一段《中國紀檢監察報》跟我約稿,讓我談談這五年的變化。和你的問題是一樣的。這五年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書讀得多了。因為我做讀書會,有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小時候特別愛讀書。我說,我不愛讀書,是因為沒有書可讀。因為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物質條件極其匱乏,沒有什麼課外讀物,主要是通過廣播了解外面的世界。後來在國家應試教育培養下成長,參加工作後做報紙雜誌圖書網路,始終沒有離開文化領域。這樣的文化氛圍讓你接觸到很多書,看了很多文章和書稿,但是系統地讀書還不夠。這五年,這個社會發生了很多變化,人們對閱讀和圖書的熱情比以前都高了,經濟社會發展了以後,人們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這五年沒有新書出版,是在不斷地汲取、吸納的過程。也寫了很多文章,就是沒有時間整理。這本書下定決心要出版,是因為女兒長大了她能理解了我的文字,還是就是朋友圈裡朋友的鼓勵,鼓勁我要和更多人分享。我對出書這件事情不著急,都是順勢、自然。
米夏:五年的積累,不一定用一本書來總結,但是因為讀了很多書有很多成長,是最重要的和寶貴的。出書也不是給別人一個交待。自己的心靈有變化嗎?
小小:這五年除了讀書以外,就是一直堅持的志願服務。到今年已經18年了。這五年我國志願服務飛速發展,已經成為被大眾認可和被世界認識的一個方面。對志願服務的投入主要是研究和宣講,這個過程中自己得到成長和提高。我跟大學生分享一次就是自我教育一次。周末或晚上只要有時間,就會接受邀請去分享,即使有困難總要克服困難。人們越來越重視公益和閱讀了。每個人都需要成長,都渴望成長。現在的父母非常重視公益教育、愛的教育、生命教育。看待人的心態更平和了。記得張愛玲說,如果你了解我的過去,就不會評價我的現在。每個人成長都有他的原生家庭,都有他的教育背景,看待人的時候,要看整體而不是看片面。
米夏: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那天看到一句話,因為每個人的原生家庭不一樣,所以不能用道德評判他,道德只能衡量自己。只要做好三件事就好,一知道什麼是對的,二去做,三不要求別人去做。這是極高度的自律啊。過往的成長並沒有系統地閱讀,但有沒有一本書給自己的印象很深?
小小:這樣的書很多,我只說作者吧。比如,冰心、楊絳、張愛玲、三毛、龍應台、路遙、梁衡、賈魯生、張大諾等,還有很多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我把自己讀過的書放在書架上,女兒寫了一個小紙條貼在上面:媽媽推薦的書。她不一定愛讀,有些很深,比如《狼圖騰》啊,但是放在那裡對她就是一種教育,總有一天,她會拿起來讀的。
米夏:其實,一個真正的愛書人,他是說不出來喜歡哪本的。
小小:最近讀了一本胡適的《哲學小史》,也很意思,還有猶太人方面的書,古今中外的,政治、經濟、文學、歷史、哲學、宗教,都會去讀。
米夏:其實,讀書就是應該廣泛涉獵的。
小小:這兩天重新讀《實踐論》《矛盾論》。
米夏:讀的書越多,發現自己知道得越少,就不會盲目自大。多讀書就是和世界多聊聊天。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讀書的時候,總是會遇到困難。其實,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媽媽愛讀書,孩子就會愛讀書。我家小孩兒今年五歲,她總是問我,媽媽,你總在讀書,你在讀什麼呢?她也就拿起書,看很久,她很好奇這個方式。
小小: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米夏:節目最後,請嘉賓送一句寄語吧。
小小:那就說一下,最近我在做什麼吧。我最近在研究猶太民族文化和客家文化。我去過兩次土樓,從它的建築了解它的文化。猶太民族認為,教育的核心是奉獻和服務,強調終身教育。客家文化通過楹聯、家訓傳承文化。重要的是,不論是民族、國家、社會,還是家庭和個人,都應該重視教育,重視讀書。教育的方式之一是從書本上獲得知識,另外就是實踐、服務和奉獻社會。如果要說一句寄語的話,就是送上我多年來倡導的理念——人生兩件事:讀好書做好事。讀好書還不夠,還要做好事,就是奉獻,也就是國家倡導的志願精神。這是我18年來,也會用一生去踐行的事業。
米夏:讀書是影響自己,志願服務是影響別人。感謝各位聽眾朋友長期以來對《讀書俱樂部》的支持。我是米夏,下次節目再見。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 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世界讀書日」主旨宣言。
感謝您對小小和小的愛作品的關注,如轉載請聯繫本公號,並註明出處和來源,讓我們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
《我經過的時候,你知道》,徐慶群著
長江出版傳媒、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年3月版
TAG:小的愛 |